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z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源于工业生产的实践理论,该理论所蕴含的理论特质与实践思想也能够应用于高校管理工作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具有全方位性、过程动态性、综合整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符合高校管理的发展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主要有三个层面:注重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与系统性,重视学生思想引导与交流,加强现代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这些应用策略有利于提升高校管理工作的实践效果,因此,高校管理工作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校管理;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4-0103-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4.015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是建立教育强国。学校是人才培养的空间载体,学校管理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服务。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教学和管理共同协作而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教育理念的变化,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的内容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与优化,因此,转变高校管理过程中的理论基础与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管理手段和层次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管理观念的转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高校管理质量的提升需要建构为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本质则符合这一模式的内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建立在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层面的内容,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等管理进程中,能够充分发挥高效管理资源优势,配置教育资源,以此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管理层次,提升高校的整体发展进程,有利于实现教育强国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效管理,要根据高校基本属性与发展实践,充分考虑高校所拥有的各类资源,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高校管理基本实践相结合,提升高校管理的最终效能。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源于美国。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她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根据现有的经济状况与经济条件,将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属性等层面纳入管理进程之中,在这样的维度下进行生产和服务,使企业各部门能够在生产、服务、研发等发展层面形成统一的综合体。全面质量管理概念设计生产实践的各个层面,它对生产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均有所要求,使整体生产流程形成一个综合发展的有效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系统要求组织架构作为最基本的载体,组织生产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将全体员工和相关人员纳入该体系中。这一系列进程的目的,是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以及本组织成员内部协同性与合作性程度的提高,所以说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不仅仅专注于消费者的产品体验与产品认知,也专注于组织内部结构的协同性。这一概念有利于实现内部、外部关系得到和谐发展,内部更加团结高效,外部环境更加和谐与稳定。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组织以及成员对社会生活以及对消费市场的认知和把握,从而根据社会实践的整体状态,对生产流程进行规划与管理,使整体系统在和谐稳定的范围内,实现高度统一和高度协调的状态。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依赖于组织架构的基本形态,组织架构为其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载体。这一架构的稳定与完善是质量管理能否形成的首要因素。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和概念,要求组织在基本层面实现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使组织能够为生产提供更加长久的保障。在各种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概念的认知得以提升和归纳,对全面质量管理作出的定义为:组织结构围绕质量而开展一系列的生产与服务,这种生产和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促进市场整体状态的发展;同时,市场状态的完善与发展,也促进组织内部的协调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以达到整体和谐的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顾客的核心地位。全面质量管理应将顾客的需求和期待变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要根据顾客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用未来的眼光和思维超越;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要求整体质量的提升。整体质量的提升需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配合,这种配合具有高度的合作性和协调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会引起整体系统的功能欠缺,所以这就要求在生产和服务的进程中,要做到和谐统一,使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内容能够持续围绕工作的整体目标而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也专注过程管理[1]。过程管理的有效程度决定了整体功能的发挥。过程管理将工作整体目标细化至各个环节,使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重心。这样能够使工作与管理的核心内容分散,减少工作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把问题集中在细小的环节内进行解决,防止更大问题的出现;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同时也强调生产过程要体现科学的原理和科学的态度,用科学规则来管理整个生产过程,所以生产流水线需要具备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科学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合理的安排和调节。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生产与管理核心,并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出发,建立良性的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感受到企业的价值优化。高校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学科建设以及学科发展的日常实践中,建立起高校教学质量与学校管理的系统原则和系统方法,使学校整体的发展状态朝着积极优化的层面进行,这对高校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高校不断在自身实践基础之上提升竞争力。
   二、高校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建设和高校发展的应用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全方位性。全方位性要求高校管理工作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综合程度和协调规划的路径与方法,关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流程。二是过程动态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一个动态视角下的理论建构,要求参与者将考核与评估等指标分解至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衡量每个阶段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目标。三是综合整体性。综合整体性强调所有的管理工作与教学任务均需要在整体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这三个原则的实现,保证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效能。    1.全方位性
  高校管理与发展是一个综合的体系。这一综合体系涵盖教学过程、管理过程的各个层面,同时在这个体系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管理工作人员构成了该系统最主要的部分。高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则要充分考虑到高校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层面,各个层面都能够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引导下,获得均衡发展和协调性成长。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求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全方位性。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高校管理层面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效率与职业道德相结合的规则和要求,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能够在公平有效的环境中有序进行,同时坚持服务管理、服务学校、服务学生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在与管理工作人员互动时,体会到高校管理的平等性与时效性。全方位性这一原则的要求,使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协调,使资源得到均衡的分配与配置,及时对问题和缺陷进行处理,使学校各个系统在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形成整体合力[2],全方位建设学校教学环境,促进校园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全方位原则体现在管理和教育这两个实践层面中,教育内容要保证涉及各个学生,使教学资源能够有序地到达学生的认知范围内;管理的全方位性是指管理时间和空间的延伸保证具有可持续性。
