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总的来说就是培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的材料,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最终通过一系列验证措施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研究
现阶段教育目标除了知识的传授、价值观的构建、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多强调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强调学生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课程。教师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这门课程当下教学研究的方向。通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程的特点,进而展开讨论,明确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拓展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快速判断环境,适应环境,分析环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处于一种环境不确定、形势不明朗的局面,这种时候探究能力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是什么时间,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地点,需要做哪些该做的事情,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培养学生时期的探索能力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大部分成年人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幼年探索能力的缺乏,导致他们失去了主动探索、判断与决策的能力。很多人的成长都伴随着这样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很多决定在学生时期都是由家长或教师拍板。对于很多事情,学生习惯听从,擅长执行,这导致他们步入社会后,在无人引导做决定时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职场竞争能力下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快,知识传播途径广,人们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研发深入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及知识获取手段。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学生阶段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其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能够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所需人才的积累奠定基础。各地方由于前期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偏向于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小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应变能力不足。这也间接回答了很多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小学生基础很好,但是在大学阶段竞争力很弱?”等。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从娃娃抓起。”同样,培养探索能力也要从小学阶段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为孩子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让孩子具备后期发展所需要的判断形势、决断对策的能力,以便在将来所从事的岗位上发挥探索精神、开拓意识,为祖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程的特点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打造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等,教学原则主要是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劳动技术传授相结合,将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实践劳动相结合,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融合,以及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教学实践内容等,教学形式主要是根据课本内容来合理安排教学实践。
新课程对课本内容、教学体系等进行了改变,例如进行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计:在融入数学、化学、地理等科目的同时,添加了环保、法律、经济及审美等知识要素,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拓宽了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空间:引入了简单的技术设计以及技术产品的讲解,同时拓展了课程内容所涵盖的技术品种及数目,注重技术实验、应用的过程等。完善了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实际的物化作品为主,以作品的设计理念、完成思路为辅,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及动手的能力。
教师可以有效抓住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即注重思考、探索与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与能力共提高的原则,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索能力的培养,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三、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基于前期的探索、总结,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程的特点对于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促进意义,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2]。
(一)在课堂中给学生探究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调整、转换自己的角色,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探索空间。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根据课本及教案向学生讲解知识点,而学生埋头奋笔疾书,完善笔记,课堂时间紧凑,课堂气氛紧张。这种授课模式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并且由于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接收效果并不理想。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转变自己的授课思路:以基本知识讲解为基础,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为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设想,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构建思考的方式并养成良好的探究、思考习惯。
(二)搭建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对于在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來说,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是前提条件,兴趣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基础。要让学生不对该课程产生枯燥无味的感受,教师可以多一些创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好奇心[3]。
例如,在纸工制作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纸的分类、用途及我国造纸术的发展,让学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接着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纸类材料并讲述其材质特点及在生活、工作中的用途。在学生了解与思考后,教师进一步讲解纸工的基本技法,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步骤展开纸工练习。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纸工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对作品的构造、形状及特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接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创作情景,询问学生:“大家有没有为我们生活的家添置过什么用品?如果没有,那么今天纸工课堂将为你们提供一个机会。我们可以亲自动手,为家里面增添一件手工纸制用品,可以是一件艺术欣赏品用来美化家庭环境,也可以是盛放杂物的纸制器具,如抽纸盒、临时弃物储存盒等,作为送给家的礼物。”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对纸工展开探索,进一步了解纸工的制作步骤及技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产生探究兴趣,继而加快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布置实践作业,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
实践作业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而且是对课堂学习成果的检测与拓展应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方式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实践探究活动,以探究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打造优质劳动技术课堂。教师一方面需要注重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践作业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室内的动手制作作业,另一部分是室外的劳动教育活动。教师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提供不一样的作品,不对学生进行负面打击批评。布置具有创造、思考、探索价值的实践作业,在提高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探索能力。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实践作业的成果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学生实践创作的兴趣。
(四)改进教学评价,分享探究成果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内心根深蒂固的需求,在新课标体系下,劳动与技术课程教育评价也侧重于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重视过程、结果评价的同步进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关注点。积极正向的评价可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调动和激发。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及時肯定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以鼓励、褒扬的教学评价为侧重点,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悟,也就是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应仅以结果而论,而应重视整个过程的跟踪、观察与评估,包括学习过程的设计、劳动习惯、学习态度等。对于操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均突出的学生,应给予赞赏,并对其动手、动脑过程中主动探究所获经验进行关注、认可,鼓励其在班级内分享,营造积极探究、全面发展的课堂氛围,让不同性格与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收获积极的评价,保持积极的学习、劳动态度,感受主动探究收获知识这一过程中的乐趣,从而为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一方面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特定的教学方法,根据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特点来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总之,无论是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还是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教师都需要紧跟教育改革发展的脚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王敏丽.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措施[J].考试周刊,2020(38):9-10.
