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2019年初带领团队进行“小学生坚持每日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从培养小学生养成每日课外阅读的习惯入手,注重学生长久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生 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综观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笔者从2019年初带领团队开始进行课题研究。课题从“好读”“会读”“久读”三个维度展开研究,从兴趣、方法、坚持三个方面着手。“久读”即坚持每日阅读课外书,成为本课题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关键点。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养成“久读”的习惯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多点面激趣
兴趣是内发性的最积极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引导工作,适度增加阅读时间,拓展空间,把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转变为自觉的、持久的阅读兴趣。
(一)确保阅读时间——点
读书需静心,需要一个相对充足且固定的时间。在学校,教师应根据作息,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或者阅览室阅读。可以是下午学生到校至上课这段时间的“午读”,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后的“暮读”。课题组有位语文老师坚持每周二下午放学后让学生在教室安静地阅读课外书30分钟,并自己或者安排家长志愿者陪伴阅读。充满阅读氛围的教室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养成“久读”习惯的重要开始。
教师还可以作业或者小任务的形式布置学生每天在家阅读的时长,并根据年级的不同,作相应调整。
(二)营造阅读空间——点
空间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教室里一个有趣的读书角,随处可见的阅读板块展示、竞争、表彰……无形中就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家庭中更需要一个阅读空间。教师可以动员家长营造一个温馨的“阅读角”。并不一定要端坐于书桌前,能照见阳光的角落,柔软的靠枕和坐垫,席地而坐即可。内在阅读的需求在这样的空间中慢慢生长。
(三)尊重阅读个性——面
课外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创设开放的读书精神环境,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书籍。
如果学生挑选了动漫类的书籍阅读,教师和家长不必着急否定,建议大家抽空浏览一下他们手中的书籍,寻找契机,巧妙引导,将其阅读兴趣迁移到有益的课外书籍上,也润物无声地教会他们如何选择书籍。
一开始不必强求阅读的效果,不需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只要他们从一本书中读懂一个道理,学会一些词,记住几句话,就是有效的阅读。不要让笔记、摘抄类的“阅读负担”在起始阶段就击退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多方法指导
将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久读”的基本要领。
(一)分层要求
儿童阅读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发展性特点。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分层要求: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着重提升其阅读质量;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着重树立其阅读信心。
(二)分阶段指导
对于不同年段的学生,可以分阶段并结合课内学习,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一、二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阅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篇章后,让他们说说:“我读了哪本书或文章,我新认识了哪些字,我记得书里这样几句话,我喜欢、我觉得……”诸如此类的句子,不仅仅是对他们阅读效果的检查,也明确了阅读的方向和方法。
三、四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时,教他们边读边想象,用画笔画出自己阅读的内容,给自己喜欢的主人公设计名片,简单写一写书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人或事等。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续写故事,或者学做批注。
五、六年级就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阅读能力的提升来指导。比如根据五年级的“推荐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六年级的“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写作品梗概”等设计阅读任务,进行方法指导及质量的反馈。绘画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引导其将一本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画成连环画,这种成就感将会激励他们在课外书的阅读中不断前行。
三、多形式内驱
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都是为了培养坚持每天读课外书的内驱动力,只有产生内驱动力,阅读才可能成为自觉行为,这是“久读”的重要动力。
(一)活动内驱
低年级的“閱读存折”,读完一本书,在存折里“存”上一本书,比金钱更珍贵;“亲子阅读表演”,读的演的不仅仅是书,是家庭的欢乐和幸福;“故事爸爸(妈妈)”来班级讲故事,学生喜欢听,才会喜欢看;“书香家庭”的评比,比的不仅是小孩,也有大人……
中高年级成立“书友队”,好朋友一起共读共论一本书,乐在其中;班级或者年级的“好书漂流”,让好书流进每个学生心田;读书推荐会、交流会提升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课前的“新闻发言人”,让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阅读之星”月评,激励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主题知识竞赛,赛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在海量阅读后,指导学生自己写书……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就有几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家长的协助、学校的支持下,印制自己的书,并在全市中小学签名售书、赠书,引起很大反响。可想而知,课外阅读已经渗入这些小作家的骨髓中,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许就在其中。
(二)评价内驱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组织每次的课外阅读活动,都要及时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加上表彰、展演等多形式评价,将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融为一体,能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内驱动力。
四、多途径持续
培养小学生坚持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的阵地不仅仅在学校,家庭也是主阵地之一。家校合作,可在家庭中营造书香氛围,“大手牵小手”发挥家长的榜样及督促作用。
(一)“言传”不如“身教”
笔者遇到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不爱读书而苦恼,见到老师总是大诉苦水。每每遇到此事,笔者总会问家长一个问题:“您在家里看书吗?”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不看。”大人一回家就捧着手机刷不停,为何要求孩子静静地在一旁看书呢?
