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4S实习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生找工作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找地方实习如今也成了大学生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自身在英语专业的多年学习经历和做学生管理与就业工作积累的经验,提出了“英语专业4S实习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笔者对学习、实习和就业的认识,并联系了一些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实习教学模式
  
  在20世纪90年代“高校争办综合性大学”的热潮中,众多理工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英语专业。到如今,这些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处在一个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就业境地:找口译、笔译等水平要求高的工作时,名气和专业素质都比不上那些专业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竞争时,他们的英语水平也没有很明显的优势,反而缺少其他专业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专业知识。针对毕业生面临的这种难上难下的窘境,理工类学校英语专业推行“4S实习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学生(Student):以兴趣为出发点,全面充实
  
  大学与高中的学习环境有所不同,大一新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中学“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学问”,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应该重视这点。课堂学习只是老师逐步引学生入门,关键还在课后学生自己的练习与钻研。
  英语专业学生应该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逐步找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英语专业学生必须阅读各行各业的书刊,全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杂家”,一个“万事通”,最后做到“一专多能(专英语、通天下)”。
  
  二、学校(School):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引导
  
  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除了客观存在的严峻就业形势外,还表现在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已不再适应飞速发展的就业岗位需求,这一点是“罪魁祸首”。因此,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当务之急就是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
  与理工类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英语专业的课程相对较多。因此,课程设置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去掉一些用处不大的课程或减少它们的比重;然后就是专业课要“细”不要“泛”,增加特定的行业英语、报刊选读、公文函电等课程,能确实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此外,社会实践课和就业指导课不能只流于形式,授课人应该是那些企业中阅人无数的人事部经理。此外,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主动去接触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尽可能多地确定一批有一定资质的实习单位,逐步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就业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应该摸清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大学人才的具体需求,并把这种需求反馈到教学要求与课程设置当中。
  
  三、社会(Society):以专业为标准,严格要求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不是在小公司里整日闲得无所事事,就是在大单位里“端茶倒水、跑腿打杂”,结果是把大好的青春年华给白白浪费。
  学校应该在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起到协调与监督的作用。实习基地不能只是一块空牌,而应该充当起把学校“学生”变为职场“员工”的锻炼平台。因此,所有实习单位都要建立起一套完善而专业的实习生管理体系,以准员
  工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具备合格的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职业素质。
  
  四、以学习(Study)为中心,学生、学校和社会三者相结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是我们国家当前的重要目标之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曾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模型,即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心愿(Building Shared Vision)和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把这个模型应用到“4S实习教学模式”中,就是要求: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不断努力地学习,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完成自我超越;除了自学,还应该多向学校的老师、同学求教,在团队中提升自己;在了解各国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应该形成统一目标,有目的、分步骤地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国家相关部门应对整个英语专业的教学环境做通盘的调研与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改革。
  总而言之,教学若能真正把学生、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为大学毕业生找到就业渠道和门路,节约他们求职的时间和经费,还能为用人单位招到品学兼优、专业技能优秀的可塑之才。
  
  参考文献:
  [1] 杨友文,宋之帅.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11):113-114.
  [2] 杜伟,吴永,任纬兵.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279-283.
  [3] 胡明花,李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结与思考[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4).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教材、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可以使小学生在头脑中不断形成一些科学概念,发现某种自然规律,提高创造能力。在小学科学研究活动中,进行学生思维的培养有以下几个实施策略: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科学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推动人们探索新知识、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只要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兴趣、产生了热情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使语文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进学生的理解,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对话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必须遵循“对话”的特点。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为课堂教学营造情感氛围,积极引发“对话”  多媒体创设丰富的“对话”情境,学生在观看、倾听、思考、想象中获得感性认知,激发了“对话”的欲望,感受着生命成长的乐趣。  多媒体集图像、音乐、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文言文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几千年的文言文的文化精华正在逐渐被时代的长河所淹没。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探讨活泼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特将小学的文言文教学融入创新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得到激发,以学定教得以
《发展汉语》是2006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写的一套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材,系列配套教材分为综合、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五个系列,不含汉字系列,汉字穿插在综合课课本《发展汉语初级(上)》中。下文将对本书汉字部分的编写做一简单评述。  一、可取之处  作为汉语学习起始阶段的教材,本书在开头编入了预备部分,以扫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的常识性盲点,这其中就有汉字常识,其内容编排简洁明了,
策略谈,看起来似乎过于刻板,更多人认同的是“教无定法”。然而在朴素的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大规律中的小细节,所以我们探讨教学策略的生成,并尝试运用相对成熟的教学策略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学习任务中的重头戏,要努力达到“语文运用能力”这一终极目标,就必须借助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这是必经之路,因而阅读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朗读,选择阶梯式
活动背景:  前些时候正处深秋时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秋天的特征比较明显。发现了这一切天然的资源后,我设计了以 “找秋天”为主的活动型课《秋天的发现》。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设计力图体现课程的活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到秋天的变  化,季节的变化。  (2)让学生在大自
春花烂漫的五月下旬,在江苏“教育圣地”——南通,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以下简称“特后”)高研班的学习。这次为期七天的学习,对于我这个来自苏北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啻一场精神的盛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给予我的收获是意义非凡的。    一、开启了智慧之门——给力  年逾古稀的情境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深情地告诉我们,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爱能创造智慧,爱和智慧可以改变人生。她爱学生,
经常写故事、教育花絮、德育案例,但感觉总像在写连续剧。孩子的故事总也写不完,我们一线的老师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故事,但每个故事都不可能被“大结局”,因为教育无定法,孩子们在成长,在发展,而我一直在关注。  一个特别的男生  如果说我们班最有个性的学生,那非小旺莫属了。  为什么?  因为他可以和校长很平等地对话;因为他可以和一个很年轻的,在我眼里非常“严厉”的后妈融洽相处;因为他坐不住五分钟,但考试能
摘 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本文从教师的气度、教学的高度、体验的深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做到超越功利,潜心于素质教育,坚守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本位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育人为本”作出最佳诠释。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气度;高度;深度    在百花齐放的新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犹如梅花:
摘?要:解决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论题。本文以“线面垂直”的课堂教学为例,与传统教学对比,探索以学生设计问题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让学生在问题设计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关键词:线面垂直;证明;问题设计;反思  一、前言  著名数学教育家伦伯格说过:解决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正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论题。主张像科学家从事科学发现活动那样来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