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本文主要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恰当的引导和启发、运用课件重组教材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实施有效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谈几点浅薄的思考。
1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该完成的教学环节,只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才有课堂的高效。知识呈现的方法,逻辑思维的过程,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
2 恰当的引导和启发
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虽然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样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在学生出现的问题点上,作出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时,作出恰到好处的启发,让学生茅塞顿开,打开了思路,延续了思维想象。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深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效率提高了。
3 适当运用课件重组现行教材
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大都以单元编写,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往往围绕同一个主题,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比较单一,某篇文章只能出现在某一个主题单元,还不能充分挖掘其全部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把同一题材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重组,让学生整体认识某一题材的写作特征或某一作家的作品风格、思想个性。在初三总复习时,利用课件重组的语文教材,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比如综合性学习的复习,综合性类试题文字量较多,单凭口述或抄写既费时学生又不易掌握,但如果运用课件,就大不一样。教师可以把同一地区的试题进行纵向归纳分析,也可以把同年不同地区的同类试题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这样的课堂不仅容量大,效率必定也高。
4 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趣”就是课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教学中有许多时候可以让孩子通过运用表演加深对课文理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5 给予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
6 把创造的乐趣带给学生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
总之,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过程,是课堂艺术的发挥,是课堂效果的很好体现。这就取决于教者的情、趣、理的挖掘。但教者必须立足于本课堂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的经验,实践反思,不断充实,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有效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实施有效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谈几点浅薄的思考。
1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该完成的教学环节,只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才有课堂的高效。知识呈现的方法,逻辑思维的过程,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
2 恰当的引导和启发
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虽然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样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在学生出现的问题点上,作出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时,作出恰到好处的启发,让学生茅塞顿开,打开了思路,延续了思维想象。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深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效率提高了。
3 适当运用课件重组现行教材
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大都以单元编写,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往往围绕同一个主题,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比较单一,某篇文章只能出现在某一个主题单元,还不能充分挖掘其全部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把同一题材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重组,让学生整体认识某一题材的写作特征或某一作家的作品风格、思想个性。在初三总复习时,利用课件重组的语文教材,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比如综合性学习的复习,综合性类试题文字量较多,单凭口述或抄写既费时学生又不易掌握,但如果运用课件,就大不一样。教师可以把同一地区的试题进行纵向归纳分析,也可以把同年不同地区的同类试题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这样的课堂不仅容量大,效率必定也高。
4 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趣”就是课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教学中有许多时候可以让孩子通过运用表演加深对课文理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5 给予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
6 把创造的乐趣带给学生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
总之,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过程,是课堂艺术的发挥,是课堂效果的很好体现。这就取决于教者的情、趣、理的挖掘。但教者必须立足于本课堂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的经验,实践反思,不断充实,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有效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