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冲击、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及其效应——基于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的经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29001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由以前的相对封闭的经济体转型为开放型经济体,常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得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日趋强烈。作为开放经济中的重要价格杠杆,均衡实际汇率水平的决定对于促进宏观经济实现内外均衡具有重大的理论导向意义。1994年开始的汇率制度改革(下简称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由传统会计计量工具向市场化价格变量的方向转变。汇改以来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为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提供了合意的样本空间。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隐性失业的现实背景,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简称BS效应)进行拓展,并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BEER)重新估计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均衡水平,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情况进行测度。在样本期的选择上,本文统一以1994年汇改起始年作为样本期的起始点,以更具市场性价格变量的汇率作为计量指标,并在相关章节使用季度或月度的高频数据以增进数据的信息量,增加检验结果的稳健性。  文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在简要介绍主要汇率指标概念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外部实际汇率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走势进行了简略分析。接着,本文对汇率的决定理论循着历史演进的角度进行了回顾,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简要阐述。  第二,由于供给冲击的存在,以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实际汇率的测度标准存在内在的系统性偏误。本文在介绍供给冲击的核心分析框架-BS效应的来源与传导机制后,结合既有文献给出了BS效应的一个数理推导结果,并选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BS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传统的BS效应在中国不成立。考虑到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与隐性失业以及结构转型的现实背景,本文加入了人口因素对BS效应进行了拓展,并对其进行了再次检验。结果显示,在加入了人口因素后,BS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  第三,从传统购买力平价模型的角度,检验了三种变量形式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下简称PPP),以验证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外部实际汇率是否符合PPP,从而判断是否能以购买力平价汇率作为均衡实际汇率水平的标准。结果显示,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外部实际汇率不符合PPP,购买力平价汇率不适合作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标准。  第四,并本文对供给冲击的研究基础上,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BEER)重新估计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均衡水平,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情况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显示,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是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合理分析框架,在样本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三个高估期与四个低估期,并且其错位的程度都在10%以内,并未发生严重的错位。  第五,在对我国三大产业可贸易性进行测度后,确定了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划分,并在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研究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其对分部门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中国实际GDP增长率有重要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有利于提高中国实际GDP的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会使得中国实际GDP的增长率下降,且汇率高估的影响要大于低估的影响。
其他文献
该文在前人研究与争论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从实际出发以及历史和逻辑相 结合的方法,依据导师刘永富教授有关存在问题的近期研究成果,对存在问题作为进上步的探讨,重
期刊
1智能车载系统大搜罗rn智能车载技术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当米饭们想要加入数字行车的行列时,都有哪些选择呢?在此,MI为米饭们搜罗了当下主流的智能车载系统.rn凯迪拉克CUE系
对内熔丝电容器中,因内熔线动作引起的作用在完好元件上的过电压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进行了试验验证.提出了解决办法.
本论文是关于南宋哲学家朱熹(1130-1200)的体用论研究。  朱熹的体用论在中国哲学体用发展史上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色,乃是笔者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第一章,研究体用论的由
本论文的主题就是“郭象庄学之研究,副题题为“对郭象《庄子注》的论史幷重的理解”。作为笔者研究对象的“郭象庄学”,大抵不但是指郭象对《庄子》的理论体系,幷且连历代对郭象
1要注意制种田的选择制种田要求土层深厚,中、上等地力且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水条件良好,成方连片,交通便利,中间不能与其他棉田插花种植,无黄萎病、枯萎病。 1 should pay a
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前言、正文和结束语.前言部分揭示生活和实践相互关系的论题,说明了当前研究这个题目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实足是人根本存
萧萧高树起悲风。送惊鸿,怯哀蛩。又近中秋,圆月莫伤情。坐望西山云过往,追旧事,忆先生。当年学艺慕师从。幸相邻,得多聆。鹤发轩昂,谈笑汉音浓。每念江城温画面,三载夜,梦重
该文旨在用哲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的素质问题,剖析国民素质的优劣,并探讨国民素质形成的原因以及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