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视域下科幻小说翻译研究——以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系列汉译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幻小说以其特有的预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科幻小说起源于西方,并且有着一大批读者。然而,因国人对科幻小说的偏见,中国的科幻小说发展十分缓慢。国内从事科幻小说写作的人较少,主要是通过翻译外国优秀的科幻作品满足读者的需求。更严重的是,中国从事科幻小说翻译研究的人数很少,成果也少。目前中国对科幻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幻小说的发展史,在中国发展困难的原因等角度。对科幻小说翻译的研究,则主要是集中在清末民初时期科幻小说翻译研究。  本文分析现有科幻小说翻译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困境,并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科幻小说的翻译进行研究。将科幻小说翻译研究的重点聚焦于读者,而不再是整个科幻小说翻译史,或是科幻小说翻译中的细节,如虚构词的翻译等等。科幻小说的独特性在于科学与幻想的结合。对于未知世界的描述是小说的精彩之处,也是读者难以理解的地方。这是科幻小说翻译的难点。为确保此类小说的社会意义能得以显现,读者的接受是前提。如何让读者接受,这是科幻小说翻译时,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认为,作为读者的译者,在阅读时,要区分原文的空白和未定性,有选择的对原文的未定性具体化。译者在翻译之前,要分析读者群的期待视野,除了要唤起读者已有的视野,还要帮助读者构建新的视野。此外,翻译仍然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切不可为了读者的接受而肆意改变原文。  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即:读者中心理论,期待视野和呼唤结构,对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研究。以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为案例,分析其成败之处。并提出科幻小说翻译的原则,方法以及技巧和要求等。  本文认为,第一,接受理论以其独特性,对科幻小说的翻译有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读者的理解是科幻作品价值存在的前提。其次,接受理论为确保读者的中心地位提供了方法,即期待视野。科幻小说是高于生活的,高于读者理解的。但并不是不能理解的。译者需考虑读者的视野并构建新的视野。最后,呼唤结构吸引读者参与文本。第二,译者要分析读者群的特征,利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读者唤起已有视野以理解文本。或是构建新的视野。第三。从读者接受力的角度出发,要有选择的对未定性具体化,从而提高读者对科幻小说的接受,且不破坏原语文本的特征。  由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影响处理空白和未定性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处理,仍然值得将来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传统翻译理论重在以原文和作者为导向,侧重对翻译性质、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的研究,在西方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之前,译者始终处于翻译主体研究的边缘地位
菲利普·罗斯创作了多部作品,涵盖种族身份、性别、犹太人大屠杀、后现代主义、人类精神等多种主题。小说《人性的污点》(2000)是其中之一。关于它的研究主要从身份、道德、写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1938-)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多才的多产女作家,曾屡获诺贝尔提名,作品多次获得奖项。2004年出版的《大瀑布》一经问世,就获得学者关注,获得2005年费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