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用言语表达思想,传输信息。言语是思维的结果,而思维联结着一个广博的世界——具体的人、事、物,抽象的理念、情感——纷繁复杂,难以穷尽。因此,言语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的事,接受者也就不能单纯考虑言语本身,而是要全面把握话语关联着的各种因素所传递的信息,不仅需要结合言语的上下文或前后语,还要考虑言语之外的诸如表达者的身份地位、思想修养、情绪处境,言语的背景,言语的目的和动机等潜在语境因素。虽然语境的存在和语言同样长久,但是,人们对语境的论述是滞后的,也多是只言片语,没有系统研究;而且,基本上也只是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去探讨,忽视了语言之外的多种因素也参与了言语信息的构建。1923年,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首开先河,把语境从语言语境拓展到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这引起后来学者的关注与重视,语境研究日新月异。研究发现语境范畴宽泛,包罗万象,主观客观俱备,宏观微观兼有。随着研究的深入,语境因素、语境功能、语境划分也越来越细致,而语境在言语分析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语境能制约语义选择,解释语义变异,生成临时语义,语境在信息传输中的承载着或多或少的信息内容,掌握语境信息就会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当然,语境只是言语理解的基础,有部分研究者过分拔高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功用,也是不恰当的。在口语交际中,语境关联的信息能被接受者感知是有前提条件的,即表达者的语境能为接受者重叠显映。接受者能够调动自己的知识库存,对表达信息进行关联,在语境系统中进行选择,推导出恰当的显映语境,进而在该语境中解码,获取表达者的“意图”。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人的心理结构体,这就使本来因为具有客观性、层级性特点的语境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个体性、开放性、时间性、地域性、模糊性等特点。语境自身的特点和口语交际主体的原因往往会导致接受语境偏离了表达者的语境,接受者也因为对语境信息把握不足,而引发理解隔阂,造成交际不畅。这是一种语境不自足现象。不自足语境肯定了语境在话语理解的地位,但是也关照了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不足,它可能是引起误解的源头,因为如果交际主体的语境显映的是不同的内容,双方是很难沟通的。不自足语境是语境的一个特殊分支,是从接受者对话语理解依托的语境是否充分而言的。虽然,有时表达者可能是造成不自足语境的主要原因,但是,对表达者自身来说,他的语境是充分的。不自足语境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语境的抽象性、动态性、多变性特点使具体话语中的语境焦点具有移动性。“焦点的移动性是指认知结构体内任意一个组成语境都可以根据需要成为焦点,其余的构成陪衬语境成分。”①许葵花19如果表达者的焦点语境与接受者的焦点语境不同,就会提供不同的信息解码参照,补充不同的信息提示,话语意义就无法被准确接收。第二、语境显映障碍首先是语言因素。语音模糊、语义模糊、语法模糊等语言的模糊性特点,常常误导接受者;另外,语言具有主观性的特征,言语在表达过程中渗入了表达者个人的主观情感,言语的表达或打破常规发生变异,或虽然中规中矩却含蓄难懂。如果表达者没有考虑表达者的意愿,而仅以自身的先在经验进行破解,接受者根据话语信息关联出的语境就会与表达者的语境发生方向性偏离,难以与其显映。其次是副语言因素。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都联系着一定的意义,有时甚至关联着语义重点。如果接受者没能考虑到这一点,可能会影响接受语境的准确性。再次是非语言因素。口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文化、言语场景,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所进行的话题,所使用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话语目的等非语言因素差异可能使接受者产生改值接受。不自足语境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笔者仅能依托文艺作品进行粗略的分析。小品是文艺作品中较多运用不自足语境的一种语言艺术,它将原本是语言交际障碍的不自足语境转化为艺术表现手段。本文总体分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不自足语境的研究的主流背景,和不自足语境研究的意义。第二章理论部分首先介绍了不自足语境的概念、不自足语境的形成原理、不自足语境效应和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第三章简介小品辉煌和对语境的运用,并集中探讨了不自足语境在小品中的表现。在结论部分,提出了目前对语境的研究偏向以及对不自足语境不够重视的现象,并期待不自足语境研究能得到长足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于交际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