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玻璃天花板效应”作为女性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女性政治参与研究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玻璃天花板效应”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的探究,探索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现状,并思考如何改变女性政治参与的弱势状况,改善政治环境。 关键词:玻璃天花板效应 政治参与 女性
  
  一、“玻璃天花板效应”的确切定义
  
  “玻璃天花板效应”最先出现在1986年3月24日的《华尔街日报》的[企业女性]专栏中,被用以形容职业女性们在企业工作和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无形的升职阻碍。Ann·M·Morrison(安·M·莫里森)于1987年在自己的书《Breaking the Glass Ceiling:Can Women Reach the Top of America’s Largest Corporations?》(《打破天花板效应:女性能够进入美国大企业高层吗?》)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根据美国劳动部“联邦玻璃天花板委员会”的定义,玻璃天花板是指“为女性和少数民族的提升人为设置的障碍。这些障碍反映了‘歧视’,……是成功者和落后者之间的一条很深的分界线”。玻璃天花板是“看不见的,然而却是使少数民族和女性无法登上公司阶梯上层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不管他们的资格或成就如何”[1]。通过研究这一官方的正式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玻璃天花板效应”最终可以概括成为“歧视”二字。
  
  二、“玻璃天花板效应”的理论发展
  
  “玻璃天花板效应”起源于美国经济活动管理中,某一些成功女性基于自身成长升迁历程对职场潜规则的一些思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从“滞涨”状态中恢复,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女性在人力资源市场中获得更多的重视,女性员工占据近半个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获得高管职位的女性和男性的比例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10的不健康比例。在安·M·莫里森首次使用了“玻璃天花板效应”的一年以后,玛里琳·戴维森和加里·库珀在其《 Shattering the Glass Ceiling》 (《打碎玻璃天花板》)一书中开始系统的讨论这个问题。在此之后,玻璃天花板效应正式的走入企业甚至政府内管理者的视线。
  1991年,美国政府建立名为“玻璃天花板协会”(The Glass Ceiling Commission)的机构。这个机构由21名国会和总统委任的成员组成,并且由工会秘书长担任主席。作为人权法案的一部分,这个部门的职能就是找出并消除那些私有企业中阻碍女性职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帮助她们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这个协会主要关注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企业管理和决策部门职位的配置;第二,职能培训活动;第三,薪酬和奖励体系。2000年,美国活跃在各种职业的第一线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虽然提高到了46%,可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的比例基本没有改善。虽然玻璃天花板协会努力为女性或者其他人种的人群争取权益,可层层的比例仍然难以打破。
  
