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再现:后疫情时代家园沟通的困境与路径重构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ay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剖析
  幼儿因年龄特点,无法用成人的方式清楚传递、描述自己在园的情况,而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心理,对幼儿生活、学习、交往情况非常关注,两者的不平衡使得家园沟通备受关注,历来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疫情后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师普遍缺乏符合封闭式校园管理的家园沟通方式。如,“能见面,不电话;能电话,不留言”是原家园沟通中的一个原则,因为面对面表达时,有表情、有肢体动作,利于家长理解,而电话、短信、线上交流相对易产生误解,可如今这些原则可能需要倒过来用。这导致一线教师因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而陷入困境。
  剖析原有家园沟通的常用方式,如每天接送时的交流、每月家长半日活动开放、家长会或家长沙龙、家长助教、亲子活动、幼儿园膳管会、家长督察幼儿园工作等,它们具备相同的特点:面对面沟通。的确,即使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面式的家长沟通仍然是家园沟通的主要方式。“亲耳所闻,亲眼所视,亲身所感,亲历所议”,大大降低了家长的焦虑。分析“家长不能入园”导致家长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指向四方面。
  不可闻:缺失了每天接送时,听到孩子、孩子伙伴在幼儿园的即时言語;
  不可视:不能进入班级,看不到孩子生活、学习的场景和片段;
  不可感:无法亲临教育现场,无法获得原本可感受的孩子在群体中的变化;
  不可议:缺失了接送孩子入班时,与其他家长就孩子问题进行讨论的平台。
  解决策略
  后疫情时代,封闭式校园管理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如何破解新转变带来的新问题,我们提出“场再现”的解决策略。场再现,特指疫情后封闭式校园管理导致家长无法亲历幼儿园生活、学习场景,教育者转变教育传递方式,借助各种力量,向家长“再现”幼儿园“场内”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
  ◆ 言语可闻
  “场再现”的基础是让家长“可闻”,即帮助家长聆听园内孩子的声音。
  此时此地说
  选择幼儿愿意、乐于分享的时候,教师进行真实录音。比如,小班幼儿由于表达能力弱,复述能力相对较弱,家长因此可能会觉得无法听到需要的信息。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特点,选择在区域活动时间点与幼儿进行对话,因为在区域活动时,小班幼儿处在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他们能够且乐意和教师展开非常自然的对话。教师直播或者录下与孩子对话的视频,屏幕前的家长可以听到孩子的真实表达,了解孩子在园的情绪情感、交往能力和兴趣爱好。
  特别时候说
  对于一些特别的时刻,我们引导孩子说。如,班级老师发现孩子带着情绪入园时,及时和家长了解缘由,对孩子进行疏导。等孩子情绪平复后,鼓励孩子对着屏幕前的家长进行沟通解释。家长因听到孩子的真实表达,会对孩子的在园生活感到安心。再如,幼儿和同伴发生冲突很正常,疫情前,孩子之间有纠纷时,常常会请家长来幼儿园面对面沟通,尽量把事情说清楚;校园封闭式管理后,虽然可以拍场景照片发给家长看,但缺失了孩子的在场表述,家长容易质疑。于是我们设立了一个“心语角”,在心语角中放入录音机,鼓励孩子们在角落里描述自己的不开心、愤怒,并进行录制。这样家长就可以听到孩子在冲突发生时的真实感受,而且孩子通过表达很好地宣泄了情绪。等家长询问时,许多孩子可以坦然陈述与同伴的纠纷,家长也因孩子的情绪得到疏解而释怀。
  ◆ 画面可视
  “场再现”的保障是让家长“可视”,即让家长看得到。
  实物帮你看得见
  “实物”让家长第一时间因看到具体的“物”而“看见”情况。我们提供不同色卡,方便幼儿表达在园情绪,如,红色表示快乐,绿色表示平静,黑色表示愤怒,蓝色表示伤心。幼儿离园前带回一张或几张能表达自己今天心情的色卡。依托卡片,幼儿能比较容易地和家长分享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情,再现给家长自己的在园生活。
  云上让你看得清
  “云”能较为全方位地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场”的现象。然而,幼儿在园生活是长线,将家长比较关心的幼儿在园生活进行浓缩,通过云的方式传递给家长,就非常有必要。比如,针对“教室在三楼,孩子万一在楼梯上摔了怎么办?”“不让家长进去,孩子需要用的东西他怎么拿?”等家长普遍担心的问题,我们将幼儿来园和离园时经过各个楼层、过道的监控视频进行浓缩,呈现给家长。家长清晰地看到,连小班幼儿都能够自如地拿着被子经过大厅、走廊,走入教室,而各个转弯处、楼梯口都配备了教职工,随时提供帮助,家长的焦虑瞬间释怀。这种方式还可以用于幼儿一日生活流程中家长特别关注的时段等。
  ◆ 成长可感
  “场再现”的关键是让家长“可感”,即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真实成长。
