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为理论依据,集中探讨产出导向法中驱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实施途径,包括驱动任务的交际价值体现、驱动任务的难度控制、产出驱动的时间安排以及对产出成果的及时反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高效驱动;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方梅香,四川传媒学院。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由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正式提出,其形成凝聚了众多教育界同仁的智慧和努力,近几年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在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POA理论体系基于“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种教学理念,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促学(2017年)”四种教学假设,并设计了“驱动”、“促成”和“评价”三大教学环节,其中驱动环节是最具创新的环节,同时“对于实施POA的教师来说,这个环节最具挑战性”。在POA体系中,“输出”不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产出比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更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设置和实施驱动任务、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是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驱动环节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本文将在POA理论体系下,重点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高效驱动。
一、驱动任务的交际价值体现
传统的“先输入、后输出”教学顺序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索,学生先完成输入任务,然后教师给出输出任务,学生尝试完成语言输出。学生在输入学习过程中,并不明确输入学习的最终目标和意义。而POA的教学流程 “输出→ 输入→ 输出”在第一次输出环节向学生呈现交际环境,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自身语言和交际能力的不足,产生学习欲望,充分认识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意义。驱动任务的完成首先依赖于学生的尝试。而学生只有看到了当前任务在现实和未来工作生活中的的实际交际价值,才更乐于尝试。因此教师在设计交际情景时,一定要根据本课程及本单元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场景的“可能性”,甚至尽可能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身份,以充分调动学生尝试的积极性。传统教学中,每一个单元通常由教师组织的热身/引入开始,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新单元的学习兴趣。而POA以驱动任务开始新单元的学习,趣味性在输出任务的设计中仍然重要,因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尝试产出的欲望更强烈,参与性更强。然而趣味性不再是这个环节关注的重点,其重点在于使学生通过尝试认识到自身在交际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不足,产生学习的紧迫感和动力。
二、驱动任务的难度控制
驱动环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尝试认识到自身不足,产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驱动任务的难度直接影响驱动效果。难度过低缺乏挑战性,学生不愿尝试或尝试后无法产生“饥饿感”,对接下来的输入缺乏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难度过高,学生畏惧尝试或在尝试中严重受挫,也会影响学生的后续输入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的信心。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差异。“在设计驱动性任务时,教师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任务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必要时可以设计分层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水平”。 笔者认为,设计难易不同的分层任务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但考虑到教师的反馈成本,分层产出任务的量以2-3个为宜,分别针对高中低三种水平的学生。控制驱动任务的难度,还可以根据中等水平学生的能力设置统一任务,但同时提出供选择的难度要求,学生在尝试过程量力而行,尽力做到最好。在后续的生生互动或教师反馈中,认识到自身不足,产生饥饿感和学习的紧迫感。
三、产出驱动的时间安排
在POA的三个教学环节中,驱动环节最具革命性,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POA要求教师确定恰当的产出目标和与之相匹配的产出任务,还要求围绕目标和任务设计‘产出 ’场景”,用于激发学生学习输入的动力”。所以驱动任务的设计对教师而言势必费神耗时。但在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和传统教学中的热身/输入一样,都不必耗时过多。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本单元相关的文字资料,视频或微课,产出过程可以根据产出任务类型确定是在课前还是课上完成。POA中的产出是广义的输出,包括说、写、笔译和口译。耗时较长的写和笔译可以在课前完成,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在课上给予反馈。耗时较短,考查学生即兴产出能力的说和口译宜在课上进行,以说为产出的教学过程以简短的小型口语活动为主,口译可以选择短小且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供学生进行尝试输出。
四、产出成果的及时反馈
要在驱动环节最终实现驱动目的,在学生尝试输出后,教师需给予及时的反馈,总结不同水平学生尝试产出成果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产出任务的内容和类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作用,为学生后续的输入学习指明方向。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针对学生不同的内在需求,激发其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作为POA教学环节首要环节的驱动无疑是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内在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最终影响后续学习效果。本文对高效驱动的探讨仅是管中窥豹,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投入到POA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促进POA 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產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04).
