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恶化的城市环境要求以树木为主体的城市植被发挥更稳定生态服务功能,城市间及市内不同区域间全面、准确、高效的评价比较是管理决策的基础。以往研究多局限在特定城市或区域,难以准确揭示其普遍规律。城市街景大数据的普及为快速、大范围、广域的城市植被普查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基于百度街景选取全国35个主要城市,共设置88632个样点,调查每块样地行道树树种组成、相对多度和垂直结构。据此,分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间(北方、南方、青藏和西北)城市森林行道树特征差异,并对比文献,提出建议。初步结论如下:(1)基于街景调查我国35个城市的常用行道树共99种,最常见的是杨树(Populus spp.)、柳树(Salix spp.)、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松树类(Pinaceae)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依据10/20/30经验法则,仅有昆明和桂林城市森林在种的水平上配置较为合理,其他城市植物配置均不合理,尤其克拉玛依市的杨树相对多度高达61.2%,长沙市和杭州市的樟树比例超过树种总数的50%,单个树种优势明显。(2)我国南方城市行道树种多选用阔叶树如香樟,北方和西北城市行道树则以杨树为主,青藏地区行道树以柳树和针叶树为主。单树种优势明显,超过23%,四个区域行道树树种水平上配置均不合理。城市中主要树种与以往树种组成研究差异较小,均达到一致性,仅有8个城市一致程度不够理想(一般一致性)。并且在树种相对多度方面,本研究填补了对22个城市树种相对多度的空白,对13个城市扩充了研究范围和样点个数,使得数据更加可靠。(3)我国35个城市内的垂直结构并没有显著差异,多数城市乔灌草组合的比例远多于其他组合形式。在地理区域上,城市乔灌草三层结构的比例均高于本地区其他组合形式,超过45%。乔灌草的整体评分差异较小,呈现出趋同性,草原荒漠区有别于当地气候顶级植被结构。灌木结构比例较低,均不超过0.7%,各地区应该加大灌木的种植,减少裸地的比重,构建基于自然的低成本、高效绿化方案。我们的研究结果对前人的树种组成、相对多度和垂直结构数据进行了相关的补充,为我国合理规划城市森林和综合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