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医改的深入和会计与统计核算领域日益信息化,如何培养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构建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新体系的意义、专业职业目标和素质结构要求、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医药院校 会计与统计核算 专业课程体系 探讨
1 构建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新体系的意义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素质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无论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还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战略的实施,都形成了对会计与统计核算人才的巨大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从医改角度来看,随着医改的深入,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和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没有专职的财务和统计人员,造成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和统计报表不够准确的现象,难以适应深化医改的需要。因此,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会计和统计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促进医疗经费合理使用,造福广大民众,构建和谐社会。
2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职业目标和素质要求
2.1 职业培养目标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职业培养目标是以会计、统计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于区域医药卫生领域企事业为宗旨,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通过产学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与统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既能用手工方法处理日常业务,又能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与统计核算,并能胜任查账、纳税、财务管理、市场调研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2 素质结构要求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有以下要求:一是学生应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健康体魄、良好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要求通过全国高职高专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四是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了解医疗卫生单位和医药企业的业务情况。五是具有账务处理能力和财务控制管理能力,掌握财务分析与管理的方法,领会各种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六是具有税务处理能力,掌握企业各项税收核算与合理筹划的方法、税务报送的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七是具有统计核算能力,掌握企业统计核算的流程、内容与方法,领会各种不同统计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八是具有市场调研能力,掌握市场调查设计与实施的程序与方法,熟练调研数据分析处理以及相关统计软件的操作。
3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构想
3.1 课程设计思路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宽泛、适应力强、前景广阔。可定位为以下岗位(群):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医药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也可在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从事会计(出纳会计、核算会计、总账会计等)和统计(统计调查、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等相关业务岗位。有的岗位工作任务还要求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
学习领域设置,即课程设置,应以会计职业岗位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平台,并以胜任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所开设的课程是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而财务管理岗位开设的课程是会计拓展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针对审计岗位增设的课程是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3.2 主要课程说明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主干学科有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卫生管理学基础、医疗保险学、医药电子商务、统计学原理与卫生统计软件、会计学原理、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3 课程体系构成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成包含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包含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和专业综合能力四个模块;而文化课程包含有文化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公共英语》、《公共关系学》和《商务礼仪》等。具体的“教学时间进程表”和“任选课安排教学时间分配表”等,限于篇幅从略。
3.4 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重心在于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与统计工作技能:①在技能学习模块中,尽量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技能训练模块中,教师要锻炼自己,提升充分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活动掌控能力,完成技能指导者和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③在技能运用模块中,应该注意加强对活动开展必要程度的分析,并通过设置合理的考核方法,激励学生自觉完成实训任务。此外,教师还要探讨相关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力求达到实际、实用和实效。
4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教学实施保障
4.1 教学团队保障
建立“团队队长总管、所在院系主管、团队骨干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各级分工明确、有机协调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主力军、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军,造就学历、年龄、学缘和职称等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集团军”的作用,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协同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4.2 机制制度保障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物质保障,使教学团队更有生机和活力、运行体制更健全、运行管理更顺畅,在教学、科研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实现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
4.3 质量监控保障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TQC)加强教学管理,以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为依据,以质量监控为重点,以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与调控为主要内容,对教学全过程的运行情况及效果实行全面、系统和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反馈和调控。
5 结束语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载体,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来完成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构建,因而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医改的深化和卫生信息化迅速发展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唐莹.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实践教学调查研究[J].科教纵横,2010(11).
[2]祁金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1(18).
[3]杜文平.浅谈高校统计与会计的优势互补[J].浙江统计,2008(03).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适应卫生服务需求的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WZ2011JA02) 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蒋翔(1963-),男,广西人,管理系主任,卫生管理运筹学教授。
关键词:高职医药院校 会计与统计核算 专业课程体系 探讨
1 构建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新体系的意义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素质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无论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还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战略的实施,都形成了对会计与统计核算人才的巨大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从医改角度来看,随着医改的深入,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和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没有专职的财务和统计人员,造成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和统计报表不够准确的现象,难以适应深化医改的需要。因此,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会计和统计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促进医疗经费合理使用,造福广大民众,构建和谐社会。
2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职业目标和素质要求
2.1 职业培养目标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职业培养目标是以会计、统计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于区域医药卫生领域企事业为宗旨,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通过产学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与统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既能用手工方法处理日常业务,又能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与统计核算,并能胜任查账、纳税、财务管理、市场调研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2 素质结构要求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有以下要求:一是学生应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健康体魄、良好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要求通过全国高职高专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四是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了解医疗卫生单位和医药企业的业务情况。五是具有账务处理能力和财务控制管理能力,掌握财务分析与管理的方法,领会各种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六是具有税务处理能力,掌握企业各项税收核算与合理筹划的方法、税务报送的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七是具有统计核算能力,掌握企业统计核算的流程、内容与方法,领会各种不同统计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八是具有市场调研能力,掌握市场调查设计与实施的程序与方法,熟练调研数据分析处理以及相关统计软件的操作。
3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构想
3.1 课程设计思路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宽泛、适应力强、前景广阔。可定位为以下岗位(群):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医药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也可在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从事会计(出纳会计、核算会计、总账会计等)和统计(统计调查、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等相关业务岗位。有的岗位工作任务还要求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
学习领域设置,即课程设置,应以会计职业岗位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平台,并以胜任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所开设的课程是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而财务管理岗位开设的课程是会计拓展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针对审计岗位增设的课程是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3.2 主要课程说明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主干学科有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卫生管理学基础、医疗保险学、医药电子商务、统计学原理与卫生统计软件、会计学原理、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3 课程体系构成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成包含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包含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和专业综合能力四个模块;而文化课程包含有文化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公共英语》、《公共关系学》和《商务礼仪》等。具体的“教学时间进程表”和“任选课安排教学时间分配表”等,限于篇幅从略。
3.4 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重心在于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与统计工作技能:①在技能学习模块中,尽量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技能训练模块中,教师要锻炼自己,提升充分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活动掌控能力,完成技能指导者和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③在技能运用模块中,应该注意加强对活动开展必要程度的分析,并通过设置合理的考核方法,激励学生自觉完成实训任务。此外,教师还要探讨相关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力求达到实际、实用和实效。
4 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教学实施保障
4.1 教学团队保障
建立“团队队长总管、所在院系主管、团队骨干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各级分工明确、有机协调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主力军、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军,造就学历、年龄、学缘和职称等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集团军”的作用,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协同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4.2 机制制度保障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物质保障,使教学团队更有生机和活力、运行体制更健全、运行管理更顺畅,在教学、科研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实现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
4.3 质量监控保障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TQC)加强教学管理,以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为依据,以质量监控为重点,以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与调控为主要内容,对教学全过程的运行情况及效果实行全面、系统和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反馈和调控。
5 结束语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载体,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来完成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构建,因而高职卫生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医改的深化和卫生信息化迅速发展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唐莹.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实践教学调查研究[J].科教纵横,2010(11).
[2]祁金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1(18).
[3]杜文平.浅谈高校统计与会计的优势互补[J].浙江统计,2008(03).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适应卫生服务需求的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WZ2011JA02) 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蒋翔(1963-),男,广西人,管理系主任,卫生管理运筹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