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对于儿童心理的成长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反过来,利用好儿童心理学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明显的效果。本文从儿童心理学入手,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优化课堂与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以期给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心理;课堂有效性
一、小学生心理分析
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小学生阶段表现为,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心理發展的一个时期。对于事物的认知较难把握其细节,对于概念或者形态相近的事物难以区分,同时在学习知识的时候经常是死记硬背却不理解,也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许多都是通过大量的诵读和抄写达到记忆的效果,然而对于生动形象的道具或者语言能够加深其记忆力。
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都较为跳跃和敏感,容易冲动、变化快,情绪保持不持久,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干扰或者难以坚持,意志力较为薄弱,难以长时间专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同时,在兴趣和品质培养方面需要注意,这正是性格、兴趣、能力与品质形成的好时机,把握好这个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二、课堂教学过程改良建议
首先,根据小学儿童注意力特点进行教学过程改良。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中更偏向于无意注意,这种注意方式难以持久,然而随着小学生学段的提升,日渐的成熟,将会从无意注意更多的转变为有意注意。故而老师根据不同的学段心理要有一个大概的预期和调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来观察学生处在有意识和无意识注意之间的转换,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开始的引入环节做的生动有趣,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用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而在学生在理解困难或者不感兴趣,但是所授内容却又是重难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对比关系的刺激、运动变化的刺激、新鲜事物的刺激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要通过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即减少与语文无关的对象或其特征,从而减少刺激其转换注意力的可能性。
其次,注意小学儿童的记忆方式与能力来进行教学过程改良。与前文相似的,小学儿童的记忆方式由无意识向有意识记忆在转变,所以老师一方面要用教学设计让小学生能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记忆,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规律的将重点的知识点合理的安排在教学过程或者教学活动中,让其成为思考的对象。比如利用数笔画小游戏让学生无意识的记忆字形和写法,又通过顺口溜帮学生记忆。即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兴趣。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在背诵一些短文或者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在理解的情况下加以记忆,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古诗或者图片带给学生画面感,增加课程的代入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文或者诗词的理解与兴趣。
再次,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去重新剖析教材。从知识层面上去剖析教材相信大多数老师都已近十分熟悉而且熟练。然而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去帮助学生从品质和精神層面做一个规划和建设的意义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显然更为重要。语文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建设,启蒙与成长,对于孩子从思维到情感的发展,都是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接触的,需要做的就是深度的挖掘教材中的点,来整合和提炼出一套新的教学方式。
最后,优化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老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以自主课堂方向,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开火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要把握住发展方向。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更有针对性,更加有目的性,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反而应该更加注重生成,更加注重学生吸收的效果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在课堂过程中通过设问来进行引导是很重要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问不仅要紧扣教材和知识点,也要灵活的结合学生的特点,从而优化课堂提问。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掌控
首先,营造轻松却生动的教学课堂氛围。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学生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从改变并且营造师生的教学课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氛围不仅能够调节课堂兴趣和更为和谐的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能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是因紧张、懒散而无法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导致无法配合教师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来教学,多给学生亲切的鼓励,多样化的提问等,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始终集中注意于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其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来。新课程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动性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上课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以及学生的良好情感。为了维持这种良好情感的持久性,教师在学生接受挑战时,还要进行适当的鼓励。
最后,适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也是影响教学有效与否的主要因素。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娴熟的驾驭能力,在研究教材教法之后,充分挖掘课堂的各项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设计疑问,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思考,在沉闷的语言讲解时,设计幽默或是带入情感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心境等。教师还要注意收集各种层次学生反馈的信息,让学生倾听到各种不同观点,以便引起学生的思考、共鸣,为课堂创设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
四、小结
从上文笔者从儿童心理学入手之后,从其认知、记忆、理解、观察、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多方面分析入手,从授课过程到课堂教学的控制一内一外来提出方案,从内是从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方式、理解能力,教材探究以及预设和生成入手,而从外努力是从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以及更具应变能力的教学课堂调整,对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政援.沈家鲜.吕静.曹子方.儿童发展心理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邢悦.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识字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肖虹.以阅读心理学考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心理;课堂有效性
