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分子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知识分子出现了危机,这种变化在文学界和评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关于知识分子的研究与探讨更是炙手可热。学界对《沧浪之水》的研究都集中在官场的角度,本文将着重分析《沧浪之水》的五个人物形象,希望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能给当今知识分子以启迪。
关键词:《沧浪之水》;人物形象;知识分子;精神特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306
一、从“看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到“捡芝麻”的池大为
池大为,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生于中国传统教育环境中,从一开始就坚持传统价值观,坚决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最终却受到了权力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使他需要面对现实生活,改变原始态度,顺应世俗。
(一)对抗
池大为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从小就坚守着中国数千年来的文人生活和价值取向。他的父亲一生济世救人,却一再遭受迫害,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妻子去世,悲惨一世。然而他却说:“我注定要为世界而活,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这是我的命运,我别无选择”。这位知识分子以苍生为己任,不屑与追求物欲的“猪人”为伍。
大学时,池大为和他的同班同学胡一兵和刘跃进去农村学习了20多天,并向国务院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担心国家的命运,关心国家的未来;当他们看到中国队在足球比赛中获胜时,高唱国歌,举行了“三二之夜”校园游行,并大喊“统一与复兴中国”,这都加强了池大为对世界的责任和信念。池大为在爱上徐小曼的过程中放弃了恋爱关系,因为他不想看到徐小曼的高傲,也不想根据徐小曼的目标将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他血管中流淌的鲜血决定了他的生命,即使徐小曼,这个自己心中女神级别的人物也无法扭曲自己。池大为之所以没有留在校园,是因为他拒绝去对姜教授阿谀奉承。池大为是一个聪明的人,外界环境并没有影响池大为对于传统价值观的认可态度。
进入当地卫生部门后的头6年,池大为仍然坚持这一清高的态度。在与屈文琴交谈时,屈文琴总是教池大为分析利弊、左右逢源并思考自己的未来。前期,池大为对屈文琴的处事风格抱持着反对的态度。后来池大为遇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董柳,他们便接结了婚,不久后董柳就怀孕了。然而,儿子出生后,由于父亲的责任,池大伟开始经历生存的压力,生活使池大为的思想逐渐放松,使他对传统价值观的主张放松和瓦解。
(二)妥协
从儿子的“烫伤事件”开始,池大为逐渐放弃了对传统价值观的遵守,他体会到了一届普通员工无钱无势的艰辛,了解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力量孱弱,致使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做父亲的资格。池大为意识到只有金钱和权力才能被社会认可,只有金钱和权力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对于我的妻子和孩子们,我必须奋斗,我肩负着不可回避的责任,现实中没有诗意的空间,只有真实到残酷的存在,我只能面对它。”
为了改变现存的困境,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池大为放弃了传统价值观、尊严和个性,学会了忍辱负重、妥协、望风而下、趋炎附势。池大为以儿子的名义杀死了自己的骄傲。然后,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操作来达到自身的目的获取利益,池大为在这个时期的举动是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具体事例如下:池大為背叛了他的同事尹玉娥,打破了舒少华对马云导演签署的计划,并按照马云的指示陷害了舒少华。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池大为获得了马主任的信任,成为他的“值得信赖的人”。由此开始在公务员队伍中平稳上升。他从部门主管、副处长最后升为副总监。同样在马厅长的连任的问题上,他选择站队马厅长,被提升为了二把手。池大为的尊严和成功经验带来力量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池大为最终从传统价值观下的文人转向时代需要的官僚“人才”。
