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阅读策略单元,成为其一大亮点。编者在三年级上册用一个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预测”阅读策略,穿插一系列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学用阅读策略。“预测”阅读策略是全新的话题吗?肯定不是,教师一直在用。当教育部教材编写组将其与“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组成基本阅读策略编入统编本教材后,其地位骤然提升。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指出,要加强“六个意识”的研究,即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科研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呢?笔者认为,“预测”不仅可作为阅读策略,还是一种能发挥奇妙功效的语文教学法。预测教学法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自信心,使学习变得快乐、有效。
  “预测”的基本含义是预先、事先测定或推测。课标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年段目标中也不时出现“想象”“推想”等词。那么,课堂上什么内容适合猜想?如何引导学生预测呢?
  一、课前谈话猜一猜,设置悬念,师生关系更和谐
  借班上课,与学生第一次见面,可让学生猜老师的姓、年龄、籍贯、爱好等,自己的班也可找内容让学生猜一猜。猜的结果不重要,猜的过程能迅速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变得活跃起来。
  特级教师赵志祥执教二年级《敕勒歌》时,开课与学生预热,巧妙运用了猜想、预测。猜猜老师的性别,猜猜投影中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每天会送什么礼物给大家,看图猜诗,顺势引入《敕勒歌》描绘的画面。学生边猜边聊,一个个乐不可支,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预测的兴奋状态,预测着这个每天会送礼物给大家的人物是谁,会送什么礼物。
  全国教学观摩活动中,重庆冯栎钧老师执教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开课与学生见面就让他们猜猜自己的学生平时如何称呼自己。学生猜了几个回合后,冯老师出示了一张照片,学生立即意识到了,大呼“冯兔子”。冯老师顺势引出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事儿,自如地导入习作的主题。
  笔者教六年级综合性学习的“轻叩诗歌的大门——中华古诗”(先秦至唐代)时,课前与学生见面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姓什么,顺势询问学生姓什么。因教学内容涉及到先秦至唐代的古诗,故笔者介绍自己姓陈,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的“陈”。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与课前猜一猜形成了前后勾连。
  二、课堂教学猜一猜,回环呼应,学习功效更奇妙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猜老师的教学内容,猜老师的思维方向。学生活动由读、猜、学、练构成,猜一猜贯穿始终,教学呈现立体网状结构。比如,猜猜老师会提哪个最有趣(或最有价值)的问题,猜猜老师最佩服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并说理由),猜猜故事中的哪个场景最感动咱们班的班长。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出示古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文字。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适时了解汉字的字源、演变、出处、义项,顺势理解、运用汉字和词语,让识字教学具有文化味。
  笔者教三年级《去年的树》时,当学生读准读顺童话后,集中识字环节出示“燃”字的古文字,启发他们猜测。学生难以猜出来,纵然猜对了也说不出道理。左边的火字旁怎么不见了?因为“燃”字本作“然”,本义“燃烧”。“燃”是后起字,代替了“燃烧”之意。“然”的本义被“燃”代替后,失去了“燃烧”之意。运用猜想,启发学生思考,逐渐让学生明白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字义可能转变、消失,形成新的汉字等特点。生字组词时,让学生积累“燃眉之急”一词,此词又是童话中的小鸟找不到树时心情变化的真实写照。
  在阅读教学中,可设计猜想、预测的点很多。编者有意用泡泡的形式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的意思。在理解感悟时,可让学生根据文本情境,猜想文本的空白点、作者的创作动机、老师的教学意图等,这些都能成为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迁移运用语言表达的训练点。
  赵志祥老师激发学生多形式朗读、吟诵、背诵《敕勒歌》,让学生猜想难解词语的意思,通过看注释看图片明白词义、诗意。赵老师出示的诗歌从横式到竖式,从简体到繁体到小篆到甲骨文,学生连猜带蒙地读、背、吟诵,工工整整地书写书法作品。赵老师给学生讲述东魏斛律金吟唱《敕勒歌》振军威的故事,示范吟唱,播放昆曲艺术家张卫东老师的吟唱音频,最终揭秘开课前出示的图片是宋朝编写《乐府诗集》的郭茂倩爷爷,一个会每天送精美礼物给小朋友的中国圣诞老人。整节课,学生在赵老师的引导下,朗读、阅读、背诵、倾听、吟诵、书写、比赛,其乐融融。教学达到语言与思维的深度结合,审美与文化的有机渗透,足见赵老师高超的解读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机智的应答策略、幽默的语言艺术。笔者认为,猜想、预测教学法功不可没。
  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时,多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区分“欣然起行”“走于中庭”两句中“行”与“走”的意思,“月夜入户”中“入”的意思,其主体是月光,还是好友,设置了一个个悬念。引导学生品味词中“闲人”的内涵时,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有着怎样心境的人称得上是一‘闲人’”,从而聚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个容易被忽略的时间。王老师创设情境,学生成为与苏轼同时代的某位三品大官、生意人、读书人,展开猜想、回忆,接受王老师的调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你,苏轼,在干什么?”一个个角色回忆起那个普通的月夜,都是世俗之人。很自然地,学生们、听课的老师们都在预测着,教学进入一种美妙、奇幻的境界。王老师顺势出示注释,介绍苏轼与张怀民的背景,播放纪录片《苏东坡》片段,了解两人蒙受奇耻大辱后的淡泊、清静。王老师回环呼应,再次调查那一个个“三品大官”“生意人”“读书人”:“你,苏轼,一定有心里话要说,请写下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的心中_________。’”学生静心书面表达,省略号为省略版的小古文,横线处填写角色的心里话。学生的书面表达充分证明,他们逐步感悟到了词中“闲人”的内涵。笔者认为,王老师此节诗意语文教学课,猜想、预测教学法也是功不可没。
  笔者教二年级《一封信》时,在学生读准读顺课文后抛出一个问题:“刚才大家读课文时,班长问我一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猜猜班长问的是哪个词语?”课堂一下子热闹了。有的浏览课文找词,有的随口念词,还有的自念自解。连班长都有一个不理解的词语,这是多有趣的话题。猜来猜去,大家慢慢猜出来了,班长承认是“冷清”一词。其实,班长不理解词语一事是老师与班长的约定。“冷清”一词也确实是整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词,离学生的阅读与生活较远。于是,借助近义词、联系上下文、借助熟字猜词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运用词语说话等理解词的方法,凭借猜一猜教学法,学生逐步领悟了理解词的诸多方法。
