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二十多年中,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使写作教学从注重产出转变为注重过程。这种变化使学生从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写作过程的组织。但教学实践表明,重过程的英语写作教学仍不能满足写作的交际需求。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写出符合逻辑的篇章,但仍然无法有效完成实际交际任务(方琰,2005)。这种不足要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仍需要改革。八十年代初,以语类理论为基础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开始受到英语教师的关注。这种注重写作目的和内容的教学方法认为,英语写作教学除了注重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让学生接触英语社会里不同的语类,培养学生的社会语境意识。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语境和写作能力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写不同的语类语篇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有效性(韩礼德,哈桑,1985)。近几年来,中国对外交流的频繁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交际能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清华大学的方琰教授在写作教学中实验这种注重目的和内容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本文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参照国内外学者有关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探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在大学英语实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假设是:(1)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对大学英语实用写作教学能够产生何种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即该理论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交际能力?(2)该理论是否适用于地方性综合大学的英语写作教学?该研究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写作测试、调查问卷、有声思维、个人访谈、课堂观察的手段,对两所地方性大学—广西大学和沈阳大学的16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组和对比组教学实验。实验前后比较研究发现: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对大学英语实用写作教学有积极的作用,相比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交际能力;它不仅适用于中国高水平大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方琰,2005),也适用于地方性大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最后本文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