   2.过程动态性
  高校引入质量管理理论,同时也注重过程动态性的原则。高校管理和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动态可持续性。这一动态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时间层面,也体现在空间层面。随着社会实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思想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过程动态性体现了动态的思维和视角,让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在动态的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延伸。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效动态管理进程中,要求面对学生的教学时,充分考察学生在各个阶段表现的不同点,通过学生的表现而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这也体现了动态的思维。过程的动态性要求在教学管理的各个阶段体现出动态的管理原则,根据工作时间中的情境变化以及条件变化,而采用相应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本质也要求,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使生产和服务能够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效的管理模式中,也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相应地作出同等的要求。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之下,学校的管理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该理论因其时间背景与目前的环境有所差异,所以高校在使用全面質量管理理论进行实践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环境的变化,将动态思维应用于实践管理之中,使过程策略和过程工作更加细致与完整。
   3.综合整体性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教育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这一阶段性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动态的特征。高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日常教学和日常管理中,体现出综合整体性。高校的管理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所以高校在制定规划与管理策略时,需要考虑整体环境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用整体的视角来管理高校相关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求在质量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考虑整体效果,在各个层面要达到良好的效能。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中的应用也会有所不同。综合整体性要求教育各个环节保持良好的互动性,使单一元素与周围其他各元素之间形成联合,进而能够使各个部分有效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良好的整体功能[3]。综合整体性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它通过对整体过程的把握与调控,使细节与阶段能够符合整体目标的要求,各个阶段的综合效果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在教育实践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现综合整体性的原则,使教育系统的各个阶段都能够保持良好的互动与整体功能,进而发挥综合整体性。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个层面,使校园建设、学风建设以及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共同提升校园发展水平。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所蕴含的特点符合高校管理发展的进程。高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使高校的发展与未来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使学校整体形成一个具备多功能、多主体、多要素的系统结构,这一结构功能发挥离不开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配合与整体交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采用以下策略:一是注重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与整体性;二是重视学生思想的引导和交流,使学生能够运用动态的视角理解所学的内容与知识;三是加强高校管理和发展进程中现代化系统的应用程度,使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和管理进程中,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1.注重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在高校管理和发展进程中,要注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各项原则和指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实现需要两个层面的支撑。在组织层面要充分发挥整体结构与整体功能。学校的管理与发展离不开整体结构的认知。学校在制定管理策略和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管理的全面性。这种全面性原则不仅包括教学规划与学校整体发展要顾忌各个层面,使学校资源能够在各个层面得到有效配置,使各项事业能够得到均衡发展。在微观层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而设置具有整体效果的方案,同时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体现教学工作的全面性。而这种教学工作的全面性需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学校行政工作管理人员,二是教师在行政管理人员层面[4]。高校要不断进行综合培训和相关指导,使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对于教师来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体现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把握学科特点,使教学目标能够体现学校的整体指导原则。此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求高校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树立和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使各项指标的建构符合学校实际,以形象和直观的方式呈现学校整体治理效果。在高校的实践管理中,通过校级指标的设定来管理各个层面的全面质量建设。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能够保证教学管理工作在整体指导原则下有序进行,进而提升学校对学生的整体管理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校整体层次的提升。    2.重视学生思想引导与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变,高校教育和发展也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设定,使学校在动态化的思维中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道路与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校教育和发展进程中,促使高校不断以动态化的思维和理念,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基础上,高校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指导与监管,能够明确学生思想动态的发展特征与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及时干预和指导,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环境的变化,提升个人成长和发展能力。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媒介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对不良信息进行规避,提升对各类信息使用与传播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信息媒介接受多元的文化观念和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开阔学生视野。重视学生思想引导与交流包括两个层面的建设: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日常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和认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实践中也需要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
   3.加强现代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媒介系统以及信息科技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要求学校各个层面要引入现代化的教育系统,使教学的基础设施能够符合现代教育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媒介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校园环境建设。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和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接受与探索知识内容,使学生随时随地根据自我的需求和自我学习状态而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进而完成学习目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校现代教学管理系统中,为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增添了更多可能性。学校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之上,加强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本身要学会对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科技与学生的横向连接,增强学生与科技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系统;二是在教学与管理硬件的铺设中,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而采用不同种类的硬件内容,使硬件引进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学校的综合资源配置。除此之外,教学管理过程中,行政人员需要增强媒介素养与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教学管理实践中要体现科技的元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进而提高工作的综合效率。
