元代以来鲁西地区水环境变迁及其影响研究(1289-1937)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西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元代会通河开通以来,人工河道与自然河道的交织,打破了鲁西地区原有水环境运行的自然状态,动摇了汉代以来黄河对地区水环境影响的主导地位。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耦合关系影响下,鲁西地区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并逐渐陷入“水环境的内卷化”。鲁西运河的畅通,促进了鲁西地区水环境的发展。自元世祖开会通河后,汶水、泗水、黄河、彰水、卫水在鲁西地区得以汇聚,增加了沿运地区地表径流的丰富程度,保障了漕运用水的需求,而且还丰富了地方水生动植物的种类,促进了地方渔业养殖的发展。但从长时段来看,这种发展是“没有发展的增长”。会通河的开凿虽然增加了对地区的水源补给,但运河河道对马颊河、徒骇河等境内河道的东西分割以及对漳、卫、汶、黄等水源的依赖性,造成了地区水环境运行的絮乱和沿河地区农业灌溉与漕运用水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具体来说,运河对境内水系的东西分割,影响了境内水环境的平稳运行,加重了河道的淤塞和泛溢的影响程度;河道的淤塞及河水的泛溢,加速了地方土壤的盐碱化、沙质化、浅层地下水含盐量的增加和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黄河、汶河、漳河等河流在补充境内水资源的同时,也引发其流经地域内农业灌溉与漕运用水间的矛盾,并造成了鲁西地区水患灾害的频发;而运河对河道的分割、境内河道的淤塞、土壤的沙质化等,加重了水患灾害的影响程度。最终,在漕运衰落后,鲁西地区水环境重新进入平稳运行的状态,但鲁西地区群众依然饱受土壤沙质化、盐碱化等地区水环境恶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元代以来鲁西地区水环境变化过程的梳理,探究在鲁西段运河畅通与失治背景下,大运河导致水环境中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与水环境相关衍生体的变化,理清大运河对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文章在分析水环境变迁过程中人与自然、地方与社会相互适应时,借鉴了人文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运河与区域生态发展的关系,纠正人们对水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偏差,提高鲁西地区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
其他文献
劳动是人们生活基本的条件。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载体之一的劳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劳动教育仍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政课中也面临着被淡化的危机,致使劳动教育未能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必须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强调,“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1)对于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来说,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必须深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固定统一使用的书面语言,其独特的文化保存形式也赋予了自身传统文化的性质,因此文言文教学水平影响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质量。随着我国近年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实践等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得到空前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文言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旧教科书的文本选编变化对比上,从教师使用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面对当前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出现的新特点,研究教师如何科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领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得到践行,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公民的个人发展都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思政课承担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小学思政课,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
英语教材在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研究教材,如何深挖教材的教育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也是彰显教师专业性,育人性的衡量标准。教材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基本依托,教材中所蕴涵的教育元素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型,甚至很多观念还处于迷茫怀疑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就是抓住了教育的关键期,事半功倍。思政教育是作为一名中国公民
写作作为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写作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过程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写作水平偏低。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寻求一种高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义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理论在西方国家兴起。学者们认为人在交际时不仅通过语言模态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还包括图片、音乐、肢体
图像史料作为史料的一种类型,在补史证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图像史料所具有的教学价值也逐渐被人所挖掘,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图像史料所具有的简明直观的特点,使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历史情景教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到目前为止,图像史料已经成为历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笔者在教育实践期间的观察来看,图像史料教学在实际运用中还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受生活视野所限,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责任认知还明显不足,然而社会责任感又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素养,因此,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联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发现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以及《
概要写作是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且在学术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术报告和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一份质量高的概要写作既需要写作者具备丰富的概要写作知识,也要求写作者能灵活使用学习策略。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语概要写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研究高中英语概要写作任务中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寻求一种新的模式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现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本研究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方面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初中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原因,并提出初中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在对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基础上,进入个案学校(聊城市W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