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中提出,科学设计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精选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活动。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区域文化,因为区域是少先队活动的土壤,侨乡南区历史悠久,人文气息厚重,至今留下不少名人古迹,获取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元素,构建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从而更好地推动少先队活动的开展。
   一、侨乡研学活动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基于队员的实际发展需求,我国教育家徐根荣认为少先队活动课的目的在于让少先队员在活动课中获得经验,在参与过程中逐步成长,现在有的活动课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队员的个性和民主性,但仍旧不足,这些特殊的发展需要,只有学校最有条件去了解和满足,这恰就是开发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优势所在,所以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一定要基于队员的实际发展需求。
   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开发少先队活动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以“五爱”教育为基础,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结合侨乡本土学校队员的特点。
   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注重培养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少先队活动课强调队员的直接参与和体验,重视学生的课程为主导。引导队员在活动中完成“活动前合作交流——活动中实地考察——活动后的总结归纳”等一系列过程。从中体验生活,锻炼自身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侨乡研学活动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步骤
  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发大致有六个环节:需求评估——确定目标——开发内容——课程定位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一)需求评估。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对侨乡文化充满好奇,都想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得到答案。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南区学子,还是刚入户的新南区人子弟和随迁子女,都对侨乡研学活动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活动产生浓烈的兴趣。
   (二)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对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做出的价值定位,在分析需求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课题小组成员审议,确定“少先活动课程开发”的目标。
   用课程的方式构建少先队活动体系,以纲要为统领,充分挖掘侨乡资源,以分年级工作内容为根本任务,以活动主要形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发少先队活动课程。通过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队员综合素质提升、辅导员专业得到持续发展。
  (三)课程内容的开发
   充分挖掘侨乡资源,以分年级工作内容为根本任务,坚持分层的教育模式,把侨乡的研学点按路程距离的远近分成高、中、低段的實践区域,以南区北台小学为例,根据低段(一、二年级)的年龄较小,活动的范围适合在校园附近,因此低段开发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为“红领巾在北台”(北台小学座落在北台村);中段(三、四年级)的队员有活动范围适当扩大,可在北溪社区(由北台、曹边、树涌、沙田四条自然村组成)进行活动,故中段开发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为“红领巾看北溪”;高段(五、六年级)的队员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辅导员参与辅导的少先队活动课外,队员也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所以高段开发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为“红领巾看良都”(侨乡南区古称良都)。
   (四)课程定位设计
   本少先队活动课程将每个研学点设定为三课时学习研究,在课程定位方面也设定三个主面:一是自主合作交流,通过小队队员交流讨论,激发队员对研学点产生求知欲。二是实践体验学习,本课程将到实际研学点进行探究学习,带着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以小队为单位开展查看现场、调查访问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给队员创造实际体验和研讨交流的合作机会。三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在学习兴趣引导和活动实地考察过程中,强调队员动口、动手、动脑,强调合作与交流。
  (五)课程的实施
  研学活动准备阶段:
   辅导员与中队长和小队长商讨确定研学点,合作设计趣味性少先队活动课,激起队员求知欲,再以小队为单位,小队长组织本队队员查阅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讨论,把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在导学案上,引导队员从不同方面去了解研学点,为第二、三课时的活动作铺垫。
  研学活动实施阶段:
   以中队为单位,由辅导员带领到研学点,各小队带着导学案要完成的任务目标进行实地考察,这样可以避免“玩而不学”、“观而不思”的现象。队员通过实地观察、访问当地村民等形式完成导学案,让队员在浓郁的侨乡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把华侨乡亲们的爱国爱乡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研学活动总结提升阶段:
   通过实地调查探究,各小队合作完成导学案,以小队为单位总结汇报收获与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各小队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进行总结升华,如导游词、图文感受、绘画、思维导图等。
   研学活动分类归纳阶段:
   少先队活动的研学点是辅导员共同研究决定的,各学校根据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设定研学点,各中队课后生成不同类型的收获成果,辅导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制定系列的研学活动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各年级段的队员年龄特点结构差异,生成的收获成果类型不同,低年级段以简单的绘画、图文为主,中年级段以摄影、导游词等,高年级段以思维导图、手绘地图等方式呈现。辅导员将每个研学点三个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中完成的导学案、活动后队员们生成的成果进行归纳收集,为其他辅导员老师提供借鉴。
   (六)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评价包括对队员评价,对辅导员评价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对队员评价采用“雏鹰争章”体系,各年段根据年龄特点设定雏鹰奖章,并作为“侨乡最美少年”评价依据之一,对辅导员采用激励式定性评价,对课程评价,采用问卷、邀请专家点评等评价方式。
  三、基于侨乡研学活动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与效果
  (一)有利于少先队活动课的品牌建设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并委托共青团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预备队,肩负着通过组织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使命,离不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侨乡特色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一个特定区域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创造,并不断地沉淀、发展、升华的成果,具有特色的区域性。少先队活动课程以依托区域的特色文化,将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与侨乡特色文化相结合,让少先队活动课置于侨乡特色文化中,侨乡特色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中,把华人爱国爱乡的情怀根植在少先队员心中,具有浓郁的侨乡特色文化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自然而然地形成课程的品牌。
