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而“内”,文本细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_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文是一种观察,需要对文本细读,由外而内,捕捉细节,不断深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领悟,才能把握词句、结构的关键,才能找准思考、入手的切入点,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立足标题,顺藤摸瓜
  标题是文本切入的一扇窗户,学生可从这里窥探文本的奥妙,发现其中的精彩。其中每个字眼都渗透着行文的艺术,凝结了巧妙的手法。作为教师应该立足标题,带领学生寻找其中隐藏的“冰山”,让他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动力与兴趣。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门”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丽宏先生并未直白地袒露本文的内容与主旨,而是用标题勾起了学生的好奇。我便鼓励学生去猜测、探讨“这扇门”的含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的世界,发现这扇“文学之门”的魅力与奥妙。贾平凹的散文《月迹》在标题上也较为奇妙独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理解标题的任务“甩手”给学生,有的学生产生质疑:“月亮会有足迹吗?”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以标题为脉络,顺藤摸瓜,通过阅读文本来反思标题的含义,阐述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学生从镜中到院中,从杯中到河中,从外到内,让思维与月亮的足迹同行,继而提出“月迹”二字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这种手法的使用让本文的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与生命力。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使用联想法,将文本中与标题有关的字词罗列出来,直接切入月色朦胧的氛围之中。
  标题是文本的眼睛,每一个字词都是眼眸的闪动,让学生能够窥探其中隐藏的“秘密”。因此,教师应该改善导入的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与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走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提高学生在文本上的感性认识。
  二、观察结构,鞭辟入里
  结构是文本的形式,这种形式与作者的个人经历、艺术构思、审美情趣有着直接的联系,结构还体现了文本特有的体系、层次与排列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文本结构在思想与情感上的表达价值以及美的展示价值,将读懂文本的结构作为理解的钥匙,由表及里,促进学生对其主旨进行深入的分析。
  余光中的《乡愁》就透露着条理性强、感情线丰富的结构美,作者以时间作为文章结构的脉络与思想灌输的节点,用了四个段落、四个意象分别描写了不同时期的乡愁情绪。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握结构的并列与情感的递进,我让学生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词汇来分析作者的乡愁与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对这一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结构上则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也是教学中观察结构的典范。文章在第四段描述了“荷塘上面”“叶子中间”“叶子与花”“叶子底下”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极具风致的月光下的荷塘图画;而在第五段则又通过描述“月光”“树”“灌木”“杨柳”等景致,描绘了一幅青雾缭绕的荷塘上的月色图。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先观察、把握文章的结构,然后再深入分析,发现语言的精妙绝伦与景致的柔美灵动。
  文本结构亦如一棵树的根、干和枝,是支撑起整篇文本的框架体系,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观察,才能了解作者的写作脉络与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理清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通过把握整体结构来探知内里。
  三、体悟标点,四两千钧
  标点作为一种文字以外的语言,在文中能够发挥停顿与突显语气的重要功能。同样,作者在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时也会借助标点的这些功能。因此,每一个标点都是文本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增强学生对标点的体悟,往往会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进一步突显文本之“细读”。
  在《故乡》中,鲁迅将标点运用得精妙绝伦:在形容“尖利的怪声”的语气时使用了三个感叹号;在“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中连用了两个问号;在“这好极!他,——怎样?……”中使用了多种标点,生动体现了情感的发展。鲁迅是一个运用标点的智者,他用感叹号、问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情绪,让文字变得更生鲜活灵动起来,让读者能够了解人物在刻画上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对本文的标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细读,真切感受人物的神韵。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比较法,让学生将文中带有感叹号或者问号的句子一一列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这些标点在用法上的不同,并通过更换标点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标点在文本中的重要性。
  标点虽然看似小如微尘,但是却在文本理解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解读标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标点使用的技巧,从实际演练中提高学生情感表达的巧妙性,以便文本教学实现从细致的解读到连贯的运用。
  文本的读需从“外”切入,需要从“细”探究,只有这样才能顺藤摸瓜,捕捉文本在语言、结构、标题、标点等每一个细枝末节上的精妙。在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中,同样需要由“外”而“内”的理解与深入,促使学生能够在感知结构美、标题美、标点美的基础上,激发其阅读的热情。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开发区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一、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球范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体育与文化不可分割,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角度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时代已将体育、教育、文化三者结合,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人文素质又是各项素质中的基本内容。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阶段及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明确了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明确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
期刊
由于目前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枯燥乏味与单一性,因而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效地影响了现代汉语语音教学质量。本文根据目前现代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其相应的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改革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现代汉语语音教学质量。  一、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目标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媒介的传播形式以及多媒体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因而对于有声语言方面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际交往频繁,良好的语言修养、恰当的表达、灵活的应对、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语态,更是“未来人”的必备能力,因此,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为了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和生存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刻不容缓。  一、摸清底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
语文教学历来是升学教育的重头戏。语文的能力形成和迁移运用是厚积薄发的表现,是长期积淀后外化的必然。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直观性、感官性切入,是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过程升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挖掘博大精深的传统语文教育资源,涉猎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料,弘扬拼搏精神,夯实语文由读写听说字词句段篇等组成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要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現代人文精神相结合。实践证明,要想学生改变语文学习的困境,夯实
期刊
教师要为学生巧妙地创设各种交际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乐意去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因此,口语教学时,教师应努力创设高质量的口语交际情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物创设情境  在教低年级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莫过于利用实物,因为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它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注。它是一种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实用性语文教学的具体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表现在它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综合性方面它主要是包括了语文知识对其他领域的问题的解答,在综合其他领域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地运用语文知识是关键。在实用性方面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运用口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办法力求让“课堂双向互动”得以真正实现。那怎样才能让双向互动得以真正地体现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交际的情境,实现课堂的双向互动
语文应该教什么,这个问题很多教师都没有思考过,打小学起,就是字词句段篇,听写、背诵,学生已经习惯了听老师讲,老师也习惯了按照教材向学生讲授,学习活动也好,教学活动也好,都始终围绕着成绩在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被忽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互统一的课程,就高中语文而言,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能喜欢语文,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基础知识的构建,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
期刊
近些时,关于《背影》一课的讨论日益热烈,传统教学理解上的新观点层出不穷,基于不同视角下的方家之言,搅皱了《背影》教学的一潭清水。笔者任教初中多年,《背影》也曾经手多次打磨
鲁镇的球场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块圆不是圆,方不是方的土场,场地里预备着石头,随时可以摆了门儿踢球。上班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五毛钱,占一个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