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鸣是声乐训练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声带发出单薄的“基音”,只有经过共鸣腔的放大,润色,才会变成美妙动人的歌声。要获得良好正确的歌唱共鸣,必须要了解产生歌唱共鸣的各个腔体及其作用,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并循序渐进的练习方能有所得。本文简单扼要的分析歌唱共鸣的原理和分类,并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对歌唱共鸣训练方法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歌唱共鸣;气息;通道;哼鸣
歌唱家在歌剧院和音乐厅歌唱时,不使用现代音响设备的前提下,怎样把歌声送到在场每一位观众的耳朵里,除了有天生悦耳嘹亮的嗓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勤奋训练获得完美的歌唱共鸣。P.M.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说:“共鸣对嗓子音量的贡献,比呼吸提供的重要得多,也比声带的发声力量大小重要得多”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贝尼亚米诺·吉里说:“谁拥有了好的共鸣,谁就拥有了美妙的歌声。”
一、歌唱共鸣的原理
当物体震动发声时,影响到其他物体或者物体空间,引起同时震动面产生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声音原来在声带发出时是微弱的,但是经过共鸣腔的放大,音量就会宏亮起来,我们人体里的一些腔体如胸腔、喉腔、咽腔、口鼻腔、额腔以及蝶窦腔,都是能使声音产生共鸣的腔体。如果经过正确的训练,我们的各个共鸣腔联合成一个共鸣的整体。在共鸣的作用下,音量获得数倍的增加,音色变得更加优美和宏亮。曾经有位名人这样形容声带和共鸣的关系:“声带好比本钱,共鸣是投资收益。”因此,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是建立在最大限度运用共鸣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声乐训练的重中之重。
二、歌唱共鸣的分类
胸腔共鸣,这在发声与共鸣的方向位置中,是属于向下的纯粹胸腔震动。如果把参与歌唱的各个器官比作一部音响的话,胸腔共鸣相当于是低音喇叭。我们在唱中、低声区旋律时,用手轻按胸部,会感到胸部的震动。
口腔共鸣,主要包括声音在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作用下产生的共鸣。发声时,处于向前的状态。
头腔共鸣,主要包括头腔、额腔和蝶窦腔共鸣。将声音唱到头腔、额腔和蝶窦腔,是获得高音的必备,处于向上的状态。当我们唱到高音谱表上加一线的“A”时,会逐渐感觉震动往头部中心和后脑部移动。
三、歌唱共鸣的训练
1.保持吸气状态歌唱打开共鸣腔
共鸣和气息的关系,沈湘教授有这样的描述:“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脱离了气息支持的共鸣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歌唱时的基音是由气息推动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基音进入共鸣腔产生共鸣最终获得歌声,气息运用的质量直接决定歌唱的质量,并影响共鸣腔体的打开。所以,我们唱歌时始终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打开喉咙往回唱,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住气息,达到打开喉咙和稳定喉头的目的,获得稳定的基音和稳定的共鸣位置。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进行共鸣的训练之前要解决好气息问题。具体做法是要多做单纯气息练习:找一朵鲜花,深深的吸一口洋溢着花香的空气,找找闻花式吸气的感觉。使用闻花式吸气的方法气息吸得比较深,而且对于刚刚接触声乐的高中生来说易于体会和掌握。闻花吸气时,要注意不可以把嘴巴闭的太紧,闭的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呼吸的灵活性,应该口鼻同时吸气,既有利于气息的畅通,也能对喉咙的打开起到帮助。
气息的保持,我经常通过一个简单有效的辅助练习来训练:准备一张抽纸,打开,双手拇指和食指捏好纸巾两头,用口对着纸巾吹气,注意气息是保持在肚脐下方3寸的位置,使得纸巾如同红旗一样高高的扬起;掌握要领之后,吸气一次吹两下,再逐渐增加到三下,四下……这个练习有很多好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直观,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观察纸巾扬起的状态判断气息的状态,纸巾扬得高而且轻松说明气息保持得好,反之则要帮助其进行调整。
2.把声音唱到硬口盖,力量放在通道里
声音顺着气息在通道里唱,这就是兼顾到硬口盖这一个“点”和通道这一个“面”。金铁霖教授在《声乐教学法》中提出:“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于2011年总结得出,声乐学习要通过‘腔圆字正’的顺序来训练,而且在保持腔圆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通过喉咙唱而不用喉咙唱。”金教授强调的这个腔圆就是要先建立声音的通道,建立通道再歌唱可以避免力量都在口腔和避免人为关闭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在教学中我发现:声音直接唱到硬口盖,感觉所有的字都往硬口盖的一个点上冲,位置很集中,能发出明亮悦耳的歌声,也能够把其他多余的力量都放松下来,对于解决挤、压、僵的问题很有帮助。这种方法可以唱得很轻松,唱高音时声带能很自然的慢慢变窄,唱中低音时也能自然的放松并沉下来。