  三、我国女性政治参与过程中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案例:中国大陆唯一的女性书记——孙春兰
  孙春兰,女,汉族,1950年5月生,河北饶阳人,于2009年11月被任命为福建省省委书记,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一位女性的省级正职干部。纵观孙春兰的从政生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孙春兰都作为某一机构或者工会的副职领导而存在。从孙春兰的案例可以发现,在中国女性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头顶上始终悬挂着透明的玻璃天花板。200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参政从政的女性人数尽管在向上攀升,可是能够担任国家级领导人的女性干部仅有八位(少数民族仅有一位),在国务院的二十八个部委中,仅有3位女部长(分别任职司法部,计划生育部和监察部)。而全国的各省也仅有孙春兰一人担任女性的省委书记,女性省长至今仍然空缺,少数民族的女性干部更是少之又少。
  孙春兰书记的空降福建,引起了行政学研究学者们的注意。我国女性参与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三多三少”现状也逐渐凸显出来:
  1、副职多,正职少
  在我国从政的所有女性中,在高级别正职的位置上,基本无法看到女性的身影。大多数女性,无论参加哪个部分与级别的工作,头衔前面往往带着一个副字。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国家事业单位,国企,或是在政府部门,都十分普遍。与此同时,国家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国家事业单位中,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被规定在55岁,在54岁时就必须开始交接手中工作;相反,男性法定退休年龄被规定在60岁。与男性相比,我国参政女性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相对较少,尤其缺失了在职业生涯中能够达到相对巅峰的5年。除此以外,我国从历史上沿革下来的对于女性的偏见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在大部分人事部门领导心中,女性在碰到突如其来的困难时无法以平静的姿态应对,并缺乏决断能力;相比起男性,女性更适合作为副职而存在。
  2、虚职多,实职少
  在说到虚职和实职时,首先必须了解所谓的虚职和实职的含义和区别。虚职,是指有职位却没有实际领导权力的一种职位;这种职位在党内是由党员推举产生且没有经过组织部下文认证的。授予虚职是经过对该名行政人员的多方面考量的,目的各不相同:有出于照顾资历老的同志的考虑;有出于奖励某位不能够提升职务的同志的考虑等等。对于获得虚职的女性来说,实际上的职务并不等同于虚职,她们所能够做的,只是实际上的职务所规定的工作内容。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副局长因为工作资历等关系被授予正县级别的虚职,她的工作仍然是副局长所应当做的各项事务,并不能因此获得正职局长的权力。
  3、边缘部门多,主干线部门少
  所谓的边缘部门,是指产业规模小,劳动力密集,低联合,小资产,报酬不高的部门。[3] 相对于男性来说,我国女性在参政过程中的工作结构分布更加的不科学。对于大部分人事部门的领导来说,在任命关键部门职务之前,他们是基于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女性生产力弱于男性的。因此,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获得较高层次教育水平的男性而非女性,即使两者经验和学历水平相似。
  
  四、“天花板效应”所带来的危害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人力资源的利用需要被尽力的扩展到最大化。然而,“天花板效应”的存在始终阻碍着女性在政治参与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些危害存在于每一个参政女性的工作生活中,影响的不仅是她们的工作生涯,还有生活。这些危害,主要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国家与社会方面分析:“玻璃天花板效应”不利于合理的人才结构的形成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政府对于人力资源的需要也越发的复杂和多样化。合理的人才结构,要求在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中,女性,少数民族等相对弱势的群体与男性等相对强势的群体达到一个平衡点,每一个适当的职务,都能够有一位适当的工作人员。可是,由于女性参政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始终无法完全去除,女性仍然受到不够公平的对待,因此,某些身怀能力和理想的女性始终无法得到重用,反而是某些男性能够获得本该属于那些女性的权力。
  2、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分析:“玻璃天花板效应”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府人员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的办事效能和处理事务的方式。相比起男性,女性的处事态度更加的温和与进退有度,并且善于与人沟通,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考虑。服务型政府,便要求政府不再以管理的姿态处理国家事务,而是从服务群众的立场出发,为群众办实事。这样的政府和国家部门,是少不了女性在其中的巨大作用的。在“玻璃天花板效应”的作用下,女性无法获得应有的升迁或者奖励,只有很少的女性存在于政府或者国家事业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中。
     3、从参政女性个人的角度分析:“玻璃天花板效应”带来的个人困扰
  对于参与政治活动的女性来说,“玻璃天花板效应”的存在,代表着她们始终无法在政治和职业活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她们的意见也经常被忽略。在不少的调查的过程中,也有从政的女性表示,自己工作许多年,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都已获得晋升,只有自己始终如一的干着同样的工作,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早已失去。其实,在中国的官场中,这样的女性不在少数。她们从年轻时参加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出卓越的才干,而却只是作为某些男性干部的“副手”或者处理具体事务的中层干部而存在。她们所设想的许多工作方式和纲领,因为权力的限制始终无法真正的运用到工作中。
  
  五、怎样面对“玻璃天花板效应”
  