  教学民间故事、传说、古诗词等时代久远的内容,往往可让学生根据課前、课内了解的相关资料,猜想作者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某主题、某作者的群文阅读。如教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在读诗厘清诗意后,让学生猜猜诗人为何写下此诗,学生可能认为诗人是写景、思乡之意,待分享诗人的生平和写诗背景后,学生逐渐认为诗人也可能是为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教远古神话、民间故事、唐诗宋词元曲等,只要不违背创作者的原意和文本的核心价值取向,都可巧妙地运用“想象、预测”开展思考性、创造性的阅读。
  细心阅读、观看诸多名家的教学实录和视频,能发现名家都有积淀下来的丰富经验,巧用“预测”教学法就是一个妙招。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选取的古诗文短小精练而又富于儿童情趣。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课标明确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国特有的古诗文,充满着生生不息、独具魅力的风韵。  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写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爱如茉莉》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朴实淡雅的素描手法,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探望、照顾的生活细节,折射出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浓浓情感。课文语言清新、朴实,作者善于捕捉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腻刻画父母间相互关爱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时,教师应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咀嚼、品味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题。  一、花为线索,点出“真爱”  课文以茉莉花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阅读教学主要是关于语言实践的教学,只有立足文本,对学生开展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用词的生动和语句的精妙之处。文本中的词句承载着作者独特的构思和见解,我们要解读文本,就必须从对词句的推敲入手。那么如何对文本中的词句进行推敲呢?笔者就结合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谈谈推敲词句的一些做
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可见,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源头活水生活来,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牵动真情,方会有生命力。  一、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语文教学走进生活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学语文本身就是学生活。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感悟文本内涵的基础就是要先感悟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只有走进文本的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才能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  一、疏通字意,整体感悟  学生进行阅读时,要通过理解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才有可能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设计了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为策略单元的开篇,其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教材选编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课文,其中,第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集中呈现了阅读预测的基本方法,渗透的是概念性的、陈述性知识,那后面两篇略读课文的预测,我们应该如何教学呢?笔者实施关联性的教学,依循教材中的阅读提示,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
比较阅读,指将若干有共同特点的文章或同一文章的不同部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究相关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化的比较阅读方法,打破一课一设计的教学方式,将课内外的文章进行整合,让学生针对主题、体裁、词句、结构等不同的专题进行比较阅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关注主题,梳理文本联系  专题化比较阅读可以将相同主题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综观学生习作的现状,虽然能够较完整地写出一件事的经过,但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缺乏细致入微、生动灵活的描写。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难题。学生的课内时间有限,过分强调整篇习作的构思,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我想到了片段习作教学。  片段习作以训练学生某一种单项能力为主要目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训练目的明确,易于教师指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独立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其中第四单元的阅读策略是预测。什么是预测呢?预测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根据文本中显示的信息,对故事的情节发展、结局、人物命运等方面预先作出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对自己预测的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方法。那么,在阅读策略单元,如何就预测策略展开教学呢?  一、借助课文旁批,辅助学生预测  随文旁批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一编排形式不仅为
写话是二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什么要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写话训练呢?首先是基于学生阅读量与识字量的考虑,因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整个学年要求学生会写的只有300个字,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多。其次,是跟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有关,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具有了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写话训练是从认知到语言规律的最佳选择。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