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州,中国知名的工业城市。上汽通用五菱、柳工机械、东风风行、两面针、金嗓子等一大批名牌使这座位于广西的工业城市声名远播。
而柳州作为一座全国知名的工业城市,同时拥有满城绿意,蓝天碧水,让所有到这个城市的人感叹不已。
“工业柳州之所以能凸现‘山水最美’,这得益于柳州的科学发展。2008年,我们已提出打造生态工业柳州、宜居创业城市的目标,要把柳州建设成为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柳州市委书记、市长陈刚介绍说。
作为工业城市,环保一直是柳州的压力,但也是动力。柳州人的认识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柳州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了柳州市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陈刚介绍说,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2005年2月,柳州市提出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并把它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加以实施。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首先要做的就是截污治污。”陈刚说,近三年以来,柳州先后实施河北环岛截污工程、龙泉山污水收集系统、河东沿江截污工程、世行贷款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同时对柳江和柳江两岸景观进行大规模治理,并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制定日常管理方案,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仅刚刚过去的2007年,柳州市就新增城市绿地272公顷。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达351天,为20年来最好水平。
“2007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389亿,而全市各行业节能、环保投入达到了12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1.36万吨和1.83万吨。柳州市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是全广西排放总量下降最多的城市。同时,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在全广西37条河流93个重点河段的水体水质评价中位居第一。”陈刚很自豪:“这些都充分说明,柳州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工业文明与碧水蓝天的和谐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也是柳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陈刚认为,所谓新型工业化,对于柳州市来说,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
针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工厂企业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和依江而建、工业布局不合理、设备老化、处理污染能力不强的情况,近年来柳州市提出了“关、并、停、迁、撤、转、改、优”的八字方针,对那些污染严重、治理无望和位于闹市、靠江太近的企业坚决实行关闭和限期撤离。
“同时,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的一大突破口,将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结合起来。”陈刚介绍说,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柳州的空气质量,市委、市政府给几家空气污染大户企业下达了环保工程任务。
各污染企业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纷纷拿出了投资巨大的尾气排放改造工程方案:柳电公司投入1.6亿元实施烟气脱硫工程;柳化从2007年开始实现“清洁生产零排放的目标”;柳钢实现废水零排放……
陈刚说,在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柳州市突出“工业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三个同步,并充分考虑产业关联度、就业容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选择产业,统筹发展规划,合理调整结构。
生态工业柳州初显魅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城市人居和创业环境,逐步实现‘蓝天碧水、青山绿地’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陈刚介绍说。在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方面,柳州市将加强对重大污染源的治理,完成柳钢污水处理站(二期)、柳州有色冶炼公司废水废气达标治理、柳化硝酸系统尾气治理等工程。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续建竹鹅溪综合治理工程和龙泉山(二期)、白沙(二期)、阳和污水处理工程,推进世行贷款环境治理城市公厕和垃圾转运站项目建设,续建立冲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继续抓好柳江河道综合整治,加大对柳江上游三县水源林的保护力度;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果;积极抓好噪声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和固废污染防治。特别是要确保柳江河水环境质量维持国家三类标准,力争市区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城市建设还要与山水相呼应,市区的美化也要不断提升。” 陈刚表示,柳州市将加强园林景观建设,加强山体绿化和山体景观保护,推进小游园、防护林和城市绿地建设,开展小街小巷“一巷三分绿”试点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城市绿地不断增加。
“经过不懈的努力,山水秀美的柳州将成为一个更适宜人居和适宜外来客商投资创业的乐园。”陈刚对此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