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观作为一种新兴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反映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关系。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的生态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对规模养殖企业的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性的生态观不仅是人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生态认知,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理性的生态行为,有助于员工形成理性的生态观,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观作为一种新兴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反映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关系。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的生态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对规模养殖企业的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性的生态观不仅是人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生态认知,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理性的生态行为,有助于员工形成理性的生态观,从而实现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和谐共赢。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布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的生态观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规模养殖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出发,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析了如何对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的生态观进行培育,并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探析当前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现状、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的生态观培育对策。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分别以绪论和正文部分展开分析和研究。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从当代生态环境污染和畜禽养殖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要出发,阐述了生态污染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出员工生态观对企业生态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部分,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和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对生态观概念、特征、内涵和规模养殖企业、规模养殖企业员工、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三章是通过对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现状调查,总结出规模化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现状。第四章是通过调研结果,归纳总结出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影响因素。第五章是通过对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的存在的现实问题,第六章是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培育提出对策,从个人层面、企业方面、社会方面等角度制定了培育对策,同时对员工生态观培育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其他文献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全面性提出要求,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在结果呈现如量尺构建、分层的需求困惑以及评价结果解释上存在难点和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PISA测评和TIMSS测评对于
近年来,江西的民办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17年止,在校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迅速壮大的江西民办职业教育事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师资力量的欠缺。为解决
报价是工程投标的核心,报价过高,会失去中标机会,报价过低,即使中标也会让企业承担风险。本文总结了工程报价中常见的策略和技巧,并列举了实际运用,以此说明灵活运用报价策略
试验用 0~2 周龄艾维茵母系公鸡 60 只,均分为3 组,每组5 个重复,饲喂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合及半纯合饲粮,其完整蛋白质(蛋清蛋白)提供的氨基酸( A A)占总 A A 比例分别为886% (饲粮 1,第1 组)、44
科研兴园成为一种理念,慢慢地渗透在幼儿园中,通过参与科研,幼儿园提高了办园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提高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由于我国幼儿园科研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
陈序经所主张的“全盘西化”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全盘资本主义化,其真实含义应当是要求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确立现代性。陈序经主张“全盘西化”论的用意是反对“时代的投机者”—
在摩梭人心里,走婚是一种情感模式,他们视走婚为神圣感情的一种表达,而不是情感的放纵从云南省的丽江向北穿行,越过峰峦叠嶂,茂密森林,抵达宁蒗彝族自治县最后一道分水垭口,
春回大地焕生机,追梦路上谋新篇。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今天和昨天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共
与卡拉胶相比,卡拉胶寡糖由于其分子量较小、易于吸收等特点,表现出较优的生物活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卡拉胶寡糖活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命题随之凸显。但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认知和实践具有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乃至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与人们所处环境和精神品格有关。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的活跃群体,因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努力实践“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本文从大学生“美好生活需要”的认知误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