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

被引量 : 104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力图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以上海和南京为核心区域,探寻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职业化进程,及其在中国建筑现代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力求结合中国近代建筑史和社会群体史的研究方法,展现出作为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建筑师在中国近代社会中特有的发展轨迹及其给近代社会带来的影响,并藉此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基本情况。首先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兴起的背景和建筑师产生的三种途径,勾勒出建筑师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接着估算群体的人数,分析群体的地域分布特征,计算群体的经济收入,探究建筑师的社会生活以及政府通过建筑师甄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力图规范和管理建筑师群体活动过程的努力。第二章主要分析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行业组织和活动。随着建筑师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多和职业意识的日益萌发,建筑师群体的专业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得以建立和发展;以华盖和基泰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自主创办的事务所开始运作并进行建筑创作的初步尝试;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并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建筑史学的系统研究,发表了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而1936年举办的中国建筑展览会则是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活动。第三章主要对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执业状况进行分析。考察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执业活动应当考虑到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近代建筑行业的运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1928年和1937年为重要的转折点,可分成为三个阶段。其次,从空间维度来考察。通过行政中心在空间上的转移——首都的南移和内迁,各个城市近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某种规律性:第一阶段,当首都在北京时,华北、东北地区的各城市处于发展的兴盛期;第二阶段,当首都在南京时,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城市迎来了各自建设的最高峰;第三阶段,迁都重庆以后,西南地区的各城市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筑高潮。民国时期建筑师的作品,在具备阶段共性的同时,也被打上了地区性的烙印。第四章主要探讨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建筑理念。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在中国建筑领域内土木工程师或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建筑师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并且成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中国工程师学会”,其建筑观念“建筑是科学”正是基于土木工程行业特点而产生的。张镁绪的《建筑新法》和葛尚宣的《建筑图案》的出版,意味着中国知识阶层开始将建筑与学术联系起来,建筑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了基于理性、实证、操作几个不同层面的系统性和现代性。20世纪20年代之后,以学习建筑学的欧美留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提出了“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反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水平”这两种影响至今的经典理论。作为建筑师参与市场竞争的言论策略和学理依据,经典理论在特定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内涵,对促进中国建筑事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教育背景和所处的执业环境对建筑师的建筑观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时,无论是重艺术的“美法”体系,还是重技术的“日德”体系,其建筑教育都有明显的折衷主义倾向。尽得所属学术体系精华的中国留学生,其建筑观念自然会受到折衷主义的影响。在近代中西文化冲撞的压力下,民国时期建筑师追求“中国传统复兴”和“西方新式建筑”道路的开端都发生了偏差,这种偏差又分别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商业因素的作用下出现扩大化的趋势。追求“中国传统复兴”的道路,因与国民政府的政治要求相契合,其主流走向定型化的“中国固有式”,逐渐成为一种官式建筑的范式。而追求“西方新式建筑”的道路,也由于商业社会的自我选择,最终导致对“新建筑”的追求被置换成对“摩登式”,特别是对“装饰艺术风格”的追求。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第五章主要讨论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对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以吕彦直1925年、1926年相继在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大奖并得以实施为前奏,以杨廷宝和林克明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在官方建筑领域里有意识地掀起“吾国固有之建筑形式”的大讨论与实践热潮,在接受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建筑功能的同时,力求继承中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创作中国民族形式建筑作品。这次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热潮,是在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早期尝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结果,但思路更开阔,涉及的建筑类型更多、更复杂,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构成要素的运用也更加自如和正宗,从而创作了一批极富创意的优秀中国民族形式建筑作品。第六章主要阐释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对近代建筑教育的影响。民国时期建筑师学成回国后,开始创办建筑院校,进行建筑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作为国内各高校建筑系的教师,他们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二代建筑师,同时为中国建筑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建筑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纵观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发展史,受巴黎美术学院模式影响较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一直占主流地位,主导多所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长达几十年,而与“学院式”教学体系不同的现代建筑教育体系则一直处于受压制的非主流地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民国时期从教于各个高校的建筑师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中国早期学习西方建筑技术的两个主要国家:日本和美国,两者的建筑教育都是以“学院式”模式为基础的,而到这两个国家学习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就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学院式”教育的影响,回国后,采用的自然而然也是“学院式”的教育模式。结语部分讨论了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对中国建筑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并从建筑师角度探讨了中国建筑现代化发展的规律。
其他文献
小型无人机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其飞行控制技术也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热点。地面站是小型无人机飞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和开发技术进行研究,对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MR或DSA确诊的CVST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3.0T磁共振系统,对30例患者全部行轴位T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氟可导致氟斑牙、骨骼变形、疼痛,关节僵硬,行走困难,以致瘫痪。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氟化物不超过l.0mg/L,而《污水综合排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2004年开始试点已经进行了4年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新课
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学应用题作为联系数学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在数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已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优化学生
内蒙古地区马头琴的传承与变迁,是本地区近代史中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变迁的典型代表,也是弓弦类乐器变迁的重要环节。本文正是把马头琴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双边活动,教学节奏的快慢调控,更是一门艺术。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路上,有些老师是“急”性子,教学过程仓促急躁,不仅自
周三是我校数学组的教研日,一位教师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学片断:创设情境:孙悟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给八戒,八戒嫌少。孙悟空只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评价标准等已远远不适合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这种大气候,中学物理
本文介绍了R中最经常被用到的一个绘图函数-plot()函数,主要描述了如何改变plot()函数所绘图形中图形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尺寸,并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