一、小学生心理分析
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小学生阶段表现为,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心理發展的一个时期。对于事物的认知较难把握其细节,对于概念或者形态相近的事物难以区分,同时在学习知识的时候经常是死记硬背却不理解,也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许多都是通过大量的诵读和抄写达到记忆的效果,然而对于生动形象的道具或者语言能够加深其记忆力。
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都较为跳跃和敏感,容易冲动、变化快,情绪保持不持久,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干扰或者难以坚持,意志力较为薄弱,难以长时间专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同时,在兴趣和品质培养方面需要注意,这正是性格、兴趣、能力与品质形成的好时机,把握好这个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二、课堂教学过程改良建议
首先,根据小学儿童注意力特点进行教学过程改良。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中更偏向于无意注意,这种注意方式难以持久,然而随着小学生学段的提升,日渐的成熟,将会从无意注意更多的转变为有意注意。故而老师根据不同的学段心理要有一个大概的预期和调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来观察学生处在有意识和无意识注意之间的转换,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开始的引入环节做的生动有趣,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用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而在学生在理解困难或者不感兴趣,但是所授内容却又是重难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对比关系的刺激、运动变化的刺激、新鲜事物的刺激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要通过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即减少与语文无关的对象或其特征,从而减少刺激其转换注意力的可能性。
其次,注意小学儿童的记忆方式与能力来进行教学过程改良。与前文相似的,小学儿童的记忆方式由无意识向有意识记忆在转变,所以老师一方面要用教学设计让小学生能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记忆,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规律的将重点的知识点合理的安排在教学过程或者教学活动中,让其成为思考的对象。比如利用数笔画小游戏让学生无意识的记忆字形和写法,又通过顺口溜帮学生记忆。即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兴趣。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在背诵一些短文或者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在理解的情况下加以记忆,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古诗或者图片带给学生画面感,增加课程的代入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文或者诗词的理解与兴趣。
再次,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去重新剖析教材。从知识层面上去剖析教材相信大多数老师都已近十分熟悉而且熟练。然而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去帮助学生从品质和精神層面做一个规划和建设的意义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显然更为重要。语文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建设,启蒙与成长,对于孩子从思维到情感的发展,都是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接触的,需要做的就是深度的挖掘教材中的点,来整合和提炼出一套新的教学方式。
最后,优化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老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以自主课堂方向,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开火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要把握住发展方向。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更有针对性,更加有目的性,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反而应该更加注重生成,更加注重学生吸收的效果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在课堂过程中通过设问来进行引导是很重要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问不仅要紧扣教材和知识点,也要灵活的结合学生的特点,从而优化课堂提问。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掌控
首先,营造轻松却生动的教学课堂氛围。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学生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从改变并且营造师生的教学课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氛围不仅能够调节课堂兴趣和更为和谐的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能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是因紧张、懒散而无法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导致无法配合教师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来教学,多给学生亲切的鼓励,多样化的提问等,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始终集中注意于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其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来。新课程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动性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上课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以及学生的良好情感。为了维持这种良好情感的持久性,教师在学生接受挑战时,还要进行适当的鼓励。
最后,适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也是影响教学有效与否的主要因素。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娴熟的驾驭能力,在研究教材教法之后,充分挖掘课堂的各项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设计疑问,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思考,在沉闷的语言讲解时,设计幽默或是带入情感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心境等。教师还要注意收集各种层次学生反馈的信息,让学生倾听到各种不同观点,以便引起学生的思考、共鸣,为课堂创设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
四、小结
从上文笔者从儿童心理学入手之后,从其认知、记忆、理解、观察、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多方面分析入手,从授课过程到课堂教学的控制一内一外来提出方案,从内是从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方式、理解能力,教材探究以及预设和生成入手,而从外努力是从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以及更具应变能力的教学课堂调整,对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政援.沈家鲜.吕静.曹子方.儿童发展心理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邢悦.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识字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肖虹.以阅读心理学考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