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标准、内容、资费、终端与商业模式等层面来说,手机电视市场能否延续奥运会期间迅猛发展的势头,并借助即将到来的3G契机突飞猛进,仍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8月8日,气势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魔幻般的光影艺术里拉开了为期17天的全球盛大狂欢。并且奥运史上第一次通过手机开展奥运比赛视频直播。通过手机电视,精彩的赛事和奔放的激情不再只属于电视机和电脑前欢呼的人们,也属于那些手握方寸屏幕在外奔波的人群。移动通信技术在赛场外为北京奥运会带来一项新记录,为“数字奥运”增添了更加丰富的科技色彩。
移动与广电争锋奥运手机电视热潮
手机电视业务根据主导方的不同,赛迪顾问研究认为可分为广电主导和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业务: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业务主要面向流媒体电视手机,而广电主导的业务主要面向DMB和CMMB/DAB等电视手机。其中,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通过移动通信网路实现,广电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通过广播网络实现。
由于我国电信、广电分水而治,两方都试图掌握手机电视的行业主导权,几年来标准派系林立,纷争不断。产业各方的利益博弈一定程度上导致推广环节进展缓慢,公众迟迟体验不到手机看电视的乐趣。随着8月8日逐渐迫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要求打一场攻坚战,千方百计确保TD-SCDMA手机电视在奥运期间的试用。博弈各方在奥运大旗下临时达成妥协,手机电视之花终得以绽放在北京奥运会上。
流媒体无疑是此次奥运会手机电视业务的主流,其实质是将广播电视内容以流媒体的形式呈现在手机终端上。奥运会前,我国开展的手机电视业务大多基于移动网络,如中国移动的“梦视界”和中国联通的“视讯新干线”。在运营商ARPU值逐年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很重视并积极开拓手机流媒体业务市场,2007年已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开通该业务,同时通过不断下调月租费以及定制终端等形式促进业务发展,目前这一部分用户群体已超过500万。
奥运期间,作为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的中国移动,凭借好风之力全力推广手机电视业务:与具有奥运新媒体转播权的央视国际合作,通过移动网络向用户提供包括央视奥运频道、新闻频道和其他专项直播频道在内的超过15路奥运直播节目;7月27日,向新邮通、中兴通讯、PGF 龙酷派和联想集采4万部加载CMMB模块的TD-SCDMA手机,发放给奥运会志愿者、官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用户可以免费收看央视一套、二套、奥运频道和新闻频道等。据8月19日中国移动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100万人通过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收看奥运赛事,节目点击次数近700万,累计播放时长30余万小时。仅在开幕式当天,就有近20万用户进入手机电视奥运专区。奥运会在国内大范围催生了手机电视热情,用户人数和观看时间虽然远不能和传统电视频道相比,但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在8月份的爆发,已经充分体现该业务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CMMB(中国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联姻TD-SCDMA,成为缔造手机电视首次转播奥运赛事新纪录的另一个主角。CMMB属于广播方式,前身为广播科学研究院和下属公司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移动电视接收标准STiMi,06年10月被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在分抢奥运商机上,CMMB表现颇为强势。广电部门主导的CMMB标准阵营早在2007年就在北京、青岛、沈阳、上海、秦皇岛、天津等6个奥运城市,以及深圳和广州开通CMMB发射站,开展地面网络覆盖工作。奥运期间,CMMB手机电视信号覆盖扩展到37个城市。其中,北京作为服务奥运的重中之重,实现了对五环以内主要区域以及六环部分地区的良好覆盖。
终端层面,广电总局6月26日向北京奥组委赠送了1000台CMMB接收终端;接着联合多家终端和芯片厂商在中央电视塔、鼎好电子商城和奥运村萨德尼克酒店设立了三个体验中心,推出终端租赁体验活动。奥运期间直接到店体验人数仅中央塔体验中心就达数千人次;参与体验租赁活动的CMMB终端囊括了手机、MP4、SD卡、GPS、USB等五种类型十余个品牌,奥运期间共出租终端三百余部。
可见,无论是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还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奥运都促进了手机电视市场空间的拓展,产业链多个环节获得实质性收益。奥运期间,仅广东移动就新增流媒体用户近4万名,流媒体业务增长速度提高一倍。同时,手机电视也刺激了相关产品的销售。有报道表明,奥运会开幕以来,包括诺基亚N81、N82和N95在内的支持手机流媒体业务的电视手机销量激增,金立和长虹等品牌支持模拟电视信号的电视手机销售情况也非常良好。
后奥运时代,市场发展变数仍多