  我的画记
  幼儿随时将自己在幼儿园发生的、自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画下来。由于画记采用即时记录的方式,因此这些事件分享起来就带有很强的场景性,能很好地支持幼儿和爸爸妈妈分享具体事件,使家长从中感受到孩子的成长。
  依据幼儿能力的不同,画记可以是单幅画记,也可以是四格画记。单幅画记:幼儿画出自己今天觉得最特别、最值得记录的事件,这种方式适合小中班幼儿;四格画记:幼儿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刻,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事件,用线性的方式清晰记录。许多家长从开始只是通过画记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慢慢变成画记记录者。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的:“画记是我和孩子记录成长的最好方式,我真正参与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孩子的成长。”
  我的演绎
  幼儿自由扮演幼儿园里所有的角色——园长、老师、保育员、同伴等,自己演绎幼儿园生活,以幼儿视角“场再现”给爸爸妈妈。如,大班幼儿围绕爸爸妈妈因为不能走进幼儿园而焦虑的事情,采用了场景剧“我们在幼儿园里的忙碌”演绎给家长看。幼儿自己讨论要展现幼儿园生活的哪部分,自己分配角色、确定场景进行设计。彩排后,请班级老师协助拍摄下他们的表演,发给家长看。在演绎中所有角色都由幼儿扮演,包括老师、园长。选择表演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有集体教学、午睡现场、园长妈妈来听课等。孩子们的本色表演不但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中的真实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幼儿园生活。   我是代表
  筛选出适宜幼儿参与的管理内容,让幼儿参与到幼儿园重要事项的讨论、决策中来。这种方式很好地体现出孩子的表达、分享、协商、决策能力,让家长真真切切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
  如,幼儿担任幼儿园膳管会代表,孩子设计“每日菜品评价表”,班级幼儿用餐后用简单标记在评价表上对当天菜品进行评价,幼儿代表参加膳管会只要带上这些评价表就可以准确反馈问题。再如,担任教职工比赛评委,实践证明,幼儿担任厨师厨艺大赛的评委、担任教师技能大赛的评委都是非常适合的,他们认真、专注,能对比赛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当家长们在屏幕前看到这一切,都纷纷惊呼:“怎么感觉自己的孩子突然就长大了!”当我们引导家长真实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时,家长才会真正安心。
  ◆ 平台可议
  “场再现”的保障是让家长“可议”,即让家长们充分讨论孩子的相关事件。
  班级空间站
  疫情前,家长在进入班级的过程中通过主题墙、幼儿作品展示区、家长园地等静态墙面发现孩子的发展,获得各种自己需要的育儿信息。封闭式校园管理后,虽然孩子的作品可以随时带回家,但缺失了家长需要的综合信息。班级虚拟空间就起到了替代作用,空间站中的“家长加油站”,提供各类家长需要的育儿知识;“班级作品墙”,让家长不但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还能看到孩子伙伴的作品;“班级照片天地”,满足了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而且孩子在家可以就照片和家长展开各种对话、讨论,“再现”幼儿园生活的点滴。
  专题交流群
  家长间自由、小范围的讨论无法用教师说明替代,因为这其中有人群交往的关键要素——“你和我是一样的”。“专题交流群”就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将原本在教室门口三五成群讨论的家长移到空间中。各班推出符合家长不同交流愿望的交流群,如“孩子被子怎么拿”“兴趣小组上不上”“孩子被同伴弄伤怎么办”等,让家长充分说是缓解家长焦虑、不安的最好办法,只有让家长说出来,教育者才知道怎样去帮助和解决。这样的方法不但让家长觉得进不了班级一样可以交流,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引导帮助,比如在“兴趣小组上不上”交流群中邀请上一届的优秀家长进来分享,在“幼小衔接怎么办”的群里邀请小学资深老师定时回答家长疑问。科学育儿不知不觉中渗入家长心间。
  每月一展示
  疫情前,家长喜欢在教室门口观看、讨论孩子的各种作品,封闭式校园管理后,这种场景无法再现。我们推出“每月一展示”,让家长们依托展示充分讨论和交流。如,月月展览:各班级收集幼儿作品每月在幼儿园大门外展示,接送家长可在园外看到,就幼儿作品进行自然的交流;每月擂台:幼儿按照自己的展示愿望,选择自己想展示的内容——“我是生活达人”“我是大玩家”“我是艺术家”“我是文学家”……幼儿尽情展示自己的成长,全程直播,家长可以聚焦话题充分讨论。
  研究成效
  “场再现”为后疫情时代的家园沟通提供了一种范式,有效破解了当下幼儿园家园沟通的困境,丰富了已有家园沟通路径。
  ◆ 抓住重点:变应对家长为引导家长
  真正有效的家园沟通,其实质是基于幼儿,引领家长。疫情后家园沟通出现的困境促使我们思考,真正有效的家园沟通会困于形式吗?还是我们在行走中遗忘了家园沟通的实质?
