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生兩个宝,双手和大脑”。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双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从动作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人人“做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成长、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关键词】做数学 激趣 促智 促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42-01
1.以“做”激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创造的源泉。当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激发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具有挑战性的、容易唤醒学生探究兴趣的学习素材,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愉快地感受、理解、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积极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同桌之间拉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木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接着又准备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让学生就坐,正当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教师质疑:谁能用数学的方法让椅子不摇晃呢?顿时,课堂一片哗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斜着钉上一条木块!教师追问:为什么要“斜着钉”?学生马上说斜着钉才能形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椅子才牢固呀。由此可见,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自主地探究了新知,又利用新知解决了实际问题。
2.以“做”促智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方法,让学生能围绕数学知识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借助已经积累的生活学习经验,通过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从而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强化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如《鸡兔同笼》是一种思想方法,这是一类很典型的题目,有四五种灵活解题的方法。用假设法解题,从题中分离出鸡和兔,建立鸡兔同笼的模型来解决问题是常用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列表假设,发现规律,并灵活、正确地掌握解决问题方法。但是生活中《鸡兔同笼》题目通常不以“鸡”、“兔”的形式出现。如:“ 48名学生去划船,一共乘坐10条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坐4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条?”诸如此类的题目频频出现,所以教师将如何把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拓展,总结和拓展解题的思想与方法才是关键,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与产生的过程,真真切切地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技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思、灵活的数学品质。
3.以“做”促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动作开始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因此,在引导学生“做数学”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例如,在加深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景:有一间长6米,宽5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上地砖。假如你陪妈妈去商店挑选材料,有3种规格的地砖:a.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b. 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c. 边长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5元。你能帮你妈妈参谋一下,为你家买到合适的地砖吗?买地砖关键是要买到①价格适中。②质量较好。③美观大方。首先计算得出三种地砖每平方米单价分别是a=25元;b=28元;c=31.25元。再计分别算出客厅使用三种不同的地砖各需要的块数:a种地砖大约需要84块;b种地砖需要120块;c种地砖大约需要188块。最后算出使用各种地砖所需要的钱数:a种地砖大约需要756元;b种地砖大约需要840元;c种地砖大约需要940元。从以上比较得出a种地砖不管是价格还是质量,或者是美观度均符合妈妈的要求,因此选择a种地砖最合适。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解决实际的能力。最终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的问题数学化的思想。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只要人人“做数学”,人人会“做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人人在体验“做数学”的活动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最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做数学 激趣 促智 促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42-01
1.以“做”激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创造的源泉。当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激发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具有挑战性的、容易唤醒学生探究兴趣的学习素材,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愉快地感受、理解、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积极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同桌之间拉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木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接着又准备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让学生就坐,正当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教师质疑:谁能用数学的方法让椅子不摇晃呢?顿时,课堂一片哗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斜着钉上一条木块!教师追问:为什么要“斜着钉”?学生马上说斜着钉才能形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椅子才牢固呀。由此可见,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自主地探究了新知,又利用新知解决了实际问题。
2.以“做”促智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方法,让学生能围绕数学知识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借助已经积累的生活学习经验,通过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从而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强化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如《鸡兔同笼》是一种思想方法,这是一类很典型的题目,有四五种灵活解题的方法。用假设法解题,从题中分离出鸡和兔,建立鸡兔同笼的模型来解决问题是常用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列表假设,发现规律,并灵活、正确地掌握解决问题方法。但是生活中《鸡兔同笼》题目通常不以“鸡”、“兔”的形式出现。如:“ 48名学生去划船,一共乘坐10条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坐4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条?”诸如此类的题目频频出现,所以教师将如何把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拓展,总结和拓展解题的思想与方法才是关键,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与产生的过程,真真切切地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技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思、灵活的数学品质。
3.以“做”促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动作开始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因此,在引导学生“做数学”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例如,在加深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景:有一间长6米,宽5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上地砖。假如你陪妈妈去商店挑选材料,有3种规格的地砖:a.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b. 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c. 边长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5元。你能帮你妈妈参谋一下,为你家买到合适的地砖吗?买地砖关键是要买到①价格适中。②质量较好。③美观大方。首先计算得出三种地砖每平方米单价分别是a=25元;b=28元;c=31.25元。再计分别算出客厅使用三种不同的地砖各需要的块数:a种地砖大约需要84块;b种地砖需要120块;c种地砖大约需要188块。最后算出使用各种地砖所需要的钱数:a种地砖大约需要756元;b种地砖大约需要840元;c种地砖大约需要940元。从以上比较得出a种地砖不管是价格还是质量,或者是美观度均符合妈妈的要求,因此选择a种地砖最合适。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解决实际的能力。最终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的问题数学化的思想。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只要人人“做数学”,人人会“做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人人在体验“做数学”的活动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最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