李春兰.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222-223.
李大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349.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研究
现阶段教育目标除了知识的传授、价值观的构建、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多强调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强调学生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课程。教师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这门课程当下教学研究的方向。通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程的特点,进而展开讨论,明确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拓展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快速判断环境,适应环境,分析环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处于一种环境不确定、形势不明朗的局面,这种时候探究能力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是什么时间,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地点,需要做哪些该做的事情,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培养学生时期的探索能力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大部分成年人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幼年探索能力的缺乏,导致他们失去了主动探索、判断与决策的能力。很多人的成长都伴随着这样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很多决定在学生时期都是由家长或教师拍板。对于很多事情,学生习惯听从,擅长执行,这导致他们步入社会后,在无人引导做决定时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职场竞争能力下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快,知识传播途径广,人们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研发深入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及知识获取手段。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学生阶段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其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能够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所需人才的积累奠定基础。各地方由于前期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偏向于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小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应变能力不足。这也间接回答了很多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小学生基础很好,但是在大学阶段竞争力很弱?”等。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从娃娃抓起。”同样,培养探索能力也要从小学阶段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为孩子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让孩子具备后期发展所需要的判断形势、决断对策的能力,以便在将来所从事的岗位上发挥探索精神、开拓意识,为祖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程的特点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打造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等,教学原则主要是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劳动技术传授相结合,将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实践劳动相结合,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融合,以及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教学实践内容等,教学形式主要是根据课本内容来合理安排教学实践。
新课程对课本内容、教学体系等进行了改变,例如进行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计:在融入数学、化学、地理等科目的同时,添加了环保、法律、经济及审美等知识要素,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拓宽了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空间:引入了简单的技术设计以及技术产品的讲解,同时拓展了课程内容所涵盖的技术品种及数目,注重技术实验、应用的过程等。完善了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实际的物化作品为主,以作品的设计理念、完成思路为辅,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及动手的能力。
教师可以有效抓住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即注重思考、探索与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与能力共提高的原则,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索能力的培养,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三、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基于前期的探索、总结,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程的特点对于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促进意义,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2]。
(一)在课堂中给学生探究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调整、转换自己的角色,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探索空间。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根据课本及教案向学生讲解知识点,而学生埋头奋笔疾书,完善笔记,课堂时间紧凑,课堂气氛紧张。这种授课模式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并且由于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接收效果并不理想。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转变自己的授课思路:以基本知识讲解为基础,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为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设想,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构建思考的方式并养成良好的探究、思考习惯。
(二)搭建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对于在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來说,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是前提条件,兴趣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基础。要让学生不对该课程产生枯燥无味的感受,教师可以多一些创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好奇心[3]。
例如,在纸工制作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纸的分类、用途及我国造纸术的发展,让学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接着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纸类材料并讲述其材质特点及在生活、工作中的用途。在学生了解与思考后,教师进一步讲解纸工的基本技法,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步骤展开纸工练习。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纸工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对作品的构造、形状及特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接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创作情景,询问学生:“大家有没有为我们生活的家添置过什么用品?如果没有,那么今天纸工课堂将为你们提供一个机会。我们可以亲自动手,为家里面增添一件手工纸制用品,可以是一件艺术欣赏品用来美化家庭环境,也可以是盛放杂物的纸制器具,如抽纸盒、临时弃物储存盒等,作为送给家的礼物。”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对纸工展开探索,进一步了解纸工的制作步骤及技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产生探究兴趣,继而加快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布置实践作业,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
实践作业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而且是对课堂学习成果的检测与拓展应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方式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实践探究活动,以探究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打造优质劳动技术课堂。教师一方面需要注重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践作业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室内的动手制作作业,另一部分是室外的劳动教育活动。教师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提供不一样的作品,不对学生进行负面打击批评。布置具有创造、思考、探索价值的实践作业,在提高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探索能力。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实践作业的成果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学生实践创作的兴趣。
(四)改进教学评价,分享探究成果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内心根深蒂固的需求,在新课标体系下,劳动与技术课程教育评价也侧重于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重视过程、结果评价的同步进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关注点。积极正向的评价可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调动和激发。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及時肯定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以鼓励、褒扬的教学评价为侧重点,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悟,也就是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应仅以结果而论,而应重视整个过程的跟踪、观察与评估,包括学习过程的设计、劳动习惯、学习态度等。对于操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均突出的学生,应给予赞赏,并对其动手、动脑过程中主动探究所获经验进行关注、认可,鼓励其在班级内分享,营造积极探究、全面发展的课堂氛围,让不同性格与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收获积极的评价,保持积极的学习、劳动态度,感受主动探究收获知识这一过程中的乐趣,从而为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一方面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特定的教学方法,根据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特点来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总之,无论是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还是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教师都需要紧跟教育改革发展的脚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王敏丽.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措施[J].考试周刊,2020(38):9-10.
李春兰.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222-223.
李大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