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江红》词看柳永的归隐思想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wd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柳永《满江红》词写词人船行桐江严陵滩,见山川秀美、村落恬静、渔人欢快的生活,引起词人羁旅漂泊的厌倦而起回程、归隐山林的念头。但在词的结拍词人又产生了矛盾,究竟是归去呢还是像王粲那样建功立业。其实柳永的归隐只是旅途寂寥凄清的一念而已。柳永这首《满江红》流传甚广,后来睦洲当地人赛神时,把它当作迎神歌曲来唱,可见在民间影响之深。
  关键词:柳永词 《满江红》 羁旅 建功立业 归隐田园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这首词写词人船行桐江严陵滩,见山川田园的恬静优美和渔人欢快的生活,抒发词人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与仕途凄凉的感受,以及渴望建功立业与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暮雨初收,長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傍晚时分下的一场雨刚刚停了,长河波平浪静,船帆在夜幕下徐徐降落,停靠在小岛旁,蓼花笼罩着轻纱般的烟雾,疏朗淡雅,风吹芦苇窸窣作响,萧瑟凄凉。
  潇潇暮雨,晚景萧索,风烟弥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凄凉气氛,“时间、地点、景物,都显得无比凄清,烘托着作者无比凄凉的心情”a。为后面“伤漂泊”奠定基调。
  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花淡红色或白色。苇指芦苇,也是在秋天繁花盛开。由此可见,词人是在秋天的一个傍晚泊船桐江。这里词人勾画出一幅秋天萧疏淡远图。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多少渔人飞快地划着小船,满载着一天的收获高高兴兴地回到村里。
  这一流水对动态感极强,生动传神地描绘渔人在夜幕降临时载着灯火,载着活蹦乱跳的鱼虾高高兴兴地回家去的情景。然而,词人不说船上载的是人,是物,却说船上载的是灯火,是一船船的灯火,是一船船快速移动的灯火。这一动态的描写,突出了船行飞快,渔灯闪烁,水波荡漾,黑暗中的一道道亮丽风光闪现在读者面前。意境优美,修辞高妙。其中“一个‘飞’字,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b。这一极富生活情趣的喜悦场景自然引起羁旅行役之人无限的遐思和伤感。天黑了人们都回家去享天伦之乐,词人孤旅漂泊,不知家在何方,面对如此喜悦欢快的场景,寂寞倍增,凄凉无限。自然而然地就会发出“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的感慨——叫行役之人对着如此美好温馨的场景应该考虑踏上回家的路程,结束伤心的漂泊之旅。
  渔人的归航触动了词人归乡之情,内心深处希望早日结束这种长年在外的飘荡生活,回到家乡过一种淡泊自适的田园生活,当然这种安逸快乐的农家生活柳永也只是想想而已,因此显得无限惆怅,无可奈何。
  上片写景抒情,情景融合,意境浑成。
  过片三言四句,“一气呵成,急管繁弦,句短调促”c。语简意丰,词意流畅,对仗工稳。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桐江好风光,烟雾弥漫恍如仙境。碧波荡漾仿佛染就一样,山峦陡峭如同斧削一般。环绕着严陵滩两岸,鹭鸟翔空,鱼跃浅滩。“这几句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精炼、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富春江一带的山水佳趣”d。桐江在今浙省桐庐县北。风光淡雅秀丽,奇特卓绝。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浙江省桐庐县南,因东汉严光在此隐居而名。严光,字子陵,和汉武帝刘秀同窗有交情。刘秀登基当皇帝后,严光隐居在富春山,以垂钓为乐,拒不做官。后以严光、严子陵、严陵滩、严陵濑等指隐居。
  严陵滩畔,鹭飞鱼跃,风景秀丽,游人到此,仿若隔世。柳永经过一夜“念回程,伤漂泊”的矛盾思索,一起来就船行在清新如画的桐江里,宦心不定,也起云泉之约。“写严陵滩畔鹭飞鱼跃的自由衬托自己的不自由,词人从高隐严子陵这里体会到了隐居的自由与快乐”e。于是发出“游宦区区“的感慨。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为了一个不足挂齿的小官常年奔走在仕途,这算什么事,何况我平生有纵情山水的志向“。在这里‘,云泉约’一语,乃是收缴上文。换一句话说,前面所写的渔人晚归以及种种美景,都是为‘云泉约’做铺垫的。可见此词在结构上是何等严谨!”f
