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领着孩子去操场做课间操,园艺师正在剪裁路旁花圃里抽出的嫩枝,其间几个孩子问道:“师傅,刚长出来的新枝这么美,为什么要把它剪掉?”师傅回答:“要把冒出来的、多余的修理平整,让它们整齐地生长才美哩!”几个孩子边走边摇着头说:“我认为还是要让它们自由地生长才好。”
听罢他们随意的简单对话,我不禁有所思。
一只快活的小鸟被关进鸟笼作为“玩物”,一棵笔直健壮的小树被扭曲成“盆景”,花木被园艺工的剪刀雕琢成浑圆的、方正的、奇形怪状的“景观”,这似乎已成为人们完全认同、符合常理的既定思维,也许没有去想象小鸟可能会因绝食而死去,小树会失去了参天的自由,花木再也没有了婀娜多姿。人们确乎把它们当作了玩偶,随心所欲,完全忽视了它们生命自由存在的意义。
常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学生比作茁壮的幼苗。这是多少年来对教师职业的讴歌与敬重,也没有人对此产生质疑!静心反思,栽培花木和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够等同吗?二者虽有相似之处,在本质上却大相径庭。花木要成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工匠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眼光和喜好,限制其自由生长的尺度和空间。如果教师用“栽培花木”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要求学生“齐步走”,学生就只能惯于附和、惟命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哪怕是多么有个性的孩子,在老师的无情教化下也会成为一群温顺的“小绵羊”,即使是“顽劣者”,在棒喝之下也会俯首帖耳。
在一个班级里有品学兼优的孩子,也有“屡教不改”甚至顶撞老师的孩子,他们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智力、能力和习惯都有差异,在学校表现出的个性行为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的。教师要正视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教育。“以人为本”、“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根据孩子个体发展的特征,把握教育的契机,选择合适的育人方法,唤醒他们的生命潜能,促进他们成为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
也许我们都读过:老禅师用“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去宽容违反寺规翻墙的小和尚;张伯苓用“折断心爱的烟袋杆”与同学共同戒烟:陶行知用“送四块糖果”劝勉打架的同学;苏霍姆林斯基用“赠送两朵玫瑰花”去鼓励偷摘玫瑰花的小姑娘的爱心。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是一个认知体,更是一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正是由于生命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才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让我们去研究和总结育人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教师用园艺师“培花”的思维方式,用剪裁、嫁接、移栽的技术去育人,强制学生“跟着老师走”的同步发展,那就完全是对学生个性成长的“修枝剪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宽容的心态,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生命历程中自由地成长。
听罢他们随意的简单对话,我不禁有所思。
一只快活的小鸟被关进鸟笼作为“玩物”,一棵笔直健壮的小树被扭曲成“盆景”,花木被园艺工的剪刀雕琢成浑圆的、方正的、奇形怪状的“景观”,这似乎已成为人们完全认同、符合常理的既定思维,也许没有去想象小鸟可能会因绝食而死去,小树会失去了参天的自由,花木再也没有了婀娜多姿。人们确乎把它们当作了玩偶,随心所欲,完全忽视了它们生命自由存在的意义。
常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学生比作茁壮的幼苗。这是多少年来对教师职业的讴歌与敬重,也没有人对此产生质疑!静心反思,栽培花木和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够等同吗?二者虽有相似之处,在本质上却大相径庭。花木要成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工匠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眼光和喜好,限制其自由生长的尺度和空间。如果教师用“栽培花木”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要求学生“齐步走”,学生就只能惯于附和、惟命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哪怕是多么有个性的孩子,在老师的无情教化下也会成为一群温顺的“小绵羊”,即使是“顽劣者”,在棒喝之下也会俯首帖耳。
在一个班级里有品学兼优的孩子,也有“屡教不改”甚至顶撞老师的孩子,他们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智力、能力和习惯都有差异,在学校表现出的个性行为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的。教师要正视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教育。“以人为本”、“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根据孩子个体发展的特征,把握教育的契机,选择合适的育人方法,唤醒他们的生命潜能,促进他们成为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
也许我们都读过:老禅师用“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去宽容违反寺规翻墙的小和尚;张伯苓用“折断心爱的烟袋杆”与同学共同戒烟:陶行知用“送四块糖果”劝勉打架的同学;苏霍姆林斯基用“赠送两朵玫瑰花”去鼓励偷摘玫瑰花的小姑娘的爱心。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是一个认知体,更是一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正是由于生命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才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让我们去研究和总结育人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教师用园艺师“培花”的思维方式,用剪裁、嫁接、移栽的技术去育人,强制学生“跟着老师走”的同步发展,那就完全是对学生个性成长的“修枝剪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宽容的心态,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生命历程中自由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