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举考试是通过对参赛者对军事器械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个人的体质状况以及军事理论素养进行综合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材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历代武举考试内容的设置和评定规则等的演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古代武举考试进行相对完整地梳理。论文共五章:第一章绪论,叙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武科考试雏形,叙述了唐代武举开科考试的具体时间及唐之前历代统治者对善武人才的重视程度及选拔方式;第三章历代武举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演变,围绕历代武举产生的背景,考试时间、内容设置、评定规则等内容的演变进行深入阐述;第四章考试舞弊及防范,围绕武举考试的伴生物——武科弊案的产生、原因及统治者对舞弊现象的处罚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第五章结语,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提炼。研究表明,自唐代长安二年(702)开始创立武举考试,并且制定出基本的考试内容和方法之后,延至宋代,增加了以策论为主要内容的程文考试,直到清朝末世,历经数十次变更。总结不同阶段的历史演变,可以得出武举考试内容和方法演变的基本特征:一是武举考试内容的设置,在不同时期虽然有所改变,但都是以大众普及的项目为主。二是考试的目标是测试参赛者的功力和技勇,择优录取。在平衡策论与技勇孰轻孰重方面,在明之后确立了以功力技勇为核心的选材方向。三是胜负的标准均以量化为主,以轻重、多少、远近、准度及对抗时的胜负来衡量选手的能力,避免由主观评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偶然失误可能带来落选的现象。武举考试虽然业已寿终正寝,但是无论在中古时期还是现在,武举考试内容和方法演变的基本特征,它对社会的影响仍然有其积极的一面:武举有利于唯才是举,有利于对武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武术在民间的传播。以量化为主导思想的考试方法和规则,增强了评分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对于当今社会体育人才的选拔或公务员考试有着较强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