  归隐和仕进是古代读书人的两极理想。“任运自在的无为思想和学而优则仕的入世态度成为他们文化人格中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g。或通过隐居来达到仕进的目标,又叫终南捷径;或因为仕途坎坷而思归隐;归隐不能,愿望更加迫切等。柳永因为仕途不畅,加上年过半百才当上一些小官,奔波各地去上任,旅途艰辛寂寥,又看不到前途。改官,除了要政绩外还要仕履经历,即要时间,转官要的时间就更长,对年过半百才开始步入仕途的人,时间上已不允许词人慢慢来。据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景祐中,柳三变为睦州推官,以歌辞为人所称。到官才月余,吕蔚知州事,即荐之。郭劝为侍御史,因三变释褐到官始逾月,善状安在,而遽荐论?”看看,升官得按程序慢慢来,急不得。柳永今天途中看到如此美丽的风光,如此静谧欢快的田园生活,船过隐士严光垂钓之处,自然产生归隐的念头。“本来,柳永功名蹭蹬,这时得官,已叹老嗟卑,难有作为,产生归隐思想,是非常自然的”h。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回去呢?还是高唱一曲王仲宣的《从军乐》?归去来是指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写辞官回家种田的愉快心情。
  仲宣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学家王粲的字。从军乐,王粲作《从军行》五首,诗句如“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诗中歌颂曹操的征战行动,歌颂战士的勇猛,抒写征战的艰苦和思念家乡欲归故里的思想感情。 王粲以积极的仕进精神建功立业,同时又是文坛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与严光这些避世退隐的人士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柳永在仕途困顿看不到前途时想学严光退隐,学陶渊明躬耕陇亩过着闲适的农家生活,这样的话又不死心,又想着像王粲一样建功立业。其实柳永没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也不具备严光垂钓山水的情怀,更没有王粲疆场勒碑的本领,不管是渔人飞短艇的欢乐、桐江秀丽的风光、严陵滩畔垂钓的悠闲、云泉约、归去来、从军乐,还是游宦区区成底事,都可以看作是柳永发发牢骚罢了。尽管柳永无数次地表述厌倦羁旅行役的情怀,想要归去,“仕与隐的痛苦从年轻时代就开始折磨他,只是这个阶段是想出世而不能的痛苦”i。不只是这个阶段,不管是哪个阶段,柳永都不可能放弃平生苦苦追求得之不易的官职,不管那官职是多么的卑微,更不可能弃官归隐。在旅途劳顿寂寞凄凉时,柳永想得最多的其实不是云泉约而是京城寻常巷陌中偎红倚翠的快乐生活,沉醉在温柔乡中才是柳永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柳永始终未能从感性的层面向理想超越,因而词中表现出的是一种矛盾拉锯的情绪,一种理想与现实、功名事业与浪漫生活无法弥合的冲突,而这种折磨是伴其一生相始终的,构成了一种不自觉的创作意识,使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流露出悲哀意味的心理感验”j。
其他文献
摘 要:清代西昌本土诗人杨学述、颜启芬、颜汝玉创作了一定数量的西昌竹枝词,这些竹枝词记述西昌风物,描绘城市风貌,展现地方民情,具有朴实可贵的文化价值,是人们研究清代西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地域特色 西昌 竹枝词 地方风土  每一地都有其独有的自然环境和民情风习,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们自然会对这一风土有特殊的感情。竹枝词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吟咏风土民情为主要特色,因而极具
摘要:端木蕻良是生长在东北旷野之上的一位忧郁诗人,其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的语言特色就是由传统文化熏陶、西化语言借鉴,以及东北方言融入等三方面构成的。  关键词: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语言特色  1939年巴人在《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中,称端木蕻良为“拜伦式的诗人”,还提出了一个公式:“莎士比亚的华丽 拜伦的奔放 道斯托以夫的颤鸣=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①。郑振铎后也对《科尔沁旗草原
摘 要:本文以容与堂本《拜月亭记》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语言特色展开分析,从顶针、反复等修辞手法,化用诗句,运用歇后语和连绵词等写作手法分析其对剧作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拜月亭记》 语言特色 修辭手法  《拜月亭记》被誉为我国“四大南戏”之首,本文旨在从语言和修辞的运用上展开尝试性的研究,试分析其对剧作呈现效果的影响。  一、顶针的修辞手法  【踏莎行】瑞兰。兰蕙温柔,柔香肌体,体如玉润宫腰细,
