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A带B”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格式,本文以在前人基础上对“连A带B”格式进行研究,全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连A带B”格式的构式义,“连A带B”格式的格式义有两个:一是用A、B来指代A、B所处的范畴,对该范畴进行总体的说明,意思是“全部的”、“所有的”。二是“连A带B”格式表示某些动作由同一主体同时发出、互相交融或某些状态在同一主体上同时进行、存在。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连A带B”格式中的A、B,分别讨论了A、B的音节,A、B的性质,A、B的语义,“连A带B”格式中A、B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A、B的音节数大都呈现出对称的分布,即A、B音节数量相同。“连A带B”格式中的A、B可以是语素、词、短语。“连A带B”格式中的A、B在句中都是属于语义焦点,“连A带B”格式中A、B的语序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换,但有的A、B语序不能互换。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连A带B”格式的句法功能。跟句“连A带B”格式具有两个格式义,我们将其分为“连A带B”格式1以及“连A带B”格式2。“连A带B”格式1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定语、状语;“连A带B”格式2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了“连A带B”格式的语义指向。讨论了其语义联系与句法关系是否相同。第五部分主要对“连A带B”格式进行了语用分析。“连A带B”格式用很少的语言数量表达了更大的效果,用精简的形式,把复杂的内容紧缩成一个严密紧凑的结构,以简驭繁。“连A带B”格式1常出现在强调人或物作为一体存在的语境中。“连A带B”格式2常出现在表示慌乱、忙乱的语境里。第六部分中把“连A带B”格式与“又A又B”、“一边A一边B”进行比较。从A、B的性质,三个格式在句中的句法分布,三个格式的语义特征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综上所述,本文从六个方面详细的分析了“连A带B”格式。全文运用了“构式语法”理论,并且从句法、语义、语用来进行分析,并且用对比分析理论将其与相关格式进行对比。文章既有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也有笔者的创新之处。根据A、B嵌入成分的不同,对其进行了划分,使分析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本文对于“构式语法”理论和“三个平面”理论以及对比分析理论的运用,丰富了现有理论的研究成果。“连A带B”格式在现代汉语中非常常见,本文对其进行了划分,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