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营造“席地相问答,谈笑共激辩” 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探索的能力,从而培养技术型、创新型、实用型地理学科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然而我们的地理不同于语数外,对于高中生来说,从初中起就对地理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重新唤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笔者个人认为把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方法之一。下面谈谈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传统的地理教学脱离实际,使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用处。生活化教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即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巧妙的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
二、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优点
1.让学生走进地理课堂
2008年,在海南出现一个“9月13日要发生大海啸”的谣言,在老百姓和学生中造成较大影响。我针对这一谣言,在初一学生第一堂地理课上,要求学生拿出地图册,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海南和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海南发生大海啸的可能。海啸发生的条件,讨论,海南能否发生大地震?地震能否准确预报?其次,要求学生注意对比海南和印尼的海底地形和周围环境有和不同,思考,海南在发生强烈的海底地震时是否具备引发大海啸?学生讨论热烈,兴趣较高。在这过程中,我不仅初步教会学生学会看地图,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地理课堂。并告诉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获取信息时不要盲目相信,学会思考。教学中力求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眼讲授新知,从实际生活求得实感,易于接受,且能让学生觉得地理能增长知识,亲切实用,从而引起兴趣。
2.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地理是一门同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当学习的内容同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能自觉接纳地理知识的程度往往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与生活情景相近教学内容,让地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对地理知识学习需求。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同时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在讲授空气运动时,初一学生分不清空气受热上升与遇冷下沉,我让学生回想热气球怎样上升下降和留意家中空调的摆放位置。并思考北方暖气的摆放位置。如在讲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比如为什么交通信号灯会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道路旁的指标为什么是红白相间的条纹?环卫工人为什么穿黄颜色的衣服?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知识,学生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愉快的模拟生活实践中既内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增添了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3.发展探究思维
地理学科不仅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高于生活,并且具备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时,因根据教材实际内容来引入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再创造,从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地图》这一课时,教师可提出一系列探究问题:一个人如果站在南极,他能否指出东和西的方向吗?为什么?他向前跨一步,是什么方向?问题在学生头脑生成后,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边观察地球仪边议论。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在地图上如何辨认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地图,我们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将地理的学习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不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让学生当碰到陌生问题和认知发生冲突,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在这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4.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程新教材中具有明显的生活实用性,地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就是要求学生明白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设计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如暑假将至,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暑假的旅游计划,要求在要求的时日内完成因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览,并以节约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合适交通工具,且根据不同景区的气候特征来准备衣物和必备品。再例如:在学习地图可让学生绘制本学校平面图来,并以“我为学校提建议”的形式,设计自己的学校建设理想方案等。知识来源于实践生活中,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探索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地理知识意义,体味到地理的价值。
总而言之,当地理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地理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搜索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启迪学生用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然而我们的地理不同于语数外,对于高中生来说,从初中起就对地理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重新唤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笔者个人认为把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方法之一。下面谈谈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传统的地理教学脱离实际,使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用处。生活化教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即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巧妙的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
二、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优点
1.让学生走进地理课堂
2008年,在海南出现一个“9月13日要发生大海啸”的谣言,在老百姓和学生中造成较大影响。我针对这一谣言,在初一学生第一堂地理课上,要求学生拿出地图册,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海南和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海南发生大海啸的可能。海啸发生的条件,讨论,海南能否发生大地震?地震能否准确预报?其次,要求学生注意对比海南和印尼的海底地形和周围环境有和不同,思考,海南在发生强烈的海底地震时是否具备引发大海啸?学生讨论热烈,兴趣较高。在这过程中,我不仅初步教会学生学会看地图,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地理课堂。并告诉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获取信息时不要盲目相信,学会思考。教学中力求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眼讲授新知,从实际生活求得实感,易于接受,且能让学生觉得地理能增长知识,亲切实用,从而引起兴趣。
2.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地理是一门同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当学习的内容同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能自觉接纳地理知识的程度往往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与生活情景相近教学内容,让地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对地理知识学习需求。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同时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在讲授空气运动时,初一学生分不清空气受热上升与遇冷下沉,我让学生回想热气球怎样上升下降和留意家中空调的摆放位置。并思考北方暖气的摆放位置。如在讲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比如为什么交通信号灯会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道路旁的指标为什么是红白相间的条纹?环卫工人为什么穿黄颜色的衣服?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知识,学生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愉快的模拟生活实践中既内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增添了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3.发展探究思维
地理学科不仅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高于生活,并且具备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时,因根据教材实际内容来引入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再创造,从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地图》这一课时,教师可提出一系列探究问题:一个人如果站在南极,他能否指出东和西的方向吗?为什么?他向前跨一步,是什么方向?问题在学生头脑生成后,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边观察地球仪边议论。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在地图上如何辨认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地图,我们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将地理的学习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不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让学生当碰到陌生问题和认知发生冲突,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在这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4.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程新教材中具有明显的生活实用性,地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就是要求学生明白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设计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如暑假将至,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暑假的旅游计划,要求在要求的时日内完成因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览,并以节约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合适交通工具,且根据不同景区的气候特征来准备衣物和必备品。再例如:在学习地图可让学生绘制本学校平面图来,并以“我为学校提建议”的形式,设计自己的学校建设理想方案等。知识来源于实践生活中,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探索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地理知识意义,体味到地理的价值。
总而言之,当地理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地理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搜索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启迪学生用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