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此类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学校教育需要培养高分的学生,学校教育又不能仅仅培养学生考高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健全的人格,与培养学生考高分同样重要。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能感受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不爱主动回答问题,“我要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感觉现代中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作为教师,不只要研究知识的教法,更要做合格的心理医生,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正面发展。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文化领域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各种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多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新旧价值观念严重冲突,这些变化都在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这些文化思潮的相互击荡,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的需要。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有些家庭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一人转。这样的孩子懒于动手动脑,缺乏进取精神,不少学生对学习有恐惧心理。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么是一厥不振,要么是走极端。因此,加强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懂得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此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呢?学生的任何一种素质都不是一时养成的,也不是由哪一个人能完全包办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应该: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初中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往往是由好奇怀疑然后通过他们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确信的程度。捕捉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介绍一些德育趣事和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再回到课本中来,把满足学生好奇心的过程变为学生渴求知识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学习活动多表现为感性活动,学习的动力,多靠自己的兴趣左右,教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与时事相结合,善于剖析学生关注的焦点,与学生的生活需要联系起来,正面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表场鼓励学生,都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关心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现,良好心境能使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想象力丰富。在课堂上,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点头的微笑,哪怕是一个会意的眼神,都可以传递给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老师应给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建立真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主动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克服偏爱的不良倾向,对不同的学生赋予不同的爱。对他们存在的懒惰厌学、怕吃苦、畏难情绪等不良心理因素,要对症下药,绝不能采取讽剌打击的方法去伤案他们的自尊心。
再次,重视实践活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往往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既便是新课程实施以后,活动课也只停留在课堂内,如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差。因此,应该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锻炼,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就有关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社会服务,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开办模拟法庭等。我在上九年级第一课成长在社会时,组织学生调查我镇范围内的道路、行道树、车流量等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增强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学习第五课与诚信同行后,开展校园诚信问题调查,就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守时、守信、有责任心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诚实守信承诺书》,并举行签字仪式。让学生体验诚信道德情感,增强诚实守信意识,体会庄严承诺的效力和约束力,以诚信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和实际锻炼,增强了学生的阅历,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了学校这一渠道以外,还有家庭、社区等,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有些父母干脆不让孩子出门,这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交际能力很难提高,社会的大环境也很难承担起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责任,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能感受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不爱主动回答问题,“我要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感觉现代中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作为教师,不只要研究知识的教法,更要做合格的心理医生,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正面发展。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文化领域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各种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多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新旧价值观念严重冲突,这些变化都在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这些文化思潮的相互击荡,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的需要。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有些家庭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一人转。这样的孩子懒于动手动脑,缺乏进取精神,不少学生对学习有恐惧心理。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么是一厥不振,要么是走极端。因此,加强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懂得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此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呢?学生的任何一种素质都不是一时养成的,也不是由哪一个人能完全包办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应该: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初中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往往是由好奇怀疑然后通过他们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确信的程度。捕捉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介绍一些德育趣事和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再回到课本中来,把满足学生好奇心的过程变为学生渴求知识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学习活动多表现为感性活动,学习的动力,多靠自己的兴趣左右,教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与时事相结合,善于剖析学生关注的焦点,与学生的生活需要联系起来,正面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表场鼓励学生,都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关心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现,良好心境能使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想象力丰富。在课堂上,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点头的微笑,哪怕是一个会意的眼神,都可以传递给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老师应给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建立真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主动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克服偏爱的不良倾向,对不同的学生赋予不同的爱。对他们存在的懒惰厌学、怕吃苦、畏难情绪等不良心理因素,要对症下药,绝不能采取讽剌打击的方法去伤案他们的自尊心。
再次,重视实践活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往往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既便是新课程实施以后,活动课也只停留在课堂内,如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差。因此,应该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锻炼,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就有关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社会服务,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开办模拟法庭等。我在上九年级第一课成长在社会时,组织学生调查我镇范围内的道路、行道树、车流量等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增强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学习第五课与诚信同行后,开展校园诚信问题调查,就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守时、守信、有责任心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诚实守信承诺书》,并举行签字仪式。让学生体验诚信道德情感,增强诚实守信意识,体会庄严承诺的效力和约束力,以诚信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和实际锻炼,增强了学生的阅历,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了学校这一渠道以外,还有家庭、社区等,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有些父母干脆不让孩子出门,这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交际能力很难提高,社会的大环境也很难承担起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责任,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