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下大型LNG储罐混凝土外罐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趋势日益严重,因此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等清洁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其需求量逐年激增,LNG储罐结构也随之得到更多的应用。然而近年来恐怖事件频发,鉴于LNG储罐结构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储罐结构冲击失效及次生爆炸灾害势必带来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为此,本文基于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冲击荷载作用下大型全容式LNG储罐的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为确保LNG储罐结构在重大灾害中的安全、减少灾后损失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具体内容如下:(1)对文献提供的子弹撞击靶板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通过对比试验与模拟的击穿现象、子弹穿透靶板后的残余速度等,验证了本文冲击数值模拟建模及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并确定采用CSCM混凝土连续面盖帽模型;建立了160000m3全容式大型LNG储罐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探讨了罐壁预应力对冲击结果的影响程度,并综合考虑计算效率与结果精确性两方面因素,提出后续有限元模拟可忽略罐壁预应力影响的计算策略。(2)通过冲击物沿法线方向撞击穹顶中心,通过改变冲击物的初始动能,获得了LNG储罐混凝土外罐穹顶结构从轻微到严重逐级递增的破坏形态。根据穹顶结构的破坏特点定义了三种失效模式:局部凹陷、混凝土剥落、击穿破坏,并详细分析了各失效模式所对应的冲击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基于冲击下储罐的能量变化过程与特征,将整个冲击过程划分为能量施加、能量传递、能量转换及消耗三个阶段,并对比分析了每种失效模式下的失效机理。(3)基于大规模参数分析,获得了冲击物直径、冲击位置、冲击角度对储罐结构失效模式的影响规律,绘制了各种工况下储罐结构的失效模式分布图,并通过典型算例具体分析了不同冲击参数下结构动力响应的区别。此外,结合研究影响储罐失效模式分布的各项因素,基于能量特征给出了冲击下LNG储罐的损伤系数定义,并将其作为储罐不同失效模式的判别依据,确定了不同失效模式所对应的损伤系数取值范围。(4)分别建立庞巴迪挑战者850小型客机与Boeing757中型民航客机两种飞机模型,对罐壁、扶壁柱、环梁、穹顶等特殊位置进行冲击模拟,研究在飞机撞击下LNG储罐混凝土外罐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模式。此外,建立了穹顶内部带钢板网壳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对混凝土穹顶结构抗冲击能力的影响。
其他文献
蛇龙珠是烟台地区酿酒葡萄主栽品种之一,通过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其果实品质对于酿造蛇龙珠优质葡萄酒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烟台张裕公司龙口酿酒葡萄基地蛇龙珠为材料,试验一
多个圆柱或多个方柱组成的柱体群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普遍存在,如烟囱群、冷却塔群、桥塔柱群、桥墩柱群及高层建筑群等。由于间距不大,柱体群之间存在气动干扰现象,与单柱体相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也愈加严重,尤其是大气环境。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区域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为PM2.5,PM2.5是指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大多数烈度区均存在着砌体结构。在大多数地震作用下,开洞往往导致砌体结构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坏。因此我们应重视开洞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本文
以唐山滨海地区正在进行的海上风电工程作为研究背景,针对海上风电桩基在波浪荷载作用下,对桩基周围土体产生的循环荷载,影响到桩基周围土体的动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实地取
湖南省C县W村在2015年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改革,现已完成,改革后出现一系列的变化,给W村党组织建设带来一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对乡镇区划调整改革背景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乡镇区划调整改革背景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的困难及对策为研究重点,在基层党建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且贯穿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自上世纪80年代国内工程项目第一次引入国外工程公司的管理经验用于水电站项目的工程施工及质量管
金属微纳结构能够支持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可以产生许多新的光学物理效应。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微加工技术的长足进步,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等离激元光子学面等离激元学(Pla
Ti O2作为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绝缘体及金属材料不具有的优点(热敏性、光电特性和掺杂特性等),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水解、生物医学、废水处理、土壤净化、重金属的去除
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效果是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通过主动控制与优化策略来提升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效果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然而,汽车主动悬架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滞现象。时滞可能会降低控制效果,甚至导致系统失稳。起初,人们采用时滞消除技术来降低或消除时滞对控制系统的负面影响。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引入适当的主动时滞量可以改善控制效果和提高系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