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在知识管理中对知识及知识流的探讨往往脱离了认知系统,知识的产生和知识流的传递是围绕着认知系统而发生的。本文从认知系统的角度对知识的本质及知识流的过程进行研究,对今后在知识管理中如何不断创造新知识以及保证知识流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高效传递提供助益。
关键词知识管理认知系统知识知识流
一、引言
在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是21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标签。西方所谓的后工业时代经济就是新兴的知识经济,知识跃居为首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的价值将超过有形资产,这是一种高速变化的数字化网络型虚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在获取、管理和运用知识资本并创造知识优势得到了普遍重视。但知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却至今没有定论。从对知识本质最早的哲学探索认识论到日渐兴起的知识管理理念却不外乎两种观点:知识是一种实体;知识是一种过程。前者强调知识是为人所拥有的,是其所知道的一切的总和;后者重点在于知识的获取,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对于知识流的概念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知识流是知识传播和分享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动态概念;而有人则认为知识流就是包含知识内容的信息流等等。本文将从认知系统的角度探讨知识的本质,并对知识流进行分析。
二、知识的本质
本文认为知识是无法脱离人的认知系统而单独存在的。因为知识来源于人的认知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的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事件的互动反映,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明晰。更通俗的讲,知识就是对我们知道我们知道什么的表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当然谈不上知识的存在,而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到底知道什么也是无从涉及知识的存在问题的。对此最好的例证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本能现象,但除了人类外其他生物无法意识到本能反映的存在。所以知识存在的根本前提之一是知识是只有人才具有的。知识存在的另一根本前提是人的认知系统具有对主体所获的经验进行结构化加工的能力,并且这种加工是超越本能的一种高级理性思维过程,不仅使主体获得某种更为稳定的经验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交流模式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传递。所以人类不但能够意识到本能的存在,而在具备足够相关事件的经验后,对危险事件所作出的反映往往超出了本能的范畴。这种反映所需要的知识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下面通过对知识的重新定义来阐述知识的本质。本文将知识定义为依赖于人的认知系统的结构化经验,是按各种经验对认知系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的层次性划分,是认知系统对外部环境特定情景和内在主观特殊体验所作出的自稳和自适的合理性表达。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首先知识是与所有先前经验相联系并以一定方式储存在心智情景中。心智情景是认知系统对已有经验联系的结构模态函数。其次认知系统汇集的知识存在于不同的层次,如事实层知识、原理层知识、决策层知识(流程层知识)、价值层知识和信念层知识。知识是一体的,是五个层次上的综合体现。最后源于外部特定情景的触发和发自内部经验的重构会对原有认知系统产生冲击,激发它进行对旧知识改造或新知识融合的动态演进,进而重新达到自稳和自适的状态。合理性表达是指认知系统在演进过程中要在五个方面达到合理性平衡,即意义合理性、逻辑合理性、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和信念合理性。这五个方面对应于知识存在的五个层次。任何方面的矛盾将引发认知系统的“危机”,需要通过自稳和自适机制来消除“危机”。长期以来人类对客观真理性知识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很好的例证。尽管本文认为知识是与认知系统无法分开的主观性经验存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所反映的客体也带有主观倾向。个体经验派生出的知识如果能被其他个体经验进行合理性诠释,并且能够被普遍事实所检验,那么知识所描述的客体具有客观真理性。
三、基于认知系统的知识流
对知识流的分析必须把人的认知系统纳入其中。因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只有通过认知系统的理解和执行才能使知识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且认知主体能够通过感官接收到的是信息(情境中的数据),而不是知识。被传递的信息实际上需要认知系统进行分析、解释、内化才能变成知识。知识是不能直接传递的,实际上是认知系统A分享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被认知系统B所接收并同先前储备的结构化(隐性)知识和经验相结合从而理解还原知识。在整个过程中知识会发生变化,尽管是基于分享的信息创建的知识,但认知系统A和B实际拥有的知识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二者具备的先前知识和经验的框架和情景不同。储存在认知系统和外部信息库中的信息可以看作是“知识流的指针”,通过传递给不同认知系统来触发知识流。认知系统将新接收到的信息与已有的心智情景相互作用来解析知识。心智情景相关性越大则知识解析度越高,心智情景相关性越小则知识解析度越低。但这不意味着认知系统无法对新信息作出反映,实际上认知系统会通过学习过程不断输入相似信息来提高解析能力。心智情景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同样信息的不同解读,而这也是新知识产生的来源。因此知识流的过程是认知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流从而产生知识的过程。对知识流的管理不仅要做好信息流管理,更要发挥认知系统的作用来不断创造新知识。
四、结语
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增值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明确知识管理的中心问题是管理知识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管理大有裨益。本文重点在于阐明知识的本质以及知识流的过程,并为构建新的知识流模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维纳·艾莉著.知识的进化.刘民慧等译.珠海出版社.1998.
[2]欧文·拉兹洛著.系统哲学引论--一种当代思想的新范式.钱兆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3]Master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 Frank Leistner, John Wiley & Sons, Inc.2010.
[4]Cognitive systems and the extended mind, Robert D. Rupe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9.