但是,唱到硬口盖也很容易使气息越唱越浅,越唱越僵硬,到最后甚至不能把一个完整的乐句唱完,共鸣腔也没有很好的打开。因此,声音的力量要放在通道里唱,把声音放在气息上,像叹气一样唱。可以结合以下练声曲进行练习:
5
【关键词】歌唱共鸣;气息;通道;哼鸣
歌唱家在歌剧院和音乐厅歌唱时,不使用现代音响设备的前提下,怎样把歌声送到在场每一位观众的耳朵里,除了有天生悦耳嘹亮的嗓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勤奋训练获得完美的歌唱共鸣。P.M.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说:“共鸣对嗓子音量的贡献,比呼吸提供的重要得多,也比声带的发声力量大小重要得多”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贝尼亚米诺·吉里说:“谁拥有了好的共鸣,谁就拥有了美妙的歌声。”
一、歌唱共鸣的原理
当物体震动发声时,影响到其他物体或者物体空间,引起同时震动面产生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声音原来在声带发出时是微弱的,但是经过共鸣腔的放大,音量就会宏亮起来,我们人体里的一些腔体如胸腔、喉腔、咽腔、口鼻腔、额腔以及蝶窦腔,都是能使声音产生共鸣的腔体。如果经过正确的训练,我们的各个共鸣腔联合成一个共鸣的整体。在共鸣的作用下,音量获得数倍的增加,音色变得更加优美和宏亮。曾经有位名人这样形容声带和共鸣的关系:“声带好比本钱,共鸣是投资收益。”因此,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是建立在最大限度运用共鸣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声乐训练的重中之重。
二、歌唱共鸣的分类
胸腔共鸣,这在发声与共鸣的方向位置中,是属于向下的纯粹胸腔震动。如果把参与歌唱的各个器官比作一部音响的话,胸腔共鸣相当于是低音喇叭。我们在唱中、低声区旋律时,用手轻按胸部,会感到胸部的震动。
口腔共鸣,主要包括声音在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作用下产生的共鸣。发声时,处于向前的状态。
头腔共鸣,主要包括头腔、额腔和蝶窦腔共鸣。将声音唱到头腔、额腔和蝶窦腔,是获得高音的必备,处于向上的状态。当我们唱到高音谱表上加一线的“A”时,会逐渐感觉震动往头部中心和后脑部移动。
三、歌唱共鸣的训练
1.保持吸气状态歌唱打开共鸣腔
共鸣和气息的关系,沈湘教授有这样的描述:“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脱离了气息支持的共鸣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歌唱时的基音是由气息推动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基音进入共鸣腔产生共鸣最终获得歌声,气息运用的质量直接决定歌唱的质量,并影响共鸣腔体的打开。所以,我们唱歌时始终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打开喉咙往回唱,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住气息,达到打开喉咙和稳定喉头的目的,获得稳定的基音和稳定的共鸣位置。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进行共鸣的训练之前要解决好气息问题。具体做法是要多做单纯气息练习:找一朵鲜花,深深的吸一口洋溢着花香的空气,找找闻花式吸气的感觉。使用闻花式吸气的方法气息吸得比较深,而且对于刚刚接触声乐的高中生来说易于体会和掌握。闻花吸气时,要注意不可以把嘴巴闭的太紧,闭的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呼吸的灵活性,应该口鼻同时吸气,既有利于气息的畅通,也能对喉咙的打开起到帮助。
气息的保持,我经常通过一个简单有效的辅助练习来训练:准备一张抽纸,打开,双手拇指和食指捏好纸巾两头,用口对着纸巾吹气,注意气息是保持在肚脐下方3寸的位置,使得纸巾如同红旗一样高高的扬起;掌握要领之后,吸气一次吹两下,再逐渐增加到三下,四下……这个练习有很多好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直观,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观察纸巾扬起的状态判断气息的状态,纸巾扬得高而且轻松说明气息保持得好,反之则要帮助其进行调整。
2.把声音唱到硬口盖,力量放在通道里
声音顺着气息在通道里唱,这就是兼顾到硬口盖这一个“点”和通道这一个“面”。金铁霖教授在《声乐教学法》中提出:“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于2011年总结得出,声乐学习要通过‘腔圆字正’的顺序来训练,而且在保持腔圆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通过喉咙唱而不用喉咙唱。”金教授强调的这个腔圆就是要先建立声音的通道,建立通道再歌唱可以避免力量都在口腔和避免人为关闭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在教学中我发现:声音直接唱到硬口盖,感觉所有的字都往硬口盖的一个点上冲,位置很集中,能发出明亮悦耳的歌声,也能够把其他多余的力量都放松下来,对于解决挤、压、僵的问题很有帮助。这种方法可以唱得很轻松,唱高音时声带能很自然的慢慢变窄,唱中低音时也能自然的放松并沉下来。
但是,唱到硬口盖也很容易使气息越唱越浅,越唱越僵硬,到最后甚至不能把一个完整的乐句唱完,共鸣腔也没有很好的打开。因此,声音的力量要放在通道里唱,把声音放在气息上,像叹气一样唱。可以结合以下练声曲进行练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