奥运会是短暂的,欢乐之后,手机电视市场能否延续奥运会期间迅猛发展的势头,并借助即将到来的3G契机突飞猛进,仍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在标准层面,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争夺手机电视话语权的纠缠仍将继续,双方都将加快跑马圈地的进程,打造各自的手机电视业务运营模式。电信手握入网检测权,广电拥有内容控制权,两方角力延缓手机电视的商用进程,影响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也使得当前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局势显得扑朔迷离,市场发展仍然存在不小的变数。
在内容层面,后奥运时代面临用户注意焦点分散的问题。在奥运期间,用户关注点高度集中在奥运资讯,内容提供商使用单一节目内容便可高度契合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奥运远去之后,用户关注点分散,需求呈现个性化和私人化特征,内容提供面临巨大挑战。此外,由于手机屏幕小,用户观看时间零散,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要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流媒体节目。奥运之前,受标准争夺和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影响,内容提供商不愿增加投入,只提供一些简单的唱片歌曲和电影片断等内容。如果内容贫乏的状况在后奥运时代持续,用户体验迟迟得不到改善,被奥运会点燃的手机电视热情必将逐渐萎缩。
在终端层面,除去标准未定导致厂商在多个标准间犹疑不定外,价格和电池问题也是阻碍其推广发展的瓶颈。目前,正规厂商增加CMMB功能的成本在400元左右,考虑到GSM手机平均价格仅为1000元出头,手机集成CMMB的成本必须有较大压缩才能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普及。另一方面,无论是通过CMMB还是通过流媒体,手机电视功能耗电量都较大,支持电视功能的手机需加强待机性能,减小对基本通信功能的影响。
在资费层面,高昂的通信费和信息费是阻碍手机电视用户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2008年上半年,中国 移动ARPU值为84元,中国联通GSM和CDMA业务ARPU值分别为43.6元和52.7元。如果手机电视每月费用在好几十元,将超出大多数用户的承受范围,抑制消费需求。流媒体手机电视的通信费基本采取按流量计费方式,缺少经济实惠的资费套餐。CMMB当前处于体验阶段,免费方式对用户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未来可能采取包月方式,一个频道月租几元,订阅几个频道的花销为数十元,但习惯了免费午餐的用户可能不愿买单。
在商业模式层面,广播式手机电视和流媒体手机电视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免费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一大卖点,交互性则是一个天生的缺陷。手机电视绝不仅仅是传统电视的移动化,应该包含更多个性化的互动服务。对于流媒体手机电视,用户很难将流量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普及有一定的困难。未来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最佳选择是实现广播式手机电视与流媒体手机电视在商业模式上的互补与结合。合作共赢。前景值得期待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渴望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到自己想看的资讯,手机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户外即时获知信息的需求,填补了移动人群在移动状态中收视的空白。根据2007年赛迪顾问的调查发现,80%左右的被访者表示对手机电视有兴趣,希望通过手机观看新闻、电影、音乐、电视剧、天气预报和体育等节目。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于娱乐消费的支出比例节节攀升。在消费需求的刺激下,手机电视的用户规模有望不断扩大。
然而,开发潜在市场的前提条件是产业链各方共同协作,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移动收视体验。在产业化运作的关键时刻,广电和电信应当加强合作与互动,谋取共赢与发展。二者不但在技术和服务上具有互补成分,而且在产业链中的优势也是互补的:一方面,电信阵营拥有通信技术、网络及庞大的手机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广电阵营则掌握了丰富的内容与广播基础建设。双方如能携手并肩,必能推动手机电视业务快速发展,并形成相当大的市场规模。
赛迪顾问预计,未来五年国内手机电视用户将迎来高速增长,2011年中国手机电视用户数将有望达到近1亿户。其中,流媒体手机电视用户数将在2010年被广播式手机电视用户数超过,整个手机电视市场将逐渐过渡到广播式技术时代(见图1)。
用户群体和业务规模的增长,必将推动手机电视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赛迪顾问预测,未来5年,电视手机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34.7%的速度发展,2008年接近4000万,达到3910.6万,2011年销量突破1亿部(见图2)。
根据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收费模式和资费标准,假设未来5年手机电视收费统一采取包月的形式,按月均30元的资费标准,赛迪顾问预计,未来5年,整个中国手机电视运营市场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2011年业务收入有望达到近360亿元的规模(见图3)。