所以,“言传”不如“身教”,与其苦口婆心,一味抱怨,不如也安静地在孩子身边捧起一本书,家庭阅读氛围就是从这小小的举动、小小的坚持开始的。
“身教”的作用在班级也同样重要。阅读时间,教师捧着一本书,学生们自会静心看书。笔者的班级六年级时每天下午都有一节20分钟的阅读课。笔者爱看《读者》,于是这个时间段都带着这本杂志出现在教室,学生读学生的,笔者也专心地看自己的。一次课间,笔者走进教室,发现好几个学生都捧着《读者》津津有味地读着……这才猛然意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督促必不可少
小学生的学习有反复性这一特点,要想做到坚持每日读课外书,家长的及时督促尤为重要。毕竟家庭的阅读氛围较之学校会有一些差距,而这块“短板”就必须使用督促这种方法来补齐,这是为“久读”做好持续性保障。
(三)家庭活动“续航”
家庭的阅读活动对于活跃家庭气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力“续航”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家庭外出,可以让孩子看风景背应景的古诗词;参观历史博物馆,可以给孩子讲历史故事,或者鼓励孩子说自己知道的历史故事,甚至当场上网查阅相应的历史事件;爸爸妈妈和孩子赛读,比一比一学期谁读的书多……家庭阅读活动是融化在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中的,不需要策划、筹备,需要的是爸爸妈妈们的阅读意识和智慧。
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总之,我们会竭尽力量让“课外阅读”这盏明灯照亮每位学生,照亮每间教室,照亮每个家庭,照亮每个角落,照亮不同的“人生”……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生 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综观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笔者从2019年初带领团队开始进行课题研究。课题从“好读”“会读”“久读”三个维度展开研究,从兴趣、方法、坚持三个方面着手。“久读”即坚持每日阅读课外书,成为本课题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关键点。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养成“久读”的习惯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多点面激趣
兴趣是内发性的最积极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引导工作,适度增加阅读时间,拓展空间,把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转变为自觉的、持久的阅读兴趣。
(一)确保阅读时间——点
读书需静心,需要一个相对充足且固定的时间。在学校,教师应根据作息,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或者阅览室阅读。可以是下午学生到校至上课这段时间的“午读”,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后的“暮读”。课题组有位语文老师坚持每周二下午放学后让学生在教室安静地阅读课外书30分钟,并自己或者安排家长志愿者陪伴阅读。充满阅读氛围的教室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养成“久读”习惯的重要开始。
教师还可以作业或者小任务的形式布置学生每天在家阅读的时长,并根据年级的不同,作相应调整。
(二)营造阅读空间——点
空间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教室里一个有趣的读书角,随处可见的阅读板块展示、竞争、表彰……无形中就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家庭中更需要一个阅读空间。教师可以动员家长营造一个温馨的“阅读角”。并不一定要端坐于书桌前,能照见阳光的角落,柔软的靠枕和坐垫,席地而坐即可。内在阅读的需求在这样的空间中慢慢生长。
(三)尊重阅读个性——面
课外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创设开放的读书精神环境,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书籍。
如果学生挑选了动漫类的书籍阅读,教师和家长不必着急否定,建议大家抽空浏览一下他们手中的书籍,寻找契机,巧妙引导,将其阅读兴趣迁移到有益的课外书籍上,也润物无声地教会他们如何选择书籍。
一开始不必强求阅读的效果,不需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只要他们从一本书中读懂一个道理,学会一些词,记住几句话,就是有效的阅读。不要让笔记、摘抄类的“阅读负担”在起始阶段就击退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多方法指导
将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久读”的基本要领。
(一)分层要求
儿童阅读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发展性特点。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分层要求: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着重提升其阅读质量;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着重树立其阅读信心。
(二)分阶段指导
对于不同年段的学生,可以分阶段并结合课内学习,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一、二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阅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篇章后,让他们说说:“我读了哪本书或文章,我新认识了哪些字,我记得书里这样几句话,我喜欢、我觉得……”诸如此类的句子,不仅仅是对他们阅读效果的检查,也明确了阅读的方向和方法。
