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慢性伴有严重身心经济后果的疾病,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但常伴有一些不良反应,尤其在心血管系统常可引起严重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五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药物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测相关因素和及时发现临床问题,从而为临床安全有效、个体化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石家庄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停药时间大于2周者;入院前心电图、心肌酶正常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躯体和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者、酒精及药物依赖者不包括在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除外;有严重攻击行为或自伤企图者除外;住院及随访期间出现感染症状、死亡、心肌疾病等影响心脏的情况除外;用药前心电图异常及同时服用其他心肌损害的药物者除外。采用自制调查表格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目前用药情况及研究药物使用时间。住院后立即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测,并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心肌酶、空腹血糖、血脂等,测量血压,将所测结果记录于自制表格内。在治疗开始后在2W、4W、8W、12W再次进行上述方面检测并记录,至少在12周时检测一次。若患者出院所需数据通过门诊随访测定。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的1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五组,用氯氮平(clozapine)、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利培酮(risperidone)、阿立哌唑(aripiprazole)五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及随访12W发现:1五种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其中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其次为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利培酮还有1例QT间期延长(见Fig.1);患者上述心电图异常可只有一种或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见Fig.2)。2五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发现四种药物均可引起患者空腹血糖小幅升高,其中氯氮平平均升高血糖0.22mmol/L,奥氮平平均升高血糖0.20mmol/L,喹硫平平均升高血糖0.13mmol/L,利培酮平均升高血糖0.13mmol/L,四种抗精神病药物组平均升高血糖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阿立哌唑组空腹血糖平均降低0.15mmol/L,与其他四种抗精神病药物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3五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患者血脂的影响:奥氮平对甘油三酯(TG)平均升高值最大与其他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氯氮平升高TG略高与利培酮,其他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升高总胆固醇(TC)最少,利培酮升高TC略高于阿立哌唑,奥氮平升高TC略高于利培酮,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氮平、喹硫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最明显,阿立哌唑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最少;对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显示阿立哌唑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与其他四种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五种抗精神病药物对血压变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常用的五种抗精神病药物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有差异。常规诊疗中应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进行心电图、血糖和血脂定期监测,及时发现临床不良事件。已存在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选择对心电图影响及代谢副作用较少的药物,以降低风险和减少代谢不良事件,从而降低因心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