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目前研究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机制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破坏所致信号传递障碍。临床统计发现MG患者中有65%-80%存在胸腺异常,其中10%-20%考虑胸腺瘤,因此有研究证实胸腺在MG的发病过程中在免疫应答方面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胸腺瘤合并MG因其涉及MG与胸腺瘤两类疾病,因此MG与胸腺瘤之间相关联系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旨在探究胸腺瘤合并MG治疗预后与肌无力类型、胸腺瘤WHO组织病理学分型及Masaoka-Koga分期的相关性。目前主张外科治疗是胸腺瘤合并MG的重要且首选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同样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临床价值尚待证实。目的:通过收集并整理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随访患者术后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时间,归纳该类患者的相关特点,探究影响其近期治疗效果与远期预后及生存的因素,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骨正中开胸手术的优缺点,讨论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优势及价值。方法:通过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随访资料,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肌无力分型以及WHO组织病理学分型和临床Masaoka分期的归类。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生存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病程、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资料特点;分析胸腺瘤不同分期分型与治疗效果、生存时间的联系;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和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近远期效果(治疗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的差别。结果:1.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患者113例,其中主诉以上睑下垂(53.98%),轻度四肢乏力(35.40%)为主,伴有或不伴有呼吸吞咽困难。平均病程4.62±5.52月,男性与女性在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3例患者中男性61人,女性52人,男女比例为1.17:1。年龄介于30岁与60岁之间者占总体79.65%,各年龄分段男女比例大致均等。3.Masaoka分期Ⅰ期与ⅡA期占70.79%;WHO分型B2型占46.9%,Osserman 分型Ⅰ型与ⅡA型占89.38%。经分组统计后,治疗有效率:不同WHO分型为94.29%、86.79%和64%;不同 Masaoka 分期为 92.50%和 63.64%;不同 Osserman 分型为 87.13%和 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WHO分型、不同Osserman分型和不同Masaoka分期之间生存时间和累积生存率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传统手术比较,VATs组在手术时间(161.32±43.61min比181.52±44.51min)、术中出血量(49.12±26.78ml 比170.51±90.25ml)、监护时间(1.29±0.91d比2.67±3.37d)、引流时间(3.38±0.985d 比4.68±1.27d)、并发症发生率(13.33%比31.65%)以及术后住院天数(7.12±1.93d比10.11±3.54d)等方面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VATs组在有效率(88.24%比81.01%)和术后生存时间以及累积生存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腺瘤合并MG的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女性发病率接近。临床表现以眼外肌受累最为常见,累及全身是促使患者尽快就诊的原因之一。该病组织学类型以B2型最多,侵袭性胸腺瘤少见且预后不佳。术中多数胸腺瘤包膜尚完整,术中发现有浸润或转移者预后较差。2.MG的Osserman分型轻重与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早晚、Masaoka分期侵袭与否均可作为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因素,认为分期越晚、分型越差、肌无力症状越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手术获益的可能性越小。3.胸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生存时间上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水平,用于MG的外科治疗是临床可行的。同时在胸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术期管理方面优于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