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1.别具一格的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三分钟演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于课前几分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不如将这课的前几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上讲台讲讲自己到过的旅游地、生活中有关地理的见闻或亲历,在杂志、报纸或网络上见到的奇闻趣事等,以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的目的。例如,假期后的第一次课前,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地理环境与自己家乡有什么区别;或者在寒假后的第一次课前,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说说过年的不同风俗,并讓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过年风俗,与地理有何关系等。引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书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单单只是课堂内的事,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学生可以逐步养成主动留意、探索、发现的学习习惯。
(2)课中想问就问,促进师生有效沟通。一节地理课一般要讲授2-3个地理问题,每讲完1-2个问题后,一节课的时间差不多过半了,也就是到了学生的疲劳期,这时安排一个问答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刚学习的知识,或者让都师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接下来要学的知识有何疑问。
(3)课末抢答比赛,巩固当堂知识,让学生回味无穷。一节课,学生最容易分心的就是快要下课的前几分钟,尤其是地理课一般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或者在下午。这些时间是学生最感饥饿或疲倦的时候,如果课堂总结复习千篇一律,其效果一定不理想。但十二三岁的中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若能利用和激发这种表现欲,其效果一定不错。由于抢答题难易程度不一,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现自己,因此,抢答赛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也是初中生非常喜欢参与的课堂活动,在课末采用抢答赛,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学任务也随着完成了,而且效果非常不错。
2.精彩纷呈的教学片段设计
(1)引入实验,使抽象的原理直观明了
初中地理中有许多问题包含学生还没有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内容,如果老师上课时光讲结论,学生虽然可以背下来,但往往一知半解,知识难以迁移,给解题带来困难。因此,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海陆在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异,在此基础上讲解季风的形成就容易多了。
(2)辩论赛既可张扬个性又能加强合作
真理越辩越明,一场辩论赛,对于参赛的双方都是赢家,这种双赢的结果如果能在地理课上取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人口》时,关于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还是阻碍作用,可以发起学生正反双方的辩论。学生通过认真查找资料、统计数据、走访有关部门,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辩论作好充分的准备。辩论时大家引经据典,针尖对麦芒,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下课了还意犹未尽,最后根本用不着老师来评判谁胜谁负。在这样的辩论赛中,学生学会了质疑、懂得了调查、明白了互助的重要性,同时也极力张扬了个性。
(3)找茬挑刺,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
学生的地理技能与地理素养是通过教师课堂的传授、指导、启发与学生的尝试、探索、实践等途径获得的。教师的“教”只是一种外部力量,“教”所传递的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内容的一部分。
二、开辟多种有效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主学习
是指学习者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调查访问能力及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选择方式做一些课前预习作业、课后的拓展作业或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绘图、排版,办专题手抄报等。
2.合作学习
集体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单向性的知识传授,缺少互动和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例如,在“地图三要素”的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分组合作测量并制作学校平面图的方法。学生有的拉皮尺,有的读数,有的记录,最后合作完成学校平面图。虽然在测量和绘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的组没有明确的分工,最后没有测完;有的组管理不好,测量数据遗失等,但这些问题的出现恰好让学生得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学会了下次该如何分工合作。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向意义。例如,在学习了湘教版《非洲》和《欧洲西部》后,笔者布置了一个“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与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本和网络等工具进行探究分析。学生认为欧洲平坦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交通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发起等是欧洲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而长期的殖民统治、干旱面积广、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战争频繁以及科技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非洲经济落后,但在关于“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探讨中,学生们出现了争议:有的认为人口增长率低,使得欧洲西部很多国家劳动力缺乏、人口老龄化,这是阻碍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的认为欧洲大多数国家不是以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并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而人口增长慢,使得那些国家人均收入高,是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当然由于不同国家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至少明白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复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结语
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不可分割的。“学法”也是“教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教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合理科学的“学法”,有利于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两方面我们都不能忽视。
