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农村教学而言也不例外。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健全人格的突破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但是就目前而言,当前农村美术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困境,由于受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导致农村的美术教学存在硬件设施不足以及师资力量匮乏等多方面问题,使得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缺乏。为此,我针对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有效探究分析。
  关键词:农村教学 初中美术教育 困境及对策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进行素质人才建设的前提条件。但是,对于农村初中的美术教育而言,我们会发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内容和表现形式单一、课堂活动枯燥、学生绘画被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的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遵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信息化手段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格局,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美术教学质量。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美术认知不足
  对于农村的初中美术教学而言,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好文化课就行,美术课学不学都无所谓,感觉美术学习又不在中考考察范围学了也没啥效果,还不如花时间学好文化课。正是这样的惯性思维,导致学生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不论是心理还是态度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局面,基本就是老师画一遍,学生模仿一下,甚至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可以任意缩减课程,随时占用、随时停课,更加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与重视度,导致学生根本不了解美术知识技能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也认识不到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得美术教学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难以得到地位的认同。
  (二)教学资源匮乏
  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美育功能,就要在实际的学习与训练中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空间与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与体验进行美术作品的勾勒、美术素养的提升。而对于农村的初中美术教育而言,可以说是器材教具都是凭借学生的想象力来完成,慢慢也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且初中的学生还面临着中考这一环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花更多的精力为自己的升学做准备,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也就不存在了。同时结合美术教师授课方式老套、死板,更使得学生厌烦美术课程的学习。
  二、对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对策探析
  (一)多元化教学,优化美术认知
  要想让初中学生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形成全面发展的教学局面,我们就要在思想上摆正学生和家长对美术的认知,提高美术的教学地位,从而使得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态度迎接美术教学的培育。而在践行这一教学目的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为前提,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优化学生和家长对美术教学的认知。例如在学习《张贴的画》这一美术内容时,我们可以开展“艺术剪纸大比拼”让学生和家长以合作的学习形式完成这一美术制作,从而引导学生和家长认识到美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使得学生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术的学习与探讨,从而深化學生和家长对美术的认知,或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开展“宣传画”的海报制作,提高学生美术色彩的运用,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得到美术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农村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运用乡土文化,扩充教学资源
  对于农村的美术教学而言,它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无与伦比的自然美,为此,我们的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弥补教学资源的缺失,创新美术教学活动的新格局。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我们要充分融合这一艺术理念,培养农村初中生的美术精神,让农村的学生在美术的创作中回归自然、培养美感,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形成良好的素质发展。例如在学习《笔情墨意抒胸臆》这一美术内容时,主要是培养学生托物言志的美术情感,而我们的农村生活与环境不正是这一教学内容的宝贵资源吗?为此,我们可以把农村的生活现象、生活环境作为此项美术教学的资源所在,让学生对农民以及乡村风景进行形象的创设,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农民精神,在画作描绘的过程中,融入充沛的情感勾勒,使得绘画更加具有情感价值。通过乡土文化的融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打破教学资源匮乏的农村美术教学现状。
  结语
  对于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而言,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现象,提高学生与家长的美术认知,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农村美术教学认知与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得到优质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雷威.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6).
  [2]吴晓林.农村中学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中),2016(1).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镇三渣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动画造型设计》课程是为广东工业大学动画(中外合作)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广东工业大学动画(中外合作)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于2013年开办的,依托国际交流合作,跨学院协同创新的中外合作试点教学项目。  与普通动画专业相比,动画(中外合作)有很大不同——招收文理科普高考生,而非艺术类考生。而《动画造型设计》从课程前期所需技能基础来说,是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的,面对一群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
期刊
摘要:苏州弹词魏调由魏钰卿始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正值苏州弹词兴盛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魏调是马调流派系统代表性的唱腔,它在马调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发展。文章通过内外因分析梳理出魏调成因及唱腔基本特点。  关键词:魏调 流派系统  苏州弹词魏调由弹词艺人魏钰卿始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正值苏州弹词兴盛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魏钰卿(1879-1946年),江苏苏州人,其自幼就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服装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服装保暖和遮羞的功能,对于服装设计的审美也开始不断提出全新的要求。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新疆的民族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尤其是《蝶变》服装系列从无论从面料、技术还是到纹样、设计理念上都具有一定创新性,《蝶变》服装系列不但很好地传递出新疆民族服饰之美,而且也极具现代感和立体感,本文基于此以《蝶变》为例,对新疆民族服饰的创新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新疆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在推进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教育路漫漫,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只有“更好”,变革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仍然是一项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首先简述了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又阐述了创新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工艺美术设计专业 创新教学  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过程中,工艺美术设计教育趋向于完善,但是更优的教
期刊
摘要:在多元文化不断交汇及融合的今天,人们已经对于同一特征的文化潮流产生了一定的漠视心理,他们逐步开始将目光放到了更加传统、更加具备全新意义的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之上。在这样的趋势下,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的相关从业者或设计者,应该紧跟潮流,积极地从广泛的民间艺术中吸取文化营养,进而通过深层理解、研究与认知来探寻其应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必要因素和工作要点,从而做到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丰富与创新,进而
期刊
摘要: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和民族艺术设计之间的融合发展愈发受到艺术设计人员的重视。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艺术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并提出两者有机融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现代艺术 民族艺术 设计理念 融合发展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艺术设计必须要具备时代性特征,才可适应新时期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而在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人员被提出了传承和发扬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对中职中专教学越来越重视,中职中专院校也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在中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意义及可行的教学策略展开阐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形象设计 新课堂构建  人物形象设计是中职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学生培养新时期的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学
期刊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文化传承的三个有效策略,让传统文化扎根在语文的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 语文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精神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只有将传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语文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从我国
期刊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苗族迁徙到了贵州。至今,传统苗族银饰依然是苗族女孩在重要仪式上的必备穿戴。贵州黔东南因此拥有数量较多的苗族银匠、绣娘,他们打造银饰的手工技艺世代相传。近年来部分苗族银匠走出苗寨,用苗族银饰手工艺制作大众日常佩戴的银饰产品,但是由于造型题材过多雷同,缺少创意创新,难以让产品体现或提升银饰手工艺的真正价值。本文就苗族银饰工艺文化融入现代首饰审美的创意设计的实践途径进行了梳理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道德品质与思想水平有重大意义。在中职思政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思政教育内容,提升其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  关键词:中职 思政教育 渗透  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以及道德品质建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科学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