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处
  是我在尘世的短暂缺席,是一次
  生命演练——从繁华闹市转入
  曲折山路,婴孩般被松脂的香气
  吸引,在挫伤我的崖壁前,以及
  辨不清方向的迷途中,我相信我哭过
  也笑过。如今生活已经把它们撕成碎片
  像游走在松林间的小鹿,记忆里
  环抱过的小树,被众多的绿色遮盖
  曾经爱过的人,已然消失无踪。这里
  只有風和硕大无边的寂静,它们
  映照我的老年,一切都是过往
  白云轻轻飘过——
  黄昏,拜苏轼坟
  阳光暗下去。暗下去的
  还有松柏的翠绿和倦鸟的低鸣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仿佛一瞬间
  经历了生与死、繁茂与凋零。星光
  一点点地爬上墓园之上的天空,整座山
  沉寂下来,细小的风声,应和着百足虫的
  步履,几乎辨不出彼此。多像我们
  一个爱着诗歌的人,在爱到无助
  之后。坐上凌晨四点的火车,昏睡中
  念你的诗句: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那佳人是你的佳人,残红在铁轨上
  缠绵。正午时分在郊县,一群人喝酒
  吃恰饹面,酒浓时你举杯唱和,在
  机锋话语间奔走,笑靥如烂漫
  春天,而肉身是衰草败絮,星光
  浩森处,一条蜿蜒山路指向——
  繁杂人世与灵魂归属。当灰暗遮盖
  月华。我收不住奔回人世的脚步
其他文献
望黄河  李马骁  (一)    稚面已换,  童心犹然,  迟秀之野,  绿满半山。  一心想成男儿汉,  沧桑甚少盼波澜。  心已挂云帆,  何愁路漫漫。    (二)    浊浪滔滔几度寒,  北出秋日入云湾,  血根同此灏然水,  剑戟未曾换江山。    学校:天津市实验中学  导师:张 红   青鸟  罗雅文     西边的晚霞还剩下最后一抹嫣红。远处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慢慢地与天色融
著名教育学家李镇西在一篇文章里说:“语文教师应该善于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课堂应是宽容的。我认为“宽容”体现在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有亲和力,还体现在思想上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尤其是与教师本人的不同意见的存在。  前几天听了深圳宝安区公明中英文学校小学五年级的一堂语文课《放弃射门》,感慨良多。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颂扬一种人性美
黄昏在天上  泼了一杯滚烫的奶茶  云彩泛起泡沫  翻卷、交织,色彩斑斓的纱巾  冒着飘香的蒸汽  夜還没到  月亮已从西天露头  犹如馋嘴女孩难过的眸子  核实任性的一泼  有多少损失  容器  为了远离恶,涉过一条黑色河流  断绝滚滚红尘,以及所有的念想  如果写诗也是一种修行  日子也可以是一种容器  我就把自己装在一个修行的容器里  河流蜿蜒,犹如生活界碑,谁也不知道起止  在这容器的余生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发下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没有体会到自我修改作文的重要意义。其实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
我们在作文评改中经常发现,学生作文雷同的多,缺少创新,究其原因,是思维封闭凝滞,不能对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为了构筑学生开放鲜活的思维形态,应经常进行多维发散思维训练,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或问题时.能横向思维,也能纵向思维,可正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甚至能更多方向思维,以实现思维角度、层次、途径和结果的多样化。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使文章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新颖。
盛可以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2001年开始写作,以一篇爆炸性的作品亮相文坛,赢得一批新潮作家和批评家的赏识。2002年开始写小说,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出版了三部长篇,还有一大堆短篇,来势凶猛。但坦率地说,盛可以以大胆的身体修辞为特色的小说,并没有能够征服我,因为这些小说还不足以使我将她与其他70后写家区分开来。但当我读了她的《心藏小恶》、《归妹卦》和《淡黄柳》之后,我真的喜欢上她了,她到底是个有个性
在春天,一朵花和另一朵花相认  必须经过月光照耀的秘境  沿途所见蚂蚁,都有熟悉又生动的表情  遵照植物生长的秩序,可以如期获得雨水和黎明  如果足够幸运,一朵花邂逅另一朵花  只需要,一个早晨  刺槐  你以为春深日暖,槐花要从远处一直开过来  不需要动用心思和力氣  你以为搅动空气的不仅仅是花香  还有其他什么东西  比如尘土和杂音  这些蛰伏在街道和楼宇间的暗器  令人唏嘘。你如常经过长虹路
柏杨先生在21世纪到来之初,提到生命个体中“尊严”这一话题,同时强调指出“健康”和“阅读”是个体生命中谁也无法替代的。笔者认为习作与健康、阅读一样都是生命的活动,都是生命个性化的行为,它的第一要义是自主,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开启心智、打开心窗从而认识自我、认识自然与社会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为此必须建构学生独特性的习作方式,回归
黎明時醒来  睡在白云上的人  心如雪山那滴水的纯净  窗外的鸟鸣清脆  如一抹新绿泛着莹亮的晨露  迎春花开了,玉兰花开了  它们嘬嘴亲吻春天的样子  仿佛小姑娘一样肆无忌惮  一只口罩捂住我太久  是时候摘下了吧  到春天的野外呼吸  成长  那时我家后院有一棵不大的桂花树  小时候的我受了委屈  就拿小刀在树干划痕  父亲发现后,抚摸着我的头说  孩子,你和这棵树都是要长大的  日子在撕去一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形成感情的共鸣,在愉快中受到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操,获得知识的满足和愉悦。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我通过以下方式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    一、自然情境    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教学挂图、投影仪、多媒体先后走入我们的课堂。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设备优势,也为我们创设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