池大为最终回到家中时,在父亲的坟墓前烧掉了《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这一举动体现着池大为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最后妥协,象征着无法继承父辈理想的挫败,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知识分子最终放弃了良知,丧失了身份,放弃了精神信仰,选择了世俗生活。
池大为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也是知识分子精神变革的标志性人物。在“看着繁星点点的天空”时期,池大为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权力高于一切。 池大为所属圈子的核心是马厅长,成功者将繁荣,反对者将失业。但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池大为似乎觉得世界只有黎民生计大事,其他一切都是“臭虫”和“芝麻”。星星是世界,是人类的历史,芝麻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一切。但是现实生活是由这些“芝麻”组成的,池大为对“芝麻”的无限烦恼感到尴尬。正是这种“芝麻”迫使池大为降低了傲慢的头,并逐渐从“看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变成了“捡芝麻”。
总的来看,池大为的价值观从坚持传统知识分子的心比天高蜕变到现实生活的脚踏实地,现实的打击让他逐渐成长为懂得生存之道的人。池大为投降于世俗力量和命运,投降是困难的,因为这种投降就是投降精神和意志,投降价值观。也就是说,在轮回和重生中,必须彻底杀死自己,灵魂必须深深地爆炸。投降前,达则兼济天下是池大为的处世思想,但由于现实并没有提供表达理想的空间,他的生活陷入困窘。投降后,他的行动是清醒的,池大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和行为方式都是认可的,但由于很多时候跟传统知识分子的处事态度是相悖的这让池大为在精神上感到困惑,现实与理想的不调和是一种挣扎与折磨。
二、积极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潮流的丁小槐
丁小槐和池大为如正反两面。这个人物在《沧浪之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实际上,每次都作为反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诸如丁小槐这样的物质欲望高涨的人中,代表了某些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自从丁小槐进入社会以来,人情冷暖、世态凉薄都直观的冲击着丁小槐,他也迅速的适应了社会的现实面,并且逐渐精通了市场的规则和政治规则,作为反派积极追随时代潮流,追随世界潮流。
丁小槐是大学毕业生,毕业于医学院,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丁小槐的祖先出生于农村,几代人都是贫穷的农民,靠自己的奋斗走出大山。他的责任是将整个家庭带出贫穷的山谷,致富并改善个人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个目的,任何事情他都可以去做,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池大为向办公室汇报时,丁小槐表现得十分傲慢。为了督促池大为,丁小槐眼神轻蔑、语带讥讽。丁小槐得知池大为有马厅长撑腰之后,他立刻改变了脸:“这个年轻人等了很久,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到门口见我”。这种行为与以前的行为之间的区别确实令人惊讶,可以说丁小槐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在调查中药市场时,为了取悦领导人,他没有区分真伪,甚至鱼目混珠。丁小槐在安南地区检查期间更换了豆浆、洗了袜子、学习围棋技艺等方面都表现出他的趋炎附势。丁小槐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就是这种方式,他自己也很清楚。显然,这种人际交往可以满足人际关系的需求。 丁小槐意识中的知识尊严,良知和道德问题都是钱。在他的认知中,生存是硬道理,可以放弃一切原则和责任,包括人的尊严,而丁小槐看不到知识分子的精神。丁小槐可恶,池大为对丁小槐非常鄙视,但丁小槐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坚强的幸存者。他成功地升迁到了处长职位,分配到了两间卧室和一个客厅的屋子,给媳妇重新安排了工作,让自己的妹妹去售卖饭票,安排弟弟去做卫生厅的警卫,丁小槐根基稳了,也得到尊重,这就是现实,丁小槐抓住资本竞争的力量,为满足物质需要,丧失了原有的精神价值,选择积极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潮流,决定适应现实。
三、孤独可怜的知识分子晏之鹤
晏之鹤属于消极的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了这个时代孤独的可怜的知识分子。晏之鹤作为社会新人的时候,他被市场经济的洪流所震撼,他傲慢的知识分子的性格逐渐消退,直到它最终被残酷的现实所驯服。明白一切的晏之鹤无法再踏入社会中,因此他选择作为旁观者接受这个社会中的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像晏之鹤这样的知识分子。
