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犯罪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并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尽快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学生犯罪的表现、犯罪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预防高校学生犯罪发展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校 犯罪 原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40-02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在逐年上升。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作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了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了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 。当然,这种变化与大学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和改进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遏制高校学生犯罪的发展。
  
  二、现阶段高校学生犯罪的主要表现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犯罪已经在种类、特点、危害性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目前,大学生犯罪类型日益齐全,基本覆盖了我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类罪,包括盗窃罪、诈骗罪、杀人罪、走私罪、抢劫罪、包庇罪、伪造罪以及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其中以财产型和伤害型犯罪为主。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犯罪形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例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侵犯虚拟财产犯罪,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盗窃、贪污、敲诈、骗取、侵占、破坏、间谍和色情活动的犯罪等等。
  此外,女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犯罪事件逐年增加,一时间女大学生变成了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百度中输入“女大学生犯罪”几个字,相关网页就大约有2,570,000篇。
  
  三、高校学生犯罪的原因
  
  1、社会宏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个人对利益追求的合理性得到了社会认同。在各种舆论和不良文化因素的冲击下,一个人很容易产生利本位的思想,在物质世界里逐渐迷失方向,最终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挺身走险,走上犯罪道路。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青、有朝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尝试并容易接受新兴事物。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他们由于缺少相应的指导和约束,往往因此而陷入迷途。尤其是在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剧,互联网等新兴事物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达到了空前的开放程度,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席卷而来,对人们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了严峻考验。
  2、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各类民办学校的兴起,以及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多,以至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急剧弱化,学校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也相对滞后,这是大学生犯罪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足,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和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少数大学生却忽略了这一点,思想意思淡薄。其次,虽然各高校都开设了一些政治理论课,但很多学生并不重视此类课程,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个别老师上课时也敷衍了事,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以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学生面对现实很迷茫,其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很多学校没有开设法制教育方面的课程,或者其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相对还不完善或过于死板,使大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制教育,缺乏法律常识。
  4、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个性化、多样性社会因素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各种亚文化的冲击和鼓动下,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引导,面对形形色色的事物,形成了一系列不良心理,包括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盲从心理、报复心理和嫉妒心理等等。他们一旦情绪过于偏激,很容易心理失衡,冲破道德底线,造成犯罪。特别是在步入大学时的转型期,由于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与中学时代有很大区别,许多大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自我调节能力差,逐渐产生自卑、孤独、猜疑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最终失去心理平衡。
  5、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影响一个人成才和发展的关键。家庭关系紧张、家长自身的不道德行为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等都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一个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相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使一个人走向犯罪的深渊。
  