   (二)有利于体现活动中队员的“主人翁”地位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主体性,少先队活动要以少先队员为主体,基于侨乡研学活动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就是研前队员交流讨论,以小队为单位确定本小队的研学问题;小队研中探究,寻找答案;研后归纳汇报,总结提升。整个过程都是强调队员亲身体验、积极参与的课程形态,突出队员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少先队员“我的活动我做主”的“主人翁”地位。
   (三)有利于侨乡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侨乡特色文化是滋养少先队员成长的土壤,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依托侨乡特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走进古村落,看侨校贵址、碉楼老屋、稻田炮楼、博物馆、纪念馆、纪念建筑以及其他历史遗址,探索独特的良都文化,感受良都华人华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以及爱国爱乡情怀,寓教于乐,让少先队员在“玩”中了解侨乡文化、良都风俗、历史名人的精神特质,增强家乡感情,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把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使其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中,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侨乡特色文化的精髓。【本文系2018-2019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课题编号2018GJ073】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去中职学校读书似乎成了部分学生最无可奈何的选择。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孩子常被人们认为是“问题孩子”,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然后这些孩子也真的越来越成为真正的“问题孩子”了,尤其是心理成长方面,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行为表现越来越令人失望。  连州市地处粤北贫困山区,许多劳动力都出外打工谋生,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教育状况也相对落后。该市目前有两个公办中职类学校,笔者在该市两所中
根据人物传记与小说这两类文体有其“形似”的特点,特别是它们都离不开“人物”这个关键要素,笔者尝试对人物传记以及与小说类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备考进行探究。着眼于能否在高考备考中立足人物传记的复习,然后将两类文体不同但相近度高的考查点进行微整合、微突破,以期提高复习效率。   一、人物传记与小说的概念及阅读要素  ①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作为一门学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体悟和方法总结,即理论要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用行动来完美诠释教师角色,联系实际、感知生活,通过活动来强化体验。   一、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单纯是书本上的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生活中就有着各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开展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7B04)。通过全程构建“四个五”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新的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和教学力量由相对分散的单兵突击转变为集团军式的整体协同作战,从而很好地发挥团队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实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教师思想负担的“轻负提质”总体目标。  一、“五练兵”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提出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是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课堂上的优质提问就是最好的方法。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触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使学生向上,课堂就必须生长,犹如一棵树,让它扎根在肥沃的土地上,长得遒劲有力,郁郁葱葱。在展开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将数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并且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更应走进生活,根据教材的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目前校园足球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如何让足球运动焕发生机使学生爱上足球是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让足球、手球兼融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有新意、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是本研究的核心。  一、体育兴趣的概念  运动兴趣是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加运动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运动没有兴趣,此项运动就难以
校园欺凌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生,营造“爱”的教育场,倡导以爱育爱,才是消除这一不良现象的根本。校园里处处充满温暖与关怀,可以从面上消除了暴力欺凌的环境;给特殊的学生特别的关爱,用点对点的关爱及时浇灭暴力源,消除其变成校园暴力分子的可能性,让校园更安全、温暖、和谐。  一、树立榜样,营造氛围,彰显爱  积极上进的育人气氛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氛围的营造,树立“爱”的榜样和典范,注重爱心
《关雎》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选录在第六单元的篇目,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要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什么?这几个问题像小石头一样,在我心里泛起涟漪。通过认真地备课,搜集各种资料,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实施了课堂教学后,我觉得带着同学们一齐去还原经典,领略古典诗歌之美韵,这将是我这堂课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是这节课我所做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充满活力的课堂领
教育即成长,即人的生命的成长,教育离开了生命将无从谈起,也无从实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教育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的本源是对其人性的培养。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具有德性,他们的学业水平高才有价值,聪明才智才更有益处。  一、教育的现状  在许多家长甚至很多老师的眼里,好的学校或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能考高分,以便将来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