晏之鹤初入社会的时候曾是前省卫生厅的特助,晏之鹤与曾经的池大为一样高贵、桀骜、不愿投降,甚至比池大为更严重。可以想象这种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触了领导的眉头,晏之鹤的生活也开始走下坡路。等到他年纪大了,变成了一个连办公室都没有的普通的书记员,他的生活孤独、贫穷,成为机构里一个著名的闲人。他一生都在机构图书馆里下棋,由于不确定晏之鹤的职位和头衔,人们都不知道该叫他什么。“我和大厅里一个著名的闲人晏之鹤坐在左边,二十年前,他在大厅里是一支钢笔,然后摔倒了,尽管近年来他有桌子,但他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人们下棋,但是没人叫他的名字。身为旁观者的晏之鹤通过20多年的经验见证了一切,渗透了社会,严峻的现实生活和他人生中失败的教训使晏之鹤能够充分理解他以前的主张有多毫无意义,并意识到即使是知识分子,也只能顺应潮流。晏之鹤意识到世界的真理永远不会从原则开始,利益才是真实的。
四、理想破灭的知识分子胡一兵、刘跃进
作为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又是新闻专业的胡一兵,毕业之后在省内的电视台做记者,武大毕业的刘跃进是哲学专业出身,毕业之后选择就职于华中师范大学做老师,这两人相比胡一兵更靠近现实,也正因此,胡一兵反而更早的看清现实。胡一兵的态度是了解现实才能真正生存下去,在跟自身实际情况做结合之后发现自己跟池大为的状态类似,满腹牢骚。而此时的刘跃进还处于知识分子不愿屈服,没认清现状的情况。
胡一兵一直被现实统治,而刘跃进仍然有幻想。但不久之后,连刘跃进都投降了。当刘跃进遇见美丽的少女凌若云后,决定让她从一个小地方搬到省会成为文员,但凌若云并没有接受仅仅作为一名文员的命运,无论丈夫如何反对,她都选择去一家外企工作,工资是比丈夫刘跃进还高。乘坐高级汽车来回行驶八九次。劉跃进强调精神价值,凌若云十分重视物质利益,刘跃进认为自己是群众的精神导师,但他没有跟随妻子保持进步,两者的分离导致情感崩溃,关系陷入危机。刘跃进在爱情,婚姻或教育的影响下对这个时代有了新的认识,他的思想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巨大的革命性变化,最终屈服于金钱。
刘跃进的退让和妥协不单单是表面上看来那么简单,刘跃进代表了1990年前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对于接济天下方面的精神崩溃。他在文章中提到:“我一直认为,学者的自然使命是承担世界责任,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感觉,然后为世界忧虑。但经过多年的回顾 ,我是白人,您说了什么,您写了什么,您做了什么,这意味着您没有说,没有写,没有做。它在世界上应该做什么,以及永远不会因为谁而走另一条路。胡一兵说得对,在一个重视权力和金钱的社会中,谁说过,谁会听你说话?这就是天数啊!”失去信心是因为自身的理想抱负和精神沦陷。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孔子死了”的思想,“孔子死了”不单单是口头上那么简单,而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现状和事态变故的再认识。刘跃进说:“我对知识分子非常失望,也对自己感到失望。时代已经改变了古代读者面对着整个世界,但是今天,他们只面对着自己渺小而可怜的角落。这个世界已经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力量割断了,它们仍然存在,但是他们不再具有神圣感,他们不认为有必要为这个可怜的角落牺牲自己,像泥泞的公牛那样牺牲。我放松了,我应该为自己谋福利。”因此,池大为选择了放弃,胡一兵和刘跃进也没有幸免。胡一兵从记者变成商人,而刘跃进不再选择成为精神导师,而是成为金钱欺诈的作家。他们两个的转变反映了他们理想的破坏。
结论
丁小槐进入社会就熟知溜须拍马,察言观色。晏之鹤在过了气之后才洞悉人情世故、官场利害。胡一兵成了一位投机取巧的商人,池大为变成了一位拥有实权的政客,刘跃进也为三万块钱放下了世界,写起了庸俗色情小说。阎真笔下的众多知识分子人物形象在情愿或不情愿中迷失了自我,走进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历史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人物形象的人格意识和责任意识正在淡化,内心坚守的信念开始动摇,甚至崩溃。正如阎真所说:“我力争写出普通知识分子人物形象日常生活中那种宿命性的同化力量,它以合情合理不动声色的强制性,逼使每一个人就范,使他们失去知识分子的身份变成一个个仅仅活着的个体,虚无主义者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贾平凹. 废都[M]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3.
[2]阎真. 沧浪之水[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3]邢小利. 当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境遇与精神状况[J] . 文艺争鸣, 2018, (3) .
