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垮掉的一代”文学研究专家,文楚安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对“垮掉派”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本文以贝尔曼的“否定分析”理论为基础,讨论贝尔曼的“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短语及习语的破坏”、以及“语言叠加的抹杀”这三种变形倾向在文楚安版《在路上》的体现,希望以此可引起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们对这些变形倾向的关注,更加注重文化传递。
【关键词】贝尔曼;变形倾向;《在路上》
【作者简介】桂镜月,女,研究生在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当属《在路上》,该作品成为美国五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的一个标志,整整一代美国人都受其影响,也被公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
1998年问世的文楚安中文译本。这是大陆第一个全译本,向国内读者展现了小说的全貌。由于文楚安采取了更符合目的语文化规范的归化策略,他的译本广受欢迎。此译本虽在读者大众中口碑很好,但却没有完全获得学术界的认同,有些批评家指出存在误译甚至偏离。
贝尔曼认为,“翻译行动恰当的伦理目标是原原本本地接收异质性。”他认为译文中通常有一个“文本变形系统”,阻止异质性通过。他把对变形形式的分析称作“否定分析”(Negative Analytic):否定分析关心的是种族中心主义和兼并主义的翻译,以及超文本翻译(混合、模仿、改编及自由写作)。
二、文楚安译本《在路上》变形倾向分析
1.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Destruction of Vernacular Networks or Their Exoticization)
例1.Nebraska I ain’t got no use for.
我不喜欢内布拉斯加这鬼地方。
贝尔曼认为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与有些方言口语及书面语结构联系有位密切,这些结构在小说背景设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两种途径会造成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一是传统上诸如斜体、将这些结构与语篇语境分离等方式,使这些结构显得很奇异,但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另一种途径是寻找目的语方言或俚语,这种方法同样也会使异质性成分显得怪诞而荒唐。例1中的“ain’t”很明显是美国英语方言,而且该词原本是美国南部一帮文盲、粗人(但非原住民)说的话。通过这两个例子能够推测出牛仔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这里虽然译文将意思表达清楚了,可译文读者若不看原文的话,是没有办法体会这些方言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2.短语及习语的破坏Destruction of Expressions and Idioms)
例1.“Maw, rustle me up some grub afore I have to start eatin myself raw or some damn silly idee like that.”
“老板娘,我餓坏了,给我弄点吃的来,否则,我可连自个儿都他妈的吞下去,干出他妈的什么蠢事来了。”
在贝尔曼认为短语及习语的破坏指的是用目的语“等值词”替换习语或谚语的做法,是“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习语、格言的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使用目的语中对应的习语和格言来翻译原文以实现对等。然而,根据贝尔曼的变形思想,这种用本国等值的习语套用外国习语会使译文充满浓厚的本国文化色彩。例子中说话的是来自内布拉斯加的农夫,他不仅长相粗野、举止粗鲁、说话也是十分粗俗。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说的大多是带有当地方言的话,并不是标准的英语,如 “maw”, “eatin”, “idee”,这些词在译文中均以粗话的形式展现,虽然译文读者在品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话语间的乡野气,但原文中与标准英语不同的方言却无法体会。
3. 语言叠加的抹杀Effacement of the Superimposition of Languages)
例1.As I pulled up the car at the gas station near sunny Gregoria a kid came across the road on tattered feet, carrying an enormous windshield-shade, and wanted to know if I’d buy. “You like? Sixty peso. Habla Espa?ol? Sesenta peso. My name Victor.”
“Nah,” I said jokingly, “buy se?orita.”
我刚在格雷戈尼亚附近的加油站停下车,一个小伙子就从路对面跑过来。阳光十分强烈,这家伙拿着一个诺大的遮阳挡风镜,问我想不想要。“你喜欢?六十比索。我叫维克多。”
“呐。”我逗趣地说,“要姑娘。”
这个短语是指,翻译消除原文中共存的不同语言倾向。例子中由于不确定萨尔到底是哪国人,所以小男孩尝试着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来向萨尔提问,而萨尔为了逗趣,用的西班牙语回答。译文中读者并没有看到对于西班牙语的解释。虽然这在文学翻译中比较常见,但从贝尔曼的角度来看,这样就抹杀了不同倾向的语言共存,使得译文读者不能如原文读者一样体会到刚进入墨西哥时语言上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原文的语言形式或语言特色就被“抹杀”或“变形”了。
三、结语
通过上述对文楚安版《在路上》“变形倾向”的分析,不难发现文楚安主要采取的翻译策略主要是归化翻译,让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原文故事情节,虽然这些“变形”无法避免,但也丧失了相当一部分原文中“异”的特质。这些变性倾向究竟好还是不好,都不可一刀切下结论,需得在各个不同的例子中进行探讨,而这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Kerouac J.On the Road[M].London:Penguin Books,2000.