摘要:《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最著名的剧本,讲述了一个老推销员威利一事無成的阴郁生活。他渴望成功和社会的认可,不断地活在幻觉和梦境之中。本文结合戏剧理论:“情境”“人”“动作”“行动”,分析林达这一女性形象,以及她在家庭中的他者地位。阿瑟-米勒为我们揭示了美国梦破灭后,它的余波渗透到小人物的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最深刻也最为撕裂的矛盾。  关键词:阿瑟·米勒情境论 女性他者《推销员之死
摘 要:云南女诗人李含章在清中期闺阁诗人中颇负盛名,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其亲属诗中的真情书写值得探究。近年来,李含章研究裹足不前:或诗料难寻,少有原诗精析;或将其放入群体研究特征化、地域化,简化了对其诗的阐释,忽略了回归其诗歌本身。笔者“求全”,首次列出其亲情诗篇目,并举例分析其书写对象、细化题材、情感内涵、艺术特色等,或可一窥此“闺阁大才”之创作风貌。  关键词:李含章 亲情诗  李含章(1744
摘要:黑戈壁历来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吸引无数学者相继探寻的神秘之地,而关于黑戈壁之上的黑喇嘛的传闻众说纷纭。但随着杨镰先生《黑戈壁》一书的问世,终于为世人揭开了历史的谜团。这部书是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并在实际考察的路途中写作而成。它的一大特点是将写作技巧与作者真挚的情感巧妙地融为—体,笔者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文本进行分析与鉴赏。  关键词:黑戈壁 写作技巧 情感  黑戈壁,是介于新疆、甘肃与内
摘 要:孤独,是鲁迅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话题和主题之一。鲁迅的《孤独者》写的就是“孤独”。借用作品中的话写的就是“受伤的狼”似的孤独者的孤独。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孤独的成因以及孤独者如何扛起孤独的旗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鲁迅的孤独。  关键词:《孤独者》 孤独 成因 旗帜  鲁迅曾经说过:“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1}《孤独者》表达了一种灵魂深处的孤独、寂寞乃至绝望,且与鲁迅独
摘 要: 对沈从文《萧萧》与铁凝《孕妇和牛》中的女性主人公形象、成长历程和成长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两篇作品中出现的“学生”“石碑”等意象的文化象征意义所指。  关键词:《萧萧》 《孕妇和牛》 女性成长 文化象征  沈从文《萧萧》写于1929年,铁凝《孕妇和牛》发表于1992年。汪曾祺评价《萧萧》说:“我很喜欢这篇小说,觉得它写得好。但是好在哪里,又说不出。我把这篇小说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看得我
摘 要: “母性”作为一种母亲性质,是区别于“男性”和“女性”的,是一种性别意识的“第三性”,萧红作品中的母性与以往我们所认知的母性存在巨大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母性是带有光辉的,萧红作品中的母性却从另一个视角来叙述,呈现给我们残酷且陌生的母性形象,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萧红笔下的母性,对母性价值进行深刻反思。笔者对《萧红全集》的母性进行了全面的解读,通过对母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发现萧红作品中母性形象比女
摘 要:“无何有之乡” 和“广莫之野”是庄子逍遥精神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对庄子精神中的逍遥境界将通过“小大之辩”和“无用论”两方面对庄子精神中独与天地相往来、自由自在的逍遥精神(“无所待”和“无用”)进行论述,并就如何进入这一境界以及这一境界所蕴含的哲学价值加以阐述。  关键词:无何有之乡 广莫之野 无所待 无用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庄子提出的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的思想,体现了庄子本人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