[4]齐成民.沧浪之水与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选择[J] . 文艺争鸣, 2019, (3)
[5]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1999.
关键词:《沧浪之水》;人物形象;知识分子;精神特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306
一、从“看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到“捡芝麻”的池大为
池大为,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生于中国传统教育环境中,从一开始就坚持传统价值观,坚决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最终却受到了权力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使他需要面对现实生活,改变原始态度,顺应世俗。
(一)对抗
池大为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从小就坚守着中国数千年来的文人生活和价值取向。他的父亲一生济世救人,却一再遭受迫害,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妻子去世,悲惨一世。然而他却说:“我注定要为世界而活,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这是我的命运,我别无选择”。这位知识分子以苍生为己任,不屑与追求物欲的“猪人”为伍。
大学时,池大为和他的同班同学胡一兵和刘跃进去农村学习了20多天,并向国务院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担心国家的命运,关心国家的未来;当他们看到中国队在足球比赛中获胜时,高唱国歌,举行了“三二之夜”校园游行,并大喊“统一与复兴中国”,这都加强了池大为对世界的责任和信念。池大为在爱上徐小曼的过程中放弃了恋爱关系,因为他不想看到徐小曼的高傲,也不想根据徐小曼的目标将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他血管中流淌的鲜血决定了他的生命,即使徐小曼,这个自己心中女神级别的人物也无法扭曲自己。池大为之所以没有留在校园,是因为他拒绝去对姜教授阿谀奉承。池大为是一个聪明的人,外界环境并没有影响池大为对于传统价值观的认可态度。
进入当地卫生部门后的头6年,池大为仍然坚持这一清高的态度。在与屈文琴交谈时,屈文琴总是教池大为分析利弊、左右逢源并思考自己的未来。前期,池大为对屈文琴的处事风格抱持着反对的态度。后来池大为遇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董柳,他们便接结了婚,不久后董柳就怀孕了。然而,儿子出生后,由于父亲的责任,池大伟开始经历生存的压力,生活使池大为的思想逐渐放松,使他对传统价值观的主张放松和瓦解。
(二)妥协
从儿子的“烫伤事件”开始,池大为逐渐放弃了对传统价值观的遵守,他体会到了一届普通员工无钱无势的艰辛,了解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力量孱弱,致使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做父亲的资格。池大为意识到只有金钱和权力才能被社会认可,只有金钱和权力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对于我的妻子和孩子们,我必须奋斗,我肩负着不可回避的责任,现实中没有诗意的空间,只有真实到残酷的存在,我只能面对它。”
为了改变现存的困境,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池大为放弃了传统价值观、尊严和个性,学会了忍辱负重、妥协、望风而下、趋炎附势。池大为以儿子的名义杀死了自己的骄傲。然后,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操作来达到自身的目的获取利益,池大为在这个时期的举动是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具体事例如下:池大為背叛了他的同事尹玉娥,打破了舒少华对马云导演签署的计划,并按照马云的指示陷害了舒少华。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池大为获得了马主任的信任,成为他的“值得信赖的人”。由此开始在公务员队伍中平稳上升。他从部门主管、副处长最后升为副总监。同样在马厅长的连任的问题上,他选择站队马厅长,被提升为了二把手。池大为的尊严和成功经验带来力量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池大为最终从传统价值观下的文人转向时代需要的官僚“人才”。
池大为最终回到家中时,在父亲的坟墓前烧掉了《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这一举动体现着池大为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最后妥协,象征着无法继承父辈理想的挫败,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知识分子最终放弃了良知,丧失了身份,放弃了精神信仰,选择了世俗生活。