三、四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时,教他们边读边想象,用画笔画出自己阅读的内容,给自己喜欢的主人公设计名片,简单写一写书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人或事等。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续写故事,或者学做批注。
五、六年级就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阅读能力的提升来指导。比如根据五年级的“推荐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六年级的“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写作品梗概”等设计阅读任务,进行方法指导及质量的反馈。绘画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引导其将一本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画成连环画,这种成就感将会激励他们在课外书的阅读中不断前行。
三、多形式内驱
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都是为了培养坚持每天读课外书的内驱动力,只有产生内驱动力,阅读才可能成为自觉行为,这是“久读”的重要动力。
(一)活动内驱
低年级的“閱读存折”,读完一本书,在存折里“存”上一本书,比金钱更珍贵;“亲子阅读表演”,读的演的不仅仅是书,是家庭的欢乐和幸福;“故事爸爸(妈妈)”来班级讲故事,学生喜欢听,才会喜欢看;“书香家庭”的评比,比的不仅是小孩,也有大人……
中高年级成立“书友队”,好朋友一起共读共论一本书,乐在其中;班级或者年级的“好书漂流”,让好书流进每个学生心田;读书推荐会、交流会提升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课前的“新闻发言人”,让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阅读之星”月评,激励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主题知识竞赛,赛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在海量阅读后,指导学生自己写书……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就有几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家长的协助、学校的支持下,印制自己的书,并在全市中小学签名售书、赠书,引起很大反响。可想而知,课外阅读已经渗入这些小作家的骨髓中,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许就在其中。
(二)评价内驱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组织每次的课外阅读活动,都要及时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加上表彰、展演等多形式评价,将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融为一体,能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内驱动力。
四、多途径持续
培养小学生坚持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的阵地不仅仅在学校,家庭也是主阵地之一。家校合作,可在家庭中营造书香氛围,“大手牵小手”发挥家长的榜样及督促作用。
(一)“言传”不如“身教”
笔者遇到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不爱读书而苦恼,见到老师总是大诉苦水。每每遇到此事,笔者总会问家长一个问题:“您在家里看书吗?”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不看。”大人一回家就捧着手机刷不停,为何要求孩子静静地在一旁看书呢?
所以,“言传”不如“身教”,与其苦口婆心,一味抱怨,不如也安静地在孩子身边捧起一本书,家庭阅读氛围就是从这小小的举动、小小的坚持开始的。
“身教”的作用在班级也同样重要。阅读时间,教师捧着一本书,学生们自会静心看书。笔者的班级六年级时每天下午都有一节20分钟的阅读课。笔者爱看《读者》,于是这个时间段都带着这本杂志出现在教室,学生读学生的,笔者也专心地看自己的。一次课间,笔者走进教室,发现好几个学生都捧着《读者》津津有味地读着……这才猛然意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督促必不可少
小学生的学习有反复性这一特点,要想做到坚持每日读课外书,家长的及时督促尤为重要。毕竟家庭的阅读氛围较之学校会有一些差距,而这块“短板”就必须使用督促这种方法来补齐,这是为“久读”做好持续性保障。
(三)家庭活动“续航”
家庭的阅读活动对于活跃家庭气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力“续航”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家庭外出,可以让孩子看风景背应景的古诗词;参观历史博物馆,可以给孩子讲历史故事,或者鼓励孩子说自己知道的历史故事,甚至当场上网查阅相应的历史事件;爸爸妈妈和孩子赛读,比一比一学期谁读的书多……家庭阅读活动是融化在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中的,不需要策划、筹备,需要的是爸爸妈妈们的阅读意识和智慧。
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总之,我们会竭尽力量让“课外阅读”这盏明灯照亮每位学生,照亮每间教室,照亮每个家庭,照亮每个角落,照亮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