【关键词】贝尔曼;变形倾向;《在路上》
【作者简介】桂镜月,女,研究生在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当属《在路上》,该作品成为美国五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的一个标志,整整一代美国人都受其影响,也被公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
1998年问世的文楚安中文译本。这是大陆第一个全译本,向国内读者展现了小说的全貌。由于文楚安采取了更符合目的语文化规范的归化策略,他的译本广受欢迎。此译本虽在读者大众中口碑很好,但却没有完全获得学术界的认同,有些批评家指出存在误译甚至偏离。
贝尔曼认为,“翻译行动恰当的伦理目标是原原本本地接收异质性。”他认为译文中通常有一个“文本变形系统”,阻止异质性通过。他把对变形形式的分析称作“否定分析”(Negative Analytic):否定分析关心的是种族中心主义和兼并主义的翻译,以及超文本翻译(混合、模仿、改编及自由写作)。
二、文楚安译本《在路上》变形倾向分析
1.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Destruction of Vernacular Networks or Their Exoticization)
例1.Nebraska I ain’t got no use for.
我不喜欢内布拉斯加这鬼地方。
贝尔曼认为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与有些方言口语及书面语结构联系有位密切,这些结构在小说背景设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两种途径会造成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一是传统上诸如斜体、将这些结构与语篇语境分离等方式,使这些结构显得很奇异,但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另一种途径是寻找目的语方言或俚语,这种方法同样也会使异质性成分显得怪诞而荒唐。例1中的“ain’t”很明显是美国英语方言,而且该词原本是美国南部一帮文盲、粗人(但非原住民)说的话。通过这两个例子能够推测出牛仔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这里虽然译文将意思表达清楚了,可译文读者若不看原文的话,是没有办法体会这些方言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2.短语及习语的破坏Destruction of Expressions and Idioms)
例1.“Maw, rustle me up some grub afore I have to start eatin myself raw or some damn silly idee like that.”
“老板娘,我餓坏了,给我弄点吃的来,否则,我可连自个儿都他妈的吞下去,干出他妈的什么蠢事来了。”
在贝尔曼认为短语及习语的破坏指的是用目的语“等值词”替换习语或谚语的做法,是“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习语、格言的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使用目的语中对应的习语和格言来翻译原文以实现对等。然而,根据贝尔曼的变形思想,这种用本国等值的习语套用外国习语会使译文充满浓厚的本国文化色彩。例子中说话的是来自内布拉斯加的农夫,他不仅长相粗野、举止粗鲁、说话也是十分粗俗。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说的大多是带有当地方言的话,并不是标准的英语,如 “maw”, “eatin”, “idee”,这些词在译文中均以粗话的形式展现,虽然译文读者在品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话语间的乡野气,但原文中与标准英语不同的方言却无法体会。
3. 语言叠加的抹杀Effacement of the Superimposition of Languages)
例1.As I pulled up the car at the gas station near sunny Gregoria a kid came across the road on tattered feet, carrying an enormous windshield-shade, and wanted to know if I’d buy. “You like? Sixty peso. Habla Espa?ol? Sesenta peso. My name Victor.”
“Nah,” I said jokingly, “buy se?orita.”
我刚在格雷戈尼亚附近的加油站停下车,一个小伙子就从路对面跑过来。阳光十分强烈,这家伙拿着一个诺大的遮阳挡风镜,问我想不想要。“你喜欢?六十比索。我叫维克多。”
“呐。”我逗趣地说,“要姑娘。”
这个短语是指,翻译消除原文中共存的不同语言倾向。例子中由于不确定萨尔到底是哪国人,所以小男孩尝试着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来向萨尔提问,而萨尔为了逗趣,用的西班牙语回答。译文中读者并没有看到对于西班牙语的解释。虽然这在文学翻译中比较常见,但从贝尔曼的角度来看,这样就抹杀了不同倾向的语言共存,使得译文读者不能如原文读者一样体会到刚进入墨西哥时语言上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原文的语言形式或语言特色就被“抹杀”或“变形”了。
三、结语
通过上述对文楚安版《在路上》“变形倾向”的分析,不难发现文楚安主要采取的翻译策略主要是归化翻译,让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原文故事情节,虽然这些“变形”无法避免,但也丧失了相当一部分原文中“异”的特质。这些变性倾向究竟好还是不好,都不可一刀切下结论,需得在各个不同的例子中进行探讨,而这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Kerouac J.On the Road[M].London:Penguin Book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