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化学中有关于压强计算类型题的学习情况,然后介绍了“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及使用条件,最后分析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在高中化学压强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阿伏伽德罗定律;化学;压强;气体;密度
中图分类号:G633.8
气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的物质,我们身边也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气体,例如我们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备的氧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及空气中大量存在的氮气等等。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得很紧密的学科,化学所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往往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学家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化为气体研究。无论是哪一种气体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该如何比较气体之间的体积、压强和密度呢,在很多化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在19世纪早期意大利的化学家提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解决了很多有关于气体的化学问题[1]。
1.高中化学中压强计算类型题的学习情况
很多同学都觉得涉及到压強计算的化学题难度系数比较高,造成同学们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同学没有真正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或者对其使用条件的不明确,“阿伏伽德罗定律”中涉及到的化学概念很多,包括温度、压强和物质的量,出题者可以针对这些不同的考点出题,但是无论怎么变换出题的形式,其本质都是对“阿伏伽德罗定律”的考察,但是我们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很多同学经常被这类题目弄得晕头转向的。除此之外,我们在遇到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的计算题时,我们经常忽略了使用该定律的前提条件,即计算题中的气体要为理想气体,这是使用“阿伏伽德罗定律”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题目中没有说明这个前提条件,那我们就不能使用“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失分的一个考察点[2]。
2.“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使用前提前提条件
“阿伏伽德罗定律”是在十九世纪由一位意大利的化学家所提出来的,该定律的主要内容是: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其他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阿伏伽德罗定律”又被称为“四同定律”、“五同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可以用克拉伯隆方程表示出来,即PV=NRT,P是指气体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分子数、R是气体常数8.31、T是指温度,出题人以“阿伏伽德罗定律”为出题点,不仅仅可以出考察压强的计算题,还可以出有关于温度、气体体积和分子数等,但是只要我们牢牢抓住“阿伏伽德罗定律”和克拉伯隆方式,我们就一定可以做好这些化学计算题。使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气体要为理想气体,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的大小和气体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正常条件下,气体分子很小,相比于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大小是可以忽略的。因此,气体体积取决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但是如果在非理想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大小还受气体与气体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克拉伯隆方程式不成立[3]。
3.“阿伏伽德罗定律”在高中化学压强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在我们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单纯地只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的题目不多,很多题目都是考察该定律的推论,“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主要有以下三个:①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两种气体之间物质的量比,即V1/V2=N1/N2,从这个推论我们可以得知,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如果得知了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及其中一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那我们就可以求出另一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继而求出该气体的分子数;②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两种气体之间的压强比等于这两种气体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同时也等于这两种气体之间的分子数之比,即P1/P2=N1/N2=n1/n2,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同温同体积时,两者气体之间的压强只与气体的分子数有关,与其他条件均无关;③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该推论是在克拉伯隆方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断出来的。从上面的三个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变换都是围绕着克拉伯隆方式进行的,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彻底掌握了克拉伯隆方式式,并能够对该方程式进行熟悉的变换,我们就可以在考场上灵活面对这种类型的计算题,而且也会逐渐提高此类计算题的正确率。
4.结语
“阿伏伽德罗定律”是高中化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很多同学一直害怕这种类型的计算题,其实只要我们彻底理解课本对该定律的定义,在课堂上认真聆听老师对该定律的讲解及推论的推导过程,并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后及时地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我们就可以完全掌握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要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只有在真正运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哪里、自己对那个知识点掌握不清楚,然后再进行有针对的巩固,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化学学习肯定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罗功铭.例析“物质的量”一章中的一题多解[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9年19期
[2] 林春辉.物质的量浓度易混淆点辨析[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0年Z1期
[3] 齐晓翠.阿伏伽德罗定律应用举例[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0年Z1期
关键词:阿伏伽德罗定律;化学;压强;气体;密度
中图分类号:G633.8
气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的物质,我们身边也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气体,例如我们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备的氧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及空气中大量存在的氮气等等。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得很紧密的学科,化学所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往往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学家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化为气体研究。无论是哪一种气体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该如何比较气体之间的体积、压强和密度呢,在很多化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在19世纪早期意大利的化学家提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解决了很多有关于气体的化学问题[1]。
1.高中化学中压强计算类型题的学习情况
很多同学都觉得涉及到压強计算的化学题难度系数比较高,造成同学们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同学没有真正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或者对其使用条件的不明确,“阿伏伽德罗定律”中涉及到的化学概念很多,包括温度、压强和物质的量,出题者可以针对这些不同的考点出题,但是无论怎么变换出题的形式,其本质都是对“阿伏伽德罗定律”的考察,但是我们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很多同学经常被这类题目弄得晕头转向的。除此之外,我们在遇到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的计算题时,我们经常忽略了使用该定律的前提条件,即计算题中的气体要为理想气体,这是使用“阿伏伽德罗定律”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题目中没有说明这个前提条件,那我们就不能使用“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失分的一个考察点[2]。
2.“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使用前提前提条件
“阿伏伽德罗定律”是在十九世纪由一位意大利的化学家所提出来的,该定律的主要内容是: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其他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阿伏伽德罗定律”又被称为“四同定律”、“五同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可以用克拉伯隆方程表示出来,即PV=NRT,P是指气体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分子数、R是气体常数8.31、T是指温度,出题人以“阿伏伽德罗定律”为出题点,不仅仅可以出考察压强的计算题,还可以出有关于温度、气体体积和分子数等,但是只要我们牢牢抓住“阿伏伽德罗定律”和克拉伯隆方式,我们就一定可以做好这些化学计算题。使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气体要为理想气体,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的大小和气体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正常条件下,气体分子很小,相比于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大小是可以忽略的。因此,气体体积取决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但是如果在非理想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大小还受气体与气体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克拉伯隆方程式不成立[3]。
3.“阿伏伽德罗定律”在高中化学压强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在我们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单纯地只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的题目不多,很多题目都是考察该定律的推论,“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主要有以下三个:①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两种气体之间物质的量比,即V1/V2=N1/N2,从这个推论我们可以得知,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如果得知了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及其中一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那我们就可以求出另一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继而求出该气体的分子数;②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两种气体之间的压强比等于这两种气体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同时也等于这两种气体之间的分子数之比,即P1/P2=N1/N2=n1/n2,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同温同体积时,两者气体之间的压强只与气体的分子数有关,与其他条件均无关;③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该推论是在克拉伯隆方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断出来的。从上面的三个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变换都是围绕着克拉伯隆方式进行的,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彻底掌握了克拉伯隆方式式,并能够对该方程式进行熟悉的变换,我们就可以在考场上灵活面对这种类型的计算题,而且也会逐渐提高此类计算题的正确率。
4.结语
“阿伏伽德罗定律”是高中化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很多同学一直害怕这种类型的计算题,其实只要我们彻底理解课本对该定律的定义,在课堂上认真聆听老师对该定律的讲解及推论的推导过程,并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后及时地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我们就可以完全掌握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要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只有在真正运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哪里、自己对那个知识点掌握不清楚,然后再进行有针对的巩固,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化学学习肯定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罗功铭.例析“物质的量”一章中的一题多解[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9年19期
[2] 林春辉.物质的量浓度易混淆点辨析[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0年Z1期
[3] 齐晓翠.阿伏伽德罗定律应用举例[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0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