池大为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也是知识分子精神变革的标志性人物。在“看着繁星点点的天空”时期,池大为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权力高于一切。 池大为所属圈子的核心是马厅长,成功者将繁荣,反对者将失业。但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池大为似乎觉得世界只有黎民生计大事,其他一切都是“臭虫”和“芝麻”。星星是世界,是人类的历史,芝麻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一切。但是现实生活是由这些“芝麻”组成的,池大为对“芝麻”的无限烦恼感到尴尬。正是这种“芝麻”迫使池大为降低了傲慢的头,并逐渐从“看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变成了“捡芝麻”。
总的来看,池大为的价值观从坚持传统知识分子的心比天高蜕变到现实生活的脚踏实地,现实的打击让他逐渐成长为懂得生存之道的人。池大为投降于世俗力量和命运,投降是困难的,因为这种投降就是投降精神和意志,投降价值观。也就是说,在轮回和重生中,必须彻底杀死自己,灵魂必须深深地爆炸。投降前,达则兼济天下是池大为的处世思想,但由于现实并没有提供表达理想的空间,他的生活陷入困窘。投降后,他的行动是清醒的,池大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和行为方式都是认可的,但由于很多时候跟传统知识分子的处事态度是相悖的这让池大为在精神上感到困惑,现实与理想的不调和是一种挣扎与折磨。
二、积极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潮流的丁小槐
丁小槐和池大为如正反两面。这个人物在《沧浪之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实际上,每次都作为反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诸如丁小槐这样的物质欲望高涨的人中,代表了某些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自从丁小槐进入社会以来,人情冷暖、世态凉薄都直观的冲击着丁小槐,他也迅速的适应了社会的现实面,并且逐渐精通了市场的规则和政治规则,作为反派积极追随时代潮流,追随世界潮流。
丁小槐是大学毕业生,毕业于医学院,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丁小槐的祖先出生于农村,几代人都是贫穷的农民,靠自己的奋斗走出大山。他的责任是将整个家庭带出贫穷的山谷,致富并改善个人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个目的,任何事情他都可以去做,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池大为向办公室汇报时,丁小槐表现得十分傲慢。为了督促池大为,丁小槐眼神轻蔑、语带讥讽。丁小槐得知池大为有马厅长撑腰之后,他立刻改变了脸:“这个年轻人等了很久,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到门口见我”。这种行为与以前的行为之间的区别确实令人惊讶,可以说丁小槐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在调查中药市场时,为了取悦领导人,他没有区分真伪,甚至鱼目混珠。丁小槐在安南地区检查期间更换了豆浆、洗了袜子、学习围棋技艺等方面都表现出他的趋炎附势。丁小槐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就是这种方式,他自己也很清楚。显然,这种人际交往可以满足人际关系的需求。 丁小槐意识中的知识尊严,良知和道德问题都是钱。在他的认知中,生存是硬道理,可以放弃一切原则和责任,包括人的尊严,而丁小槐看不到知识分子的精神。丁小槐可恶,池大为对丁小槐非常鄙视,但丁小槐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坚强的幸存者。他成功地升迁到了处长职位,分配到了两间卧室和一个客厅的屋子,给媳妇重新安排了工作,让自己的妹妹去售卖饭票,安排弟弟去做卫生厅的警卫,丁小槐根基稳了,也得到尊重,这就是现实,丁小槐抓住资本竞争的力量,为满足物质需要,丧失了原有的精神价值,选择积极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潮流,决定适应现实。
三、孤独可怜的知识分子晏之鹤
晏之鹤属于消极的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了这个时代孤独的可怜的知识分子。晏之鹤作为社会新人的时候,他被市场经济的洪流所震撼,他傲慢的知识分子的性格逐渐消退,直到它最终被残酷的现实所驯服。明白一切的晏之鹤无法再踏入社会中,因此他选择作为旁观者接受这个社会中的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像晏之鹤这样的知识分子。