  (一)为什么我国女性会遭遇“玻璃天花板效应”
  “玻璃天花板效应”,作为女性政治参与的一大障碍,事实上并不会发生在我国所有女性的从政历程中。许多女性,之所以会遭遇“玻璃天花板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
  1、自身原因:“玻璃天花板效应”的起点
  之所以说“玻璃天花板效应”的产生与许多女性本身脱不开干系,是与这些女性公务员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素质有关的。一个好的公务员,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决断能力,能够理性的面对困境,不因自身的感情而受到支配。对于许多女性公务员来说,她们人性化的思想,感性的处事方式,在为她们带来人民的拥戴时,却在某些程度上阻碍了她们继续前进的的步伐。
  2、历史和社会原因:“玻璃天花板效应”的助推器
  “玻璃天花板效应”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一直是作为社会结构高度成熟的封建国家而存在的。在从前的国家与社会结构中,女性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几乎所有的女性都被要求在家中相夫教子,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力,更不要说参与国家政治,为国家出谋划策。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到提高,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已经基本树立。可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力,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大多数人,包括某些女性自身,都仍然认为女性在工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决断力上不及男性水平。
  不可忽视的,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的影响。[4]许多有能力,有水平的女性,在结婚之后,就必须均出大部分的时间照顾家庭,否则,即使工作上在成功,也会招致流言蜚语。在大多数的家庭中,女性被赋予了过多的期望,其所需要承担的家庭工作,更是男性承担的几倍之多。“通常情况下,在职业结构的规划中,30-40岁被设置为职业发展最重要的阶段,然而,这正好是生育和抚养孩子的的最令人紧张的时期。”[5]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官场应酬都会使女性参政人员失去私人的与家庭相处的时间。
  3、制度原因:“玻璃天花板效应”的关键
  在女性广泛活跃于我国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今天,当谈及对于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女性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时,虽不可说是毫无建树,可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高度。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的公务员招考要求中,业务监管岗位要求只招收男性,因为“该岗位出差较多,适合男性”,这种对于性别上的要求在公务员招考中屡见不鲜,可是事实上,这些理由并不能证明该工作是不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的。
  (二)如何避免“玻璃天花板效应”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玻璃天花板效应”的根源在于长久植根于人类社会中的性别上的不平等。因此,避免“玻璃天花板效应”一次又一次的影响我国政府中女性的前途与发展,彻底消灭政治领域中的男女不平衡,必须通过政府,社会,以及参政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联系,寻求利益的交集,才能够打破“玻璃天花板”,使我国人才市场结构合理化,科学化。
  1、 改变自己,发挥自身优势
  纵观在政界有所发展的女性来说,她们都具备两个基本的能力:一是专业的管理技能和敏锐的政治触觉;二是客观的处事态度和人性化且并不感性的执政理念。因此,倘若需要获得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赏识,这两种基本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倘若在政治方面需要有所建树,首先,女性公务员们必须经历专业的领导和管理才能的培训,做到在硬件条件上不输给周遭的男性同事;其次,女性的领导干部们必须向优秀的男性领导干部学习,将自身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与男性领导干部的客观的务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以柔中带刚的方式处理公共事务,以达到恩威并施的目标;最后,作为女性,要不被“玻璃天花板效应”所阻碍,必须在某些方面超越男性领导干部,即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和创新的思想。
  2、舆论监督与思想的转变
  从根本上来说,要彻底消除“玻璃天花板效应”,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努力和思想观念上的进步。具体说来,这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
  (1)公共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在当今的社会,公共媒体,是人民群众得以了解政府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因此,所有的公共媒体都有责任,时刻监督政府在人事方面的各项举措。同时公共媒体还应当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对女性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性的的认识,宣传优秀的女性领导干部,提高女性的社会影响力,成为群众思想转变的助推器。
  (2)转变社会思想,增强男女平等意识:现在,我国仍然处于社会的文化转型过程,过去的封建的男女不平等的思想仍然在影响着许多的人。在这样的新旧思想的碰撞下,必然有一方会占据上风。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通过宣传,教育或者是逐个影响的方式,转变部分人的思想,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政治性的思想转变,提高女性的认同与自我认同,为女性的参政议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完善政治制度,保障女性权益:
  首先,在制定各项政治制度的时候,我国政府必须将女性的权益保障,作为一个固定的议题,纳入到政治制度的制定,晚上和实施过程中;其次,在完善各项政治制度时,必须在实践中获取经验,通过每一位不同女性领导人的经历和发展历程,逐渐的完善政治制度的不足之处;最后,在法律层面,国家和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保障妇女在参政议政过程中权利的法律和法规,从制度上给予男女平等的基线,最终达到客观的,合理的公务员以及参政议政人员的组成模式。
  从过去到今天,我国的女性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甚至在国际社会中,我国的女性地位是值得称赞和树立标杆的。但是,对于我国性别平等方面过于乐观的揣测也是不科学的和有失偏颇的。从“玻璃天花板效应”的大行其道就可以看出,我国的男女最终平等,仍然需要各方的努力。“玻璃天花板效应”,作为长期存在的性别歧视的证明,现在正严重影响着我国的人力资源构成结构,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美]D·A·科特,等.玻璃天花板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 2002, (4): 93.