  四、高校学生犯罪的预防
  
  对大学生犯罪的综合治理,关键在于预防。预防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机关各个方面共同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下就主要方面作简要论述。
  1、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各项措施中,思想道德教育是第一道防线。因为道德是规范人民行为的最高层次,是人民遵纪守法的基础。道德约束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约束,但是从许多大学生犯罪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个别人不是不知道自己行为是违法的,只是当个人的私欲膨胀到冲毁道德堤坝时,那么再严厉的刑法也难以阻止其以身试法,进而滑向犯罪的深渊。鉴于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走出只限于形式、实效性不高的误区,帮助大学生正确分辨善恶、美丑、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贱,充分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社会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同样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加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同时,不应该忘记法制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犯罪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而具有法律意识是一个人遵纪守法的必要条件。高校的法制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法律知识的灌输上,想要从法律角度抑制犯罪的发生,必须帮助大学生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鉴于此,一方面,高校的法制教育要抓住课堂环节进行灌输,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学术讲座、案例教育、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实践性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提高学生对法律规范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3、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不良的心理因素是大学生犯罪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帮助他们形成并保持健康的心理,是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一个有效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心理卫生教育,使他们正确对待金钱、两性等问题,正确面对社会现实,全面认识自我,从而消除紧张心理因素,增强协调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接受内心苦闷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倾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发泄积怨,释放不满,化解矛盾,将其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引向正轨,做到防微杜渐,预防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
  4、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大学校的保卫、治安工作力度
  大学生虽然已近成年,但不是每人都能把握好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由于远离父母、社会经验欠缺、心里不成熟等原因,在生活和学习上不能很快适应。学校应该在学生上课出勤、早晚自习、晚归、在校外租房、严肃考风考纪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严肃处理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加深大学生对校规校纪、法规法纪的认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保卫部门要切实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把犯罪消除在萌芽阶段。
  5、建立健全贷款、奖学金制度,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学业,遵守校规校纪、国家法规法纪的前提下适当参加社会上为大学生提供的一些兼职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贫困大学生的贷款政策,大部分学校也建立了奖学金制度,这就要求学校要严格按照贷款和奖学金发放的制度和条件,尽可能地给贫困学生一定的支持。同时,学校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和让学生到校外做一些能够缓解经济压力的工作的条件,这些不但能使贫困生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补助,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6、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学生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
  对大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应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正确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有一个更准确详细的了解;家长更应该主动地配合学校把孩子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时地告知老师,以便学校老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个别学生个别教育,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向良性方向发展,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
  7、更新理念,关注女大学生成长
  女大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因素和思维方式。因此,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综合治理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她们的特殊性,增强对女大学生的人本关怀。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女性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真正发挥“女生部”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正确引导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8、加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减少大学生的犯罪
  通过课堂讲解、发放资料、开展讲座等实际可行的方式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尤其是到校外活动时,特别要密切留意自己身边的人、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不到容易发生犯罪或犯罪分子经常活动的地方去,不与社会上不良分子接触和交往,以免感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形成不好的习惯,尽量减少发生犯罪的可能。
  9、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大学生的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中来,吸引到锻炼自己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良好氛围中来,抵制不良文化和不良影响侵袭校园,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的学习生活有很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也是陶冶情操,展示学生才华的好机会。同时,要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切实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俊彦.最新共青团工作总结问答[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2]费文晓.心灵的成长与交流[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周炎,李亚梅.高校学生案件实录与评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守宽.大学生犯罪原因之探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04
  [5]华进甫.大学生违法犯罪剖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01
  [6]曹红卫.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金融领域,2006.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机械大类专业的设置,是我校专业整合的重大教学改革。本文就机械大类专业下学科基础课热工基础理论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教学内容整合以及完成教学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机械大类专业的其它课程的整合与教学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机械大类专业 课程整合 热工基础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30-02  
河南确山县胡庙乡幸福人民公社第一大队小李庄队支书李贵、监察主任刘林同一营营长段德选,指导员王和尚、刘金、徐冠臣、乡党委副书记刘久常、淮南技术员李泽振、江昭富等九
最近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WOLED)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WOLED本身无可比拟的优点,用于全色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照明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关于棉花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研究,在核不育类型方面,国外发表过有8种基因型,有3种为一对隐性基因(定名为ms_1、ms_2、ms_3),有两种为两对隐性双基因(ms_5 ms_6及ms_8 ms_9),另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32-01    一、问题的缘起    在学校管理中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主要是以“给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为原则,该制度是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制度,它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
摘 要:本文试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艺术进行了探讨,针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中如何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如何合理而又科学的配置课堂教学时间提出以下几点策略: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中抓住最佳教学时间域;讲授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提高教师口语艺术和板书艺术。通过这几条策略,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时间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35-01    一、导师制简介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其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还没有近代课堂形式的教学模式时候,一个教师往往一次只能带几个学生,那是教师即“导师”,教师的教和导,学生的学与研是融合在一起。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还特别重视的是言传身教。  韩愈的《师说》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
江苏省太湖地区是全国农业生产四大宝地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地区。七十年代实行农业改制后,以双、三熟为主,粮食产量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适应面广,高产,需肥的特定条件,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