摘要在知识管理中对知识及知识流的探讨往往脱离了认知系统,知识的产生和知识流的传递是围绕着认知系统而发生的。本文从认知系统的角度对知识的本质及知识流的过程进行研究,对今后在知识管理中如何不断创造新知识以及保证知识流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高效传递提供助益。
关键词知识管理认知系统知识知识流
一、引言
在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是21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标签。西方所谓的后工业时代经济就是新兴的知识经济,知识跃居为首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的价值将超过有形资产,这是一种高速变化的数字化网络型虚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在获取、管理和运用知识资本并创造知识优势得到了普遍重视。但知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却至今没有定论。从对知识本质最早的哲学探索认识论到日渐兴起的知识管理理念却不外乎两种观点:知识是一种实体;知识是一种过程。前者强调知识是为人所拥有的,是其所知道的一切的总和;后者重点在于知识的获取,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对于知识流的概念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知识流是知识传播和分享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动态概念;而有人则认为知识流就是包含知识内容的信息流等等。本文将从认知系统的角度探讨知识的本质,并对知识流进行分析。
二、知识的本质
本文认为知识是无法脱离人的认知系统而单独存在的。因为知识来源于人的认知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的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事件的互动反映,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明晰。更通俗的讲,知识就是对我们知道我们知道什么的表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当然谈不上知识的存在,而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到底知道什么也是无从涉及知识的存在问题的。对此最好的例证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本能现象,但除了人类外其他生物无法意识到本能反映的存在。所以知识存在的根本前提之一是知识是只有人才具有的。知识存在的另一根本前提是人的认知系统具有对主体所获的经验进行结构化加工的能力,并且这种加工是超越本能的一种高级理性思维过程,不仅使主体获得某种更为稳定的经验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交流模式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传递。所以人类不但能够意识到本能的存在,而在具备足够相关事件的经验后,对危险事件所作出的反映往往超出了本能的范畴。这种反映所需要的知识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下面通过对知识的重新定义来阐述知识的本质。本文将知识定义为依赖于人的认知系统的结构化经验,是按各种经验对认知系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的层次性划分,是认知系统对外部环境特定情景和内在主观特殊体验所作出的自稳和自适的合理性表达。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首先知识是与所有先前经验相联系并以一定方式储存在心智情景中。心智情景是认知系统对已有经验联系的结构模态函数。其次认知系统汇集的知识存在于不同的层次,如事实层知识、原理层知识、决策层知识(流程层知识)、价值层知识和信念层知识。知识是一体的,是五个层次上的综合体现。最后源于外部特定情景的触发和发自内部经验的重构会对原有认知系统产生冲击,激发它进行对旧知识改造或新知识融合的动态演进,进而重新达到自稳和自适的状态。合理性表达是指认知系统在演进过程中要在五个方面达到合理性平衡,即意义合理性、逻辑合理性、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和信念合理性。这五个方面对应于知识存在的五个层次。任何方面的矛盾将引发认知系统的“危机”,需要通过自稳和自适机制来消除“危机”。长期以来人类对客观真理性知识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很好的例证。尽管本文认为知识是与认知系统无法分开的主观性经验存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所反映的客体也带有主观倾向。个体经验派生出的知识如果能被其他个体经验进行合理性诠释,并且能够被普遍事实所检验,那么知识所描述的客体具有客观真理性。
三、基于认知系统的知识流
对知识流的分析必须把人的认知系统纳入其中。因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只有通过认知系统的理解和执行才能使知识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且认知主体能够通过感官接收到的是信息(情境中的数据),而不是知识。被传递的信息实际上需要认知系统进行分析、解释、内化才能变成知识。知识是不能直接传递的,实际上是认知系统A分享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被认知系统B所接收并同先前储备的结构化(隐性)知识和经验相结合从而理解还原知识。在整个过程中知识会发生变化,尽管是基于分享的信息创建的知识,但认知系统A和B实际拥有的知识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二者具备的先前知识和经验的框架和情景不同。储存在认知系统和外部信息库中的信息可以看作是“知识流的指针”,通过传递给不同认知系统来触发知识流。认知系统将新接收到的信息与已有的心智情景相互作用来解析知识。心智情景相关性越大则知识解析度越高,心智情景相关性越小则知识解析度越低。但这不意味着认知系统无法对新信息作出反映,实际上认知系统会通过学习过程不断输入相似信息来提高解析能力。心智情景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同样信息的不同解读,而这也是新知识产生的来源。因此知识流的过程是认知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流从而产生知识的过程。对知识流的管理不仅要做好信息流管理,更要发挥认知系统的作用来不断创造新知识。
四、结语
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增值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明确知识管理的中心问题是管理知识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管理大有裨益。本文重点在于阐明知识的本质以及知识流的过程,并为构建新的知识流模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维纳·艾莉著.知识的进化.刘民慧等译.珠海出版社.1998.
[2]欧文·拉兹洛著.系统哲学引论--一种当代思想的新范式.钱兆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3]Master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 Frank Leistner, John Wiley & Sons, Inc.2010.
[4]Cognitive systems and the extended mind, Robert D. Rupe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