  [2]磨玉峰,等.“玻璃天花板”效应研究综述[A].企业管理,2008,(34):58.
  [3]蓝李焰 女性就业的边缘化——中国目前的职业性别隔离及其理论解释[A]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4,(9):62.
  [4]张营,试析中国女性职业发展中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A] 女性与社会发展研究 2009, (3): 18
  [5]linda·wirth Breaking Through The Glass Ceiling:Women In Management[A] Martha·Fetherolf·loutfi Women,Gender And Work[C] 2001:239-249
其他文献
“说课”活动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介于备课与上课之间所进行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研究形式。它是指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备课,并在一定的场合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性的思考,然后由听者评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既是备课的升华,又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起着中介作用。“说课”重在说理,其最终目的在于促使教师在认识上达到升华。课程改革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在实施“五严禁令”的背景下,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启智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升。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总结为一点,那就是学习兴趣不浓厚。如何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导学案教学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关键词】导学案;政治课;学习兴趣    实施新课程以来,全国各地普遍展开了课堂教学改革,涌现出一批学习的典型并总结出一系列宝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09-01  摘要:《中学生物新课标》要求培养具有中等生物科学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知、情、意、性、行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 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仅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三基教学”是不够的,
[摘 要]近几年。初中教学已经完全实施了新课标,高中长期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不少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明显下降。也说明了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因此,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教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加之教材与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
[摘要]与学生交流起来,不少同学反应:高中数学内容太多,进度太快,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良好习惯,由此造成了教学效率不高和自己的低效学习。为此。我们提出了“高中数学完美学习‘六步曲’”,从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六步曲”    与学生交流起来,不少同学反应:高中数学内容太多,进度太快,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诚然从数学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98-01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 环境 爱国主义  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因为现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36-01  摘要:兴趣是万事之基,万事之本、成功之母。兴趣将会直接影响着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限制的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作用于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趣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兴趣 激发兴趣 缓解难度 培养兴趣  兴趣是万事之基,万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听、说、读、写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要让生活融入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课堂上采用“看、演、练”的方式,再现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生活中加强“说、写、创”的训练,进行语文实践,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关键词]生活;语文教学;语文生活化;语文实践    
[摘 要]笔者通过一年时间对所教的三个特殊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市级立项课题),一年来对于学习数学困难生的形成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得三人中的两个有了一定的进步,其中之一期末测试差一分就达到优秀档次,效果明显。  [关键词]学困生 学习力 内园和外力 消极心态与积极心态 自信心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外在表现    想想真的很奇妙:作为初等教育的小学,虽然—个班的
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过程,是多种因素在创作主体思维的激动,并反映出创作主体自身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精神资源、审美心理意识及创造能力,艺术家创作需要灵感,学生的绘画创作同样也需要灵感。灵感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某种事物的启示而割然开朗起来的心理现象。它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忘怀自我的想象:是理性和意识暂时退却,让非理性各潜意识活跃起来。二是幻想的想象:一旦遇到外界事物或内部回忆和意识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