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在职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而迅速兴起,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在职消费现象都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演变为高管奢靡浪费或诱发贪污腐败,此类行为通过媒体曝光而受到广大公众的一致谴责。然而,针对在职消费到底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当下学术界还没有达成统一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在职消费是管理层侵犯股东利益的一种方式,是代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损害企业绩效;而有的学者发现在职消费是激励企业管理层的一种方法,可以激发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能够为企业绩效带来好处。所以,进一步研究在职消费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上述两种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防止再度发生类似安然公司的事件,美国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法案》,之后我国也发布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及其指引,开启了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的探索高潮。内部控制在保证公司良好运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可以对企业内部实施监督和制约。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剖析了内部控制对过度在职消费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作用。 本文最先回顾和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职消费计量方法、内部控制与在职消费关系的文献,在此基础上选择2007—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在职消费划分为正常在职消费和过度在职消费,分别探究我国企业中正常在职消费与过度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内部控制对过度在职消费和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正常在职消费可以促进公司业绩的提高,而过度在职消费会导致企业绩效出现下降。(2)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过度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造成的不利后果。(3)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下,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也不同,相比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非国有企业过度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加显著。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把握好在职消费的“度”,避免过度在职消费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效降低过度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损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