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自主学习等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建议,以期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活跃程度,也展现了一个人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求知欲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而不是一个只知道接受知识的容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需求格外强烈,所以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在学生能力承受范围之内的思考问题,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考,激发学生自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可以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然后提出思考问题:西沙群岛富饶在哪里?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成为了一个主动探索者,带着问題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你也只有一个苹果,我也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由此可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经常开展多样化交流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之后,教师做出总结:“我们不要像井底之蛙那样,目光狭小,而是要跳出深井,拓展我们的视野”,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青蛙说了实话,说出的是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样的想法非常独特,也引发了全班学生的议论,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三、创造动手操作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巧妙创设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质疑生疑,并在疑问中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全神贯注的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乌鸦叼起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为了加强学生对“渐渐”这个词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发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一边操作一边观察,看瓶中水的上升速度,完成操作后,学生也逐渐明白了“渐渐”这个词的含义,甚至有的学生还找到了“慢慢”这个词加以替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所学知识。
四、重视合理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从网络中搜集的图片,然后用教学课件呈现给学生,一边播放火烧云的图片,一边讲解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之后,再呈现几种与云朵有关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地震云、鱼鳞云、卷积云、高积云等,鼓励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分别探究以上几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特征,通过网络搜集的方式完成任务。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涨,学生仿佛进入了云朵的世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感到语文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摆脱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汇报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朱晓,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心小学教师。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活跃程度,也展现了一个人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求知欲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而不是一个只知道接受知识的容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需求格外强烈,所以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在学生能力承受范围之内的思考问题,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考,激发学生自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可以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然后提出思考问题:西沙群岛富饶在哪里?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成为了一个主动探索者,带着问題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你也只有一个苹果,我也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由此可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经常开展多样化交流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之后,教师做出总结:“我们不要像井底之蛙那样,目光狭小,而是要跳出深井,拓展我们的视野”,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青蛙说了实话,说出的是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样的想法非常独特,也引发了全班学生的议论,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三、创造动手操作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巧妙创设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质疑生疑,并在疑问中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全神贯注的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乌鸦叼起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为了加强学生对“渐渐”这个词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发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一边操作一边观察,看瓶中水的上升速度,完成操作后,学生也逐渐明白了“渐渐”这个词的含义,甚至有的学生还找到了“慢慢”这个词加以替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所学知识。
四、重视合理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从网络中搜集的图片,然后用教学课件呈现给学生,一边播放火烧云的图片,一边讲解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之后,再呈现几种与云朵有关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地震云、鱼鳞云、卷积云、高积云等,鼓励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分别探究以上几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特征,通过网络搜集的方式完成任务。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涨,学生仿佛进入了云朵的世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感到语文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摆脱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汇报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朱晓,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