晏之鹤初入社会的时候曾是前省卫生厅的特助,晏之鹤与曾经的池大为一样高贵、桀骜、不愿投降,甚至比池大为更严重。可以想象这种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触了领导的眉头,晏之鹤的生活也开始走下坡路。等到他年纪大了,变成了一个连办公室都没有的普通的书记员,他的生活孤独、贫穷,成为机构里一个著名的闲人。他一生都在机构图书馆里下棋,由于不确定晏之鹤的职位和头衔,人们都不知道该叫他什么。“我和大厅里一个著名的闲人晏之鹤坐在左边,二十年前,他在大厅里是一支钢笔,然后摔倒了,尽管近年来他有桌子,但他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人们下棋,但是没人叫他的名字。身为旁观者的晏之鹤通过20多年的经验见证了一切,渗透了社会,严峻的现实生活和他人生中失败的教训使晏之鹤能够充分理解他以前的主张有多毫无意义,并意识到即使是知识分子,也只能顺应潮流。晏之鹤意识到世界的真理永远不会从原则开始,利益才是真实的。
四、理想破灭的知识分子胡一兵、刘跃进
作为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又是新闻专业的胡一兵,毕业之后在省内的电视台做记者,武大毕业的刘跃进是哲学专业出身,毕业之后选择就职于华中师范大学做老师,这两人相比胡一兵更靠近现实,也正因此,胡一兵反而更早的看清现实。胡一兵的态度是了解现实才能真正生存下去,在跟自身实际情况做结合之后发现自己跟池大为的状态类似,满腹牢骚。而此时的刘跃进还处于知识分子不愿屈服,没认清现状的情况。
胡一兵一直被现实统治,而刘跃进仍然有幻想。但不久之后,连刘跃进都投降了。当刘跃进遇见美丽的少女凌若云后,决定让她从一个小地方搬到省会成为文员,但凌若云并没有接受仅仅作为一名文员的命运,无论丈夫如何反对,她都选择去一家外企工作,工资是比丈夫刘跃进还高。乘坐高级汽车来回行驶八九次。劉跃进强调精神价值,凌若云十分重视物质利益,刘跃进认为自己是群众的精神导师,但他没有跟随妻子保持进步,两者的分离导致情感崩溃,关系陷入危机。刘跃进在爱情,婚姻或教育的影响下对这个时代有了新的认识,他的思想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巨大的革命性变化,最终屈服于金钱。
刘跃进的退让和妥协不单单是表面上看来那么简单,刘跃进代表了1990年前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对于接济天下方面的精神崩溃。他在文章中提到:“我一直认为,学者的自然使命是承担世界责任,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感觉,然后为世界忧虑。但经过多年的回顾 ,我是白人,您说了什么,您写了什么,您做了什么,这意味着您没有说,没有写,没有做。它在世界上应该做什么,以及永远不会因为谁而走另一条路。胡一兵说得对,在一个重视权力和金钱的社会中,谁说过,谁会听你说话?这就是天数啊!”失去信心是因为自身的理想抱负和精神沦陷。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孔子死了”的思想,“孔子死了”不单单是口头上那么简单,而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现状和事态变故的再认识。刘跃进说:“我对知识分子非常失望,也对自己感到失望。时代已经改变了古代读者面对着整个世界,但是今天,他们只面对着自己渺小而可怜的角落。这个世界已经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力量割断了,它们仍然存在,但是他们不再具有神圣感,他们不认为有必要为这个可怜的角落牺牲自己,像泥泞的公牛那样牺牲。我放松了,我应该为自己谋福利。”因此,池大为选择了放弃,胡一兵和刘跃进也没有幸免。胡一兵从记者变成商人,而刘跃进不再选择成为精神导师,而是成为金钱欺诈的作家。他们两个的转变反映了他们理想的破坏。
结论
丁小槐进入社会就熟知溜须拍马,察言观色。晏之鹤在过了气之后才洞悉人情世故、官场利害。胡一兵成了一位投机取巧的商人,池大为变成了一位拥有实权的政客,刘跃进也为三万块钱放下了世界,写起了庸俗色情小说。阎真笔下的众多知识分子人物形象在情愿或不情愿中迷失了自我,走进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历史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人物形象的人格意识和责任意识正在淡化,内心坚守的信念开始动摇,甚至崩溃。正如阎真所说:“我力争写出普通知识分子人物形象日常生活中那种宿命性的同化力量,它以合情合理不动声色的强制性,逼使每一个人就范,使他们失去知识分子的身份变成一个个仅仅活着的个体,虚无主义者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贾平凹. 废都[M]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3.
[2]阎真. 沧浪之水[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3]邢小利. 当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境遇与精神状况[J] . 文艺争鸣, 2018, (3) .
[4]齐成民.沧浪之水与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选择[J] . 文艺争鸣, 2019, (3)
[5]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