  封闭式校园管理让部分家长的焦虑、不信任放大,这是正常现象。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接纳家长的焦虑,积极寻找办法,而不是抱怨、指责、漠视。最终我们会发现,耐心聆听家长的焦虑可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和路径。正是家长的焦虑推动我们重新梳理并发现新的家园沟通方式、内容。接纳家长使得“场再现”家园沟通模式真正具备了教育的视野。
  真正有效的家园沟通是让家长从沟通中发现孩子因教育而生长。实践中所采用的录播、直播、幼儿画记、幼儿心情卡等,这些看似是为了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在園情况,其实质是借助这些路径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因教育而不断发展,发现教育对孩子的真正支持。只有上升到关注幼儿成长的家园沟通,才能真正让家长在内心信任教师、信任幼儿园。
  ◆ 突破难点:变随机传递为系列传递
  以往家园沟通较多关注教师个人经验,所形成的办法相对零碎。“场再现”关注到不同年龄段幼儿家长的关注点有很大不同,使家园沟通更加严谨、科学。
  首先,厘清沟通内容,指向幼儿学习、生活。依据各年龄段幼儿保教重点,梳理出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沟通。学习类聚焦户外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教学,围绕幼儿在园一日学习安排梳理关键点;生活类聚焦早点午餐、午睡、盥洗、自我服务,教师与保健医一起寻找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节点,一一细化、呈现。教研组共同探讨,在学习和生活之外,如在过渡环节、入园离园环节,幼儿的同伴交往、表达表现等情况。
  其次,确定沟通重点,指向家长的困惑和关注点。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各年龄层幼儿家长对后疫情时代家园沟通的具体困惑和关注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与疏导。如,刚入园的小班家长比较关注一餐两点、孩子情绪、午睡情况等;因为中班教室调整到二楼,而且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更多挑战的兴趣,调查中我们明显发现,中班家长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运动安全、被子取放、上下楼梯等;大班家长的关注则更加集中在入学准备、自我表现、交往沟通等情况上,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是否主动表现、交往过程中能否准确表达、游戏活动中是否会协商等。
  ◆ 形成亮点:变“单一人群沟通”为“人人都能参与沟通”
  传统家园沟通模式有两个问题:幼儿被动处于家园沟通外、除教师外的教职工被忽略于家园沟通外。好的幼儿教育要借助每个在教育场域的人,只有如此教育才是完整的。
  相信幼儿的力量
  封闭式管理让家长无法包办,却正好给了幼儿成长契机。针对小班幼儿推出的“此时此地说”,针对中大班幼儿推出的“我的画记”,以及大班幼儿自己想出的“我的演绎”,不但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在园情况,更为重要的是真实感受到了幼儿的力量。幼儿真正成为自己的主角,他们用真实的故事连接园内园外,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家长膳管会转变为幼儿膳管会,幼儿担任教师评委,这让教育者也发现,原来教育真正懂得信任、支持儿童时,封闭式校园管理就不是危机,而是一个成人读懂孩子的最佳切入点。
  借助团队的力量
  动员幼儿园所有教职工,从不同视角向家长再现幼儿园生活。除班级教师外,幼儿园行政、保健医生也加入进来,将原来每天展现在大厅的今日菜品搭配实物推行到线上;全园教职工轮流在幼儿园大门口、户外、楼梯转角执勤时,随手拍摄幼儿上下楼梯、户外运动的照片传递到家长群中。这种不分年龄段、不分班级的记录,真实且具有动态感,给家长带去感动与信任。
  这是一次因外在因素迫使教育者调整自己原有做法的变革,然而,我们在解决家长困惑、焦虑的同时,发现了原有教育中被我们忽视的方面。这次“被迫”的改变让我们清醒地发现,只要教育者真正具备教育智慧,针对问题及时寻找办法,那么无论怎样的外在改变都能引发教育更加良性的发展。
其他文献
自2014年江苏省启动“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本省各幼儿园都大力贯彻落实项目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在保证专门游戏时间的同时,将游戏的精神、理念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力求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更有趣。我们竭尽全力俯下身来,思索儿童的需要,不断加大游戏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比重。然而,我们尽力模拟的儿童视角就真的是儿童视角,就真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吗?  记得,为了帮助中班幼儿巩固数
幼儿园的生活一环扣一环,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老师们都要掐着点进行每一个环节。相信每一位带班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环节刚刚结束,马上就要做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每天像赶火车一样奔波。经常会听到老师说:“怎么还没穿好?马上要做操了。”“怎么还没吃完啊!”……就像是妈妈在家教孩子写作业,写得慢了、错了,妈妈就要火山爆发。  同样,在幼儿园,孩子或者慢,或者不会做,或者做不好,老师们都会着急:担