[2]王艳.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2).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高效驱动;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方梅香,四川传媒学院。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由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正式提出,其形成凝聚了众多教育界同仁的智慧和努力,近几年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在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POA理论体系基于“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种教学理念,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促学(2017年)”四种教学假设,并设计了“驱动”、“促成”和“评价”三大教学环节,其中驱动环节是最具创新的环节,同时“对于实施POA的教师来说,这个环节最具挑战性”。在POA体系中,“输出”不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产出比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更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设置和实施驱动任务、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是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驱动环节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本文将在POA理论体系下,重点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高效驱动。
一、驱动任务的交际价值体现
传统的“先输入、后输出”教学顺序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索,学生先完成输入任务,然后教师给出输出任务,学生尝试完成语言输出。学生在输入学习过程中,并不明确输入学习的最终目标和意义。而POA的教学流程 “输出→ 输入→ 输出”在第一次输出环节向学生呈现交际环境,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自身语言和交际能力的不足,产生学习欲望,充分认识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意义。驱动任务的完成首先依赖于学生的尝试。而学生只有看到了当前任务在现实和未来工作生活中的的实际交际价值,才更乐于尝试。因此教师在设计交际情景时,一定要根据本课程及本单元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场景的“可能性”,甚至尽可能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身份,以充分调动学生尝试的积极性。传统教学中,每一个单元通常由教师组织的热身/引入开始,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新单元的学习兴趣。而POA以驱动任务开始新单元的学习,趣味性在输出任务的设计中仍然重要,因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尝试产出的欲望更强烈,参与性更强。然而趣味性不再是这个环节关注的重点,其重点在于使学生通过尝试认识到自身在交际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不足,产生学习的紧迫感和动力。
二、驱动任务的难度控制
驱动环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尝试认识到自身不足,产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驱动任务的难度直接影响驱动效果。难度过低缺乏挑战性,学生不愿尝试或尝试后无法产生“饥饿感”,对接下来的输入缺乏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难度过高,学生畏惧尝试或在尝试中严重受挫,也会影响学生的后续输入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的信心。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差异。“在设计驱动性任务时,教师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任务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必要时可以设计分层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水平”。 笔者认为,设计难易不同的分层任务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但考虑到教师的反馈成本,分层产出任务的量以2-3个为宜,分别针对高中低三种水平的学生。控制驱动任务的难度,还可以根据中等水平学生的能力设置统一任务,但同时提出供选择的难度要求,学生在尝试过程量力而行,尽力做到最好。在后续的生生互动或教师反馈中,认识到自身不足,产生饥饿感和学习的紧迫感。
三、产出驱动的时间安排
在POA的三个教学环节中,驱动环节最具革命性,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POA要求教师确定恰当的产出目标和与之相匹配的产出任务,还要求围绕目标和任务设计‘产出 ’场景”,用于激发学生学习输入的动力”。所以驱动任务的设计对教师而言势必费神耗时。但在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和传统教学中的热身/输入一样,都不必耗时过多。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本单元相关的文字资料,视频或微课,产出过程可以根据产出任务类型确定是在课前还是课上完成。POA中的产出是广义的输出,包括说、写、笔译和口译。耗时较长的写和笔译可以在课前完成,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在课上给予反馈。耗时较短,考查学生即兴产出能力的说和口译宜在课上进行,以说为产出的教学过程以简短的小型口语活动为主,口译可以选择短小且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供学生进行尝试输出。
四、产出成果的及时反馈
要在驱动环节最终实现驱动目的,在学生尝试输出后,教师需给予及时的反馈,总结不同水平学生尝试产出成果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产出任务的内容和类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作用,为学生后续的输入学习指明方向。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针对学生不同的内在需求,激发其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作为POA教学环节首要环节的驱动无疑是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内在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最终影响后续学习效果。本文对高效驱动的探讨仅是管中窥豹,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投入到POA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促进POA 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產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04).
[2]王艳.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