8月8日,气势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魔幻般的光影艺术里拉开了为期17天的全球盛大狂欢。并且奥运史上第一次通过手机开展奥运比赛视频直播。通过手机电视,精彩的赛事和奔放的激情不再只属于电视机和电脑前欢呼的人们,也属于那些手握方寸屏幕在外奔波的人群。移动通信技术在赛场外为北京奥运会带来一项新记录,为“数字奥运”增添了更加丰富的科技色彩。
移动与广电争锋奥运手机电视热潮
手机电视业务根据主导方的不同,赛迪顾问研究认为可分为广电主导和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业务: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业务主要面向流媒体电视手机,而广电主导的业务主要面向DMB和CMMB/DAB等电视手机。其中,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通过移动通信网路实现,广电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通过广播网络实现。
由于我国电信、广电分水而治,两方都试图掌握手机电视的行业主导权,几年来标准派系林立,纷争不断。产业各方的利益博弈一定程度上导致推广环节进展缓慢,公众迟迟体验不到手机看电视的乐趣。随着8月8日逐渐迫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要求打一场攻坚战,千方百计确保TD-SCDMA手机电视在奥运期间的试用。博弈各方在奥运大旗下临时达成妥协,手机电视之花终得以绽放在北京奥运会上。
流媒体无疑是此次奥运会手机电视业务的主流,其实质是将广播电视内容以流媒体的形式呈现在手机终端上。奥运会前,我国开展的手机电视业务大多基于移动网络,如中国移动的“梦视界”和中国联通的“视讯新干线”。在运营商ARPU值逐年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很重视并积极开拓手机流媒体业务市场,2007年已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开通该业务,同时通过不断下调月租费以及定制终端等形式促进业务发展,目前这一部分用户群体已超过500万。
奥运期间,作为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的中国移动,凭借好风之力全力推广手机电视业务:与具有奥运新媒体转播权的央视国际合作,通过移动网络向用户提供包括央视奥运频道、新闻频道和其他专项直播频道在内的超过15路奥运直播节目;7月27日,向新邮通、中兴通讯、PGF 龙酷派和联想集采4万部加载CMMB模块的TD-SCDMA手机,发放给奥运会志愿者、官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用户可以免费收看央视一套、二套、奥运频道和新闻频道等。据8月19日中国移动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100万人通过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收看奥运赛事,节目点击次数近700万,累计播放时长30余万小时。仅在开幕式当天,就有近20万用户进入手机电视奥运专区。奥运会在国内大范围催生了手机电视热情,用户人数和观看时间虽然远不能和传统电视频道相比,但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在8月份的爆发,已经充分体现该业务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CMMB(中国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联姻TD-SCDMA,成为缔造手机电视首次转播奥运赛事新纪录的另一个主角。CMMB属于广播方式,前身为广播科学研究院和下属公司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移动电视接收标准STiMi,06年10月被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在分抢奥运商机上,CMMB表现颇为强势。广电部门主导的CMMB标准阵营早在2007年就在北京、青岛、沈阳、上海、秦皇岛、天津等6个奥运城市,以及深圳和广州开通CMMB发射站,开展地面网络覆盖工作。奥运期间,CMMB手机电视信号覆盖扩展到37个城市。其中,北京作为服务奥运的重中之重,实现了对五环以内主要区域以及六环部分地区的良好覆盖。
终端层面,广电总局6月26日向北京奥组委赠送了1000台CMMB接收终端;接着联合多家终端和芯片厂商在中央电视塔、鼎好电子商城和奥运村萨德尼克酒店设立了三个体验中心,推出终端租赁体验活动。奥运期间直接到店体验人数仅中央塔体验中心就达数千人次;参与体验租赁活动的CMMB终端囊括了手机、MP4、SD卡、GPS、USB等五种类型十余个品牌,奥运期间共出租终端三百余部。
可见,无论是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还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奥运都促进了手机电视市场空间的拓展,产业链多个环节获得实质性收益。奥运期间,仅广东移动就新增流媒体用户近4万名,流媒体业务增长速度提高一倍。同时,手机电视也刺激了相关产品的销售。有报道表明,奥运会开幕以来,包括诺基亚N81、N82和N95在内的支持手机流媒体业务的电视手机销量激增,金立和长虹等品牌支持模拟电视信号的电视手机销售情况也非常良好。
后奥运时代,市场发展变数仍多