1.别具一格的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三分钟演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于课前几分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不如将这课的前几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上讲台讲讲自己到过的旅游地、生活中有关地理的见闻或亲历,在杂志、报纸或网络上见到的奇闻趣事等,以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的目的。例如,假期后的第一次课前,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地理环境与自己家乡有什么区别;或者在寒假后的第一次课前,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说说过年的不同风俗,并讓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过年风俗,与地理有何关系等。引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书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单单只是课堂内的事,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学生可以逐步养成主动留意、探索、发现的学习习惯。
(2)课中想问就问,促进师生有效沟通。一节地理课一般要讲授2-3个地理问题,每讲完1-2个问题后,一节课的时间差不多过半了,也就是到了学生的疲劳期,这时安排一个问答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刚学习的知识,或者让都师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接下来要学的知识有何疑问。
(3)课末抢答比赛,巩固当堂知识,让学生回味无穷。一节课,学生最容易分心的就是快要下课的前几分钟,尤其是地理课一般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或者在下午。这些时间是学生最感饥饿或疲倦的时候,如果课堂总结复习千篇一律,其效果一定不理想。但十二三岁的中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若能利用和激发这种表现欲,其效果一定不错。由于抢答题难易程度不一,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现自己,因此,抢答赛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也是初中生非常喜欢参与的课堂活动,在课末采用抢答赛,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学任务也随着完成了,而且效果非常不错。
2.精彩纷呈的教学片段设计
(1)引入实验,使抽象的原理直观明了
初中地理中有许多问题包含学生还没有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内容,如果老师上课时光讲结论,学生虽然可以背下来,但往往一知半解,知识难以迁移,给解题带来困难。因此,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海陆在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异,在此基础上讲解季风的形成就容易多了。
(2)辩论赛既可张扬个性又能加强合作
真理越辩越明,一场辩论赛,对于参赛的双方都是赢家,这种双赢的结果如果能在地理课上取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人口》时,关于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还是阻碍作用,可以发起学生正反双方的辩论。学生通过认真查找资料、统计数据、走访有关部门,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辩论作好充分的准备。辩论时大家引经据典,针尖对麦芒,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下课了还意犹未尽,最后根本用不着老师来评判谁胜谁负。在这样的辩论赛中,学生学会了质疑、懂得了调查、明白了互助的重要性,同时也极力张扬了个性。
(3)找茬挑刺,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
学生的地理技能与地理素养是通过教师课堂的传授、指导、启发与学生的尝试、探索、实践等途径获得的。教师的“教”只是一种外部力量,“教”所传递的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内容的一部分。
二、开辟多种有效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主学习
是指学习者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调查访问能力及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选择方式做一些课前预习作业、课后的拓展作业或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绘图、排版,办专题手抄报等。
2.合作学习
集体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单向性的知识传授,缺少互动和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例如,在“地图三要素”的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分组合作测量并制作学校平面图的方法。学生有的拉皮尺,有的读数,有的记录,最后合作完成学校平面图。虽然在测量和绘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的组没有明确的分工,最后没有测完;有的组管理不好,测量数据遗失等,但这些问题的出现恰好让学生得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学会了下次该如何分工合作。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向意义。例如,在学习了湘教版《非洲》和《欧洲西部》后,笔者布置了一个“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与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本和网络等工具进行探究分析。学生认为欧洲平坦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交通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发起等是欧洲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而长期的殖民统治、干旱面积广、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战争频繁以及科技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非洲经济落后,但在关于“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探讨中,学生们出现了争议:有的认为人口增长率低,使得欧洲西部很多国家劳动力缺乏、人口老龄化,这是阻碍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的认为欧洲大多数国家不是以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并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而人口增长慢,使得那些国家人均收入高,是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当然由于不同国家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至少明白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复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结语
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不可分割的。“学法”也是“教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教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合理科学的“学法”,有利于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两方面我们都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