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认为,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和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把学生当成被动产品,而应视为能动的主体。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不是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在运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课堂活动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一、设计问题与练习“阶梯式”
分层次教学始终坚持“启发性”原则,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阶梯式”设计问题,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地学习所教课文知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出来。“阶梯式”设计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而制定出的相对应的具体讲授内容的模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参差不齐的语文能力,把学生仍然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分别设计难、中、易同一知识点的三类问题,分别启发提问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语文能力都有所提高。如,在语文识记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注音、词语解释与口头造句时,设计问题应考虑字形的生僻常见,注音的难易错对,词语的好解难懂,及运用时能否心领神会等。做到知己知彼,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解答较难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解答简单的问题。长此坚持下去,不仅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精神,而且如上台阶一样,会使学生的这一能力更上一层楼。其它像理解分析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迁移知识能力等,如法炮制,会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不但提高了优秀学生的比率,而且更有利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的转化。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采用“阶梯式”的分层法设计练习,根据不同层次的设计不同类别层的练习题,即A题练习中有a1、a2、a3难易结合的练习题,B题练习中有b1、b2、b3难易结合的练习题,供学生选择完成。在批改评价时,及时表扬鼓励完成任务快且质量较高的不同层面的学生,以此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二、参与活动搭配式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在学科活动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共同讨论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外,还采用交叉讨论,分小组讨论,同座位同学讨论等方式,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里所讲的“搭配式”是指把参与活动的同学按学习能力的程度,分好、中、差相互搭配,共同参与到讨论问题的活动中去。基本作法为:一是分辖五至七人的学习小组,由一名各方面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长期带头组织活动;二是临时调配座位进行同座位或前后四人一组的讨论活动。这样做,便于学生传、帮、带,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出来,学生的主(动)体作用较好地得以展现。这种分层“搭配式”的活动,减少了学生的“威压感”,使他们能放下包袱,畅所欲言,大胆创造,突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在优秀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后进生能主动地向好的方面转化发展。同时,也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如朗读比赛,分组搭配有利于检查评比,且使全体学生增强朗读兴趣,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在说话训练中,分层搭配活动,让学生口述课文内容梗概,背诵课文片段,都有利于学生互相监督,评述说话能力的优劣,促进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尤其在作文批改中,采用分层分组搭配进行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在学生共同批改的过程中,较好学生会带动较差学生,全神贯注地找出作文中的问题,体会并学习作文中优秀可贵之处,使其受益匪浅,同时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发扬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写作训练。
三、展示能力鼓动激励式
分层次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让每个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语文能力都有所提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能力的展现或多或少,有好有差。教师要常常从正面鼓励激励学生发挥才能,点燃他们的自信心。魏书生老师一踏上讲台,就微笑着与学生共同大喊三声:“我能成功!”他激励学生说:“经常这么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随随便便,什么都不顾地大喊三声,喊一喊,你就能喊出一个强大的自我。”这里并不是机械地照搬照喊,而应意识到这喊声中孕育着自我意识改善的奥秘。这种自我意识的改善和更新,无疑是学生积极进取的源泉。语文课堂分层次教学中的“鼓动激励式”其目的与魏老师的做法相同。
任春蓉,教师,现居四川南充。
一、设计问题与练习“阶梯式”
分层次教学始终坚持“启发性”原则,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阶梯式”设计问题,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地学习所教课文知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出来。“阶梯式”设计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而制定出的相对应的具体讲授内容的模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参差不齐的语文能力,把学生仍然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分别设计难、中、易同一知识点的三类问题,分别启发提问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语文能力都有所提高。如,在语文识记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注音、词语解释与口头造句时,设计问题应考虑字形的生僻常见,注音的难易错对,词语的好解难懂,及运用时能否心领神会等。做到知己知彼,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解答较难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解答简单的问题。长此坚持下去,不仅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精神,而且如上台阶一样,会使学生的这一能力更上一层楼。其它像理解分析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迁移知识能力等,如法炮制,会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不但提高了优秀学生的比率,而且更有利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的转化。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采用“阶梯式”的分层法设计练习,根据不同层次的设计不同类别层的练习题,即A题练习中有a1、a2、a3难易结合的练习题,B题练习中有b1、b2、b3难易结合的练习题,供学生选择完成。在批改评价时,及时表扬鼓励完成任务快且质量较高的不同层面的学生,以此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二、参与活动搭配式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在学科活动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共同讨论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外,还采用交叉讨论,分小组讨论,同座位同学讨论等方式,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里所讲的“搭配式”是指把参与活动的同学按学习能力的程度,分好、中、差相互搭配,共同参与到讨论问题的活动中去。基本作法为:一是分辖五至七人的学习小组,由一名各方面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长期带头组织活动;二是临时调配座位进行同座位或前后四人一组的讨论活动。这样做,便于学生传、帮、带,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出来,学生的主(动)体作用较好地得以展现。这种分层“搭配式”的活动,减少了学生的“威压感”,使他们能放下包袱,畅所欲言,大胆创造,突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在优秀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后进生能主动地向好的方面转化发展。同时,也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如朗读比赛,分组搭配有利于检查评比,且使全体学生增强朗读兴趣,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在说话训练中,分层搭配活动,让学生口述课文内容梗概,背诵课文片段,都有利于学生互相监督,评述说话能力的优劣,促进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尤其在作文批改中,采用分层分组搭配进行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在学生共同批改的过程中,较好学生会带动较差学生,全神贯注地找出作文中的问题,体会并学习作文中优秀可贵之处,使其受益匪浅,同时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发扬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写作训练。
三、展示能力鼓动激励式
分层次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让每个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语文能力都有所提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能力的展现或多或少,有好有差。教师要常常从正面鼓励激励学生发挥才能,点燃他们的自信心。魏书生老师一踏上讲台,就微笑着与学生共同大喊三声:“我能成功!”他激励学生说:“经常这么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随随便便,什么都不顾地大喊三声,喊一喊,你就能喊出一个强大的自我。”这里并不是机械地照搬照喊,而应意识到这喊声中孕育着自我意识改善的奥秘。这种自我意识的改善和更新,无疑是学生积极进取的源泉。语文课堂分层次教学中的“鼓动激励式”其目的与魏老师的做法相同。
任春蓉,教师,现居四川南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