奥运会是短暂的,欢乐之后,手机电视市场能否延续奥运会期间迅猛发展的势头,并借助即将到来的3G契机突飞猛进,仍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在标准层面,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争夺手机电视话语权的纠缠仍将继续,双方都将加快跑马圈地的进程,打造各自的手机电视业务运营模式。电信手握入网检测权,广电拥有内容控制权,两方角力延缓手机电视的商用进程,影响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也使得当前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局势显得扑朔迷离,市场发展仍然存在不小的变数。
在内容层面,后奥运时代面临用户注意焦点分散的问题。在奥运期间,用户关注点高度集中在奥运资讯,内容提供商使用单一节目内容便可高度契合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奥运远去之后,用户关注点分散,需求呈现个性化和私人化特征,内容提供面临巨大挑战。此外,由于手机屏幕小,用户观看时间零散,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要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流媒体节目。奥运之前,受标准争夺和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影响,内容提供商不愿增加投入,只提供一些简单的唱片歌曲和电影片断等内容。如果内容贫乏的状况在后奥运时代持续,用户体验迟迟得不到改善,被奥运会点燃的手机电视热情必将逐渐萎缩。
在终端层面,除去标准未定导致厂商在多个标准间犹疑不定外,价格和电池问题也是阻碍其推广发展的瓶颈。目前,正规厂商增加CMMB功能的成本在400元左右,考虑到GSM手机平均价格仅为1000元出头,手机集成CMMB的成本必须有较大压缩才能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普及。另一方面,无论是通过CMMB还是通过流媒体,手机电视功能耗电量都较大,支持电视功能的手机需加强待机性能,减小对基本通信功能的影响。
在资费层面,高昂的通信费和信息费是阻碍手机电视用户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2008年上半年,中国 移动ARPU值为84元,中国联通GSM和CDMA业务ARPU值分别为43.6元和52.7元。如果手机电视每月费用在好几十元,将超出大多数用户的承受范围,抑制消费需求。流媒体手机电视的通信费基本采取按流量计费方式,缺少经济实惠的资费套餐。CMMB当前处于体验阶段,免费方式对用户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未来可能采取包月方式,一个频道月租几元,订阅几个频道的花销为数十元,但习惯了免费午餐的用户可能不愿买单。
在商业模式层面,广播式手机电视和流媒体手机电视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免费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一大卖点,交互性则是一个天生的缺陷。手机电视绝不仅仅是传统电视的移动化,应该包含更多个性化的互动服务。对于流媒体手机电视,用户很难将流量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普及有一定的困难。未来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最佳选择是实现广播式手机电视与流媒体手机电视在商业模式上的互补与结合。合作共赢。前景值得期待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渴望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到自己想看的资讯,手机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户外即时获知信息的需求,填补了移动人群在移动状态中收视的空白。根据2007年赛迪顾问的调查发现,80%左右的被访者表示对手机电视有兴趣,希望通过手机观看新闻、电影、音乐、电视剧、天气预报和体育等节目。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于娱乐消费的支出比例节节攀升。在消费需求的刺激下,手机电视的用户规模有望不断扩大。
然而,开发潜在市场的前提条件是产业链各方共同协作,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移动收视体验。在产业化运作的关键时刻,广电和电信应当加强合作与互动,谋取共赢与发展。二者不但在技术和服务上具有互补成分,而且在产业链中的优势也是互补的:一方面,电信阵营拥有通信技术、网络及庞大的手机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广电阵营则掌握了丰富的内容与广播基础建设。双方如能携手并肩,必能推动手机电视业务快速发展,并形成相当大的市场规模。
赛迪顾问预计,未来五年国内手机电视用户将迎来高速增长,2011年中国手机电视用户数将有望达到近1亿户。其中,流媒体手机电视用户数将在2010年被广播式手机电视用户数超过,整个手机电视市场将逐渐过渡到广播式技术时代(见图1)。
用户群体和业务规模的增长,必将推动手机电视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赛迪顾问预测,未来5年,电视手机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34.7%的速度发展,2008年接近4000万,达到3910.6万,2011年销量突破1亿部(见图2)。
根据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收费模式和资费标准,假设未来5年手机电视收费统一采取包月的形式,按月均30元的资费标准,赛迪顾问预计,未来5年,整个中国手机电视运营市场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2011年业务收入有望达到近360亿元的规模(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