益智區里几乎都会有穿珠玩具,孩子们很喜欢穿一串项链或者手链戴在身上。有的孩子喜欢随意地穿,只要穿成一串项链就很开心;有的孩子喜欢穿同种颜色的项链;还有的孩子会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穿。教师在指导穿珠的时候,都希望孩子们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穿,还会提供一些图例引导孩子们按照规律穿,比如红黄相间等等。可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按照规律穿,他们说:“七彩的项链多漂亮,我就喜欢七彩的项链。”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还要让他
研究表明,欺负行为在幼儿阶段已经萌芽,并能显著预测幼儿上小学后的欺负/受欺负行为。幼儿社会交往以及卷入欺负/受欺负事件主要发生在幼儿园,教师及时地发现、分析和处理早期欺负行为,对减少欺负事件、保护幼儿感受及促进其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对不同种类欺负行为的认知还存在不足,预防和干预早期欺负的能力亟待加强。因此,本文将从早期欺负行为的识别、成因分析及预防干预三个方
从“一节课的艺术教育”到“生活中的艺术教育”,从“技能的教育”到“美的教育”,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和行为不断向幼儿靠拢。本期刊发的来自中部战区空军保障部蓝天宇锋幼儿园的两篇活动案例《毛毛虫变蝴蝶》和《玩转水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转变。  从两篇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关注幼儿的情感与自我表达,支持幼儿积累美的感受,激发幼儿产生与社会倡导的美育价值相匹配的积极情感。同时,通过艺术教
摘 要:Google Earth作为一款全球卫星地图集成软件,已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应用或二次开发。由于其网络性的背景,以及与地理教学特性的契合,文章提出以软件本身作为平台和工具,进行地理网络课程的开发,对不同教学阶段和不同课程内容,结合Google Earth自身能够提供的服务与实际应用情况,分层次、分形式地进行开发,以此形成一套完整的地理网络课程开发的系统体系。  关键词:教学模式 网络平台 开发
活动由来  点、线、面是绘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擅长用简单的墨线和彩点营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幻觉,将诗情画意尽显于图画中。《石榴》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了帮助孩子感受点、线的不同艺术表现和无穷的创作空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另外,我还选用了《秋声赋》和《鱼》这两幅以秋天景色和鱼为主体的绘画作品,这两幅图中的点与线条颇具特色,但与《石榴》图中截然不同,让幼儿通过对比分析,加深感知点
建筑区的收纳整理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怎么做才能提高效率,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对材料摆放的位置是否了解、是否有足够的收纳技巧、分工是否合理、场地安排是否合理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收纳速度。针对这些问题,我有几点思考。  提供适宜场地  建筑区创设初期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场地是否可以满足幼儿搭建需求,是否方便幼儿取放材料等。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该思考,建筑区的位置是否支持幼儿保留部分搭建
如今,幼儿对二维码早已不陌生,他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扫码骑车、付款,时刻感受着二维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有了这些生活经验,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然会涉及到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以下是在中一班“美美发屋”发生的游戏案例。  “美美发屋”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角色游戏,在这里,发型师不仅可以为小客人理发,还能做美甲和服装搭配,使得小客人越来越多,客人的需求也逐步多样化。  生成发型电子图册  一天,“美美发屋”的顾
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  南京大学多媒体中心主任徐士进    南京大学多媒体中心主任徐士进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特邀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背景和主要成果。2001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门设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借助大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及齐全的学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