   四、结语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来源于工业生产实践,强调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消费者的需求位于该系统的核心位置,工业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体现消费者的需求。该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核心思想与理论内涵,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路徑。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全面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同时将过程动态性纳入理论体系之中,使教学各个阶段能够实现动态化的过程监督与管理,进而提升学校对学生整体学习状态的把握,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自身规划与自我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校教学系统中要坚守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学管理与教学发展保证具有整体性思维,使教学具体内容符合学校整体的规划目标,实现部分服从整体的规律;二是在教学发展和教学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在这一层面上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内容比学生所学知识的数量更加重要。学校教育求质而非求量,所以在这两个层面上建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则更具有实践意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首先,它能够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教学管理的层次;其次,它也能够明确学校规划与学校未来发展路径,保证学校能够在不同阶段获得相应的提升,进而实现学校整体层次的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有助于高校在竞争中显示出足够的优势,建立其具有现代化思维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工作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 胡景乾,方昕.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21(1):44-47.
  [2] 薛姗.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3):120-121.
  [3] 胡赛凤,田伟.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才智,2020(1):232.
  [4] 倪庚,陈俊生,秦宇彤,等.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3):15-16.
  Abstract: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theory originates from the practic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ts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framework and thought of practice can be applied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UG). The TQM theory features with its omnidirectionality, process dynamics, and comprehensive integrity, which are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G concept. The TQM application in the UG bears three levels—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the systematicit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guidance on students’ thoughts and communica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modern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s. The present paper argues that the TQM application strategies play a conduc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UG. Therefore, importing the TQM theory into the UG is of strateg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the TQM theory; UG; application strategies
  (责任编辑:蒲应秋)
其他文献
祖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个法理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同胞骨肉感情、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灿烂文化等就是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就是爱国情感。我们总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正道出了加强西藏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最真诚的理由。
摘 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布局包括学位点体量、学科等级和学科方向等方面,对其布局的分析与优化有助于区域内高校的资源调整、学科设置和需求优化。本文采用描述统计、Perl词频分析和SPSS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的体量状况、学科等级和学科方向进行分析,获得该学位点分布的特征为:四川省和重庆市学位点数量约占西南地区的2/3;重庆市硕士、博士学位点近5年平均招生人数在西南地区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路径早已不再适用,尤其是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有效、适用的教学路径尤为重要。对于小学语文科目来讲,长课文教学永远在教学中占据着关键地位,且存在不小的教学难度:本文从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出发,深入分析如何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开展长课文教学,以期能够为当前的一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建立教师核心素养的标准,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是重要前提,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学前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始阶段,幼儿园教师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而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对于将来视野的拓展和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时空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意识以及思维方式的形成。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应当如何落实?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成全自我、奉献社会的根本,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是我国发展大计的重要内容。将体育游戏引入教学中,能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对学生价值观形成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策略,能够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果,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估算是相对于精算而言的存在,是对事物进行大概的计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普遍。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培养估算能力的关键时期:一、培养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意义1.提高纠错能力。采用估算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一下就看出问题的所在。
激发和培养审辩式思维已经成为了全球教育改革的核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营造质疑的氛围、应用可视化策略、在挑战中理性思考、在包容异己中多维思考等途径来激活、优化、提升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向深层次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深刻性、辩证性,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品质。
部编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必读名著《骆驼祥子》的导读部分,特别提到古人常用的一种传统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书中这样解说“圈点批注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
2012年9月,教育部门颁布了《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述简称《指南》),其颁布不仅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还是转变幼儿教育观念,指导幼儿教师及家长开展科学教育与保育,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方式,能够促使幼儿实现全面和谐与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指南》背景下,幼儿家园共育的策略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