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书包作为信息化浪潮中的新生产物,其开发和应用成为教育界和高新技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市场上相继推出了琳琅满目的电子书包产品,但由于其在开发时没有有效地结合学校实际,导致应用效果并不显著,更多地沦为了学校之间拼设施、拼投入的“面子”工程。要想打破这一现状,让电子书包真正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的有效推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的需求,必须从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制度建设层面到全面推进应用层面都要做到以校为本,方能变革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学校特色发展。这是本文以校本电子书包为研究主题的缘由。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电子书包的涵义、架构和功能进行了全面探究;然后,选取上海市Q小学作为个案对象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参与观察、人物访谈等方法,本文从校本电子书包的内容设置、系统建构、操作流程以及运用成效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并根据应用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突破,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文章第一部分,从信息化时代背景的角度,介绍了电子书包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新加坡、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电子书包开展较早,并取得一定成果;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电子书包发展滞后。第二部分探讨电子书包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校本电子书包的内涵、与一般电子书包的区别及其开发的重要意义,探讨开发校本电子书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以Q学校为例,首先分析了校本电子书包的开发原因、过程及其应用,其次对校本电子书包在Q学校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校本电子书包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校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方面有显著作用。最后,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从现实和理论角度分析校本电子书包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障碍。第四部分,针对校本电子书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三个角度追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为其他学校在校本电子书包的开发和运用提供一定参考,以挖掘电子书包的应用潜力,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