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精选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拓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体现探索、发现的学习本质,最终学会学习,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本人有幸参加了“新教材”的首轮实验,作为参加者,我认真研究、领会了“新课程标准”,悉心钻研了新教材,并在教育实践中深受启发,形成了一些观点。以下就是本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体现数学就在身边
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需要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何况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枯燥无味。《新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处理”三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的感(数感)、观(空间观)等思维能力都要在体验中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要在体验中优化。
例如:在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学习中,提出: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会成比例吗?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成比例,用特殊的梯形的中位线的知识可以猜测,但不知如何证明。老师点拨,有没有办法把新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思维的“火”一下被点着了,有的通过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见图1);有的运用三角形中证明比例的思想方法——面积法来完成证明;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和思考方式的共性,最终上升到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高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仅使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也得到了锤炼。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都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联系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探究性课题研究
在初中数学的教材中,各年级在每章节后一般都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和“阅读材料”的栏目,在此栏目中提供了供探究式教学的数学素材,以课题的形式给出,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而对这些材料的开发,可促进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想方设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反思性解题训练,“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多反思、多总结,尽早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四、个性化的评价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及时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它是一根指挥棒,应指向创新的方向,应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更要加以保护。可以先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激情,对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做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评价。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学习评价不只是认定,更重要的是激励和调控”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评价情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采取动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教材适合综合素质较高、生活技能较强的学生群体,新教材能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教材再次开发,教学中必须做很多铺垫,尽量减小梯度。尽管这么做教学时间会紧张,但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体现数学就在身边
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需要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何况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枯燥无味。《新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处理”三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的感(数感)、观(空间观)等思维能力都要在体验中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要在体验中优化。
例如:在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学习中,提出: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会成比例吗?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成比例,用特殊的梯形的中位线的知识可以猜测,但不知如何证明。老师点拨,有没有办法把新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思维的“火”一下被点着了,有的通过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见图1);有的运用三角形中证明比例的思想方法——面积法来完成证明;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和思考方式的共性,最终上升到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高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仅使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也得到了锤炼。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都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联系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探究性课题研究
在初中数学的教材中,各年级在每章节后一般都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和“阅读材料”的栏目,在此栏目中提供了供探究式教学的数学素材,以课题的形式给出,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而对这些材料的开发,可促进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想方设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反思性解题训练,“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多反思、多总结,尽早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四、个性化的评价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及时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它是一根指挥棒,应指向创新的方向,应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更要加以保护。可以先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激情,对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做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评价。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学习评价不只是认定,更重要的是激励和调控”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评价情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采取动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教材适合综合素质较高、生活技能较强的学生群体,新教材能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教材再次开发,教学中必须做很多铺垫,尽量减小梯度。尽管这么做教学时间会紧张,但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