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教学的简要说明
(一)课堂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班级为教学单位教授知识,开展教学任务的全过程。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引他们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自觉地掌握学科知识,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树立求真意识,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教师系统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能从其中掌握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能为学生所用呢?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发展智力与提高能力,要依靠自己主动地探究与反思,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目标任务。
(二)课堂应变能力的意义
课堂应变能力是教师一项重要的能力素质,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秩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事件,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培养并不断锻炼教学机智以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教师还要具备将不同课堂事件转化为教学案例,由此引发学生的积极探讨,用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对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的分析思考
(一)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伴随着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的发生。如在某节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在讲解去分母解方程的内容时,出了一道题:x+2/2=x+2/4。教师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讲解,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进行去分母,得到2(x+2)=x+2,再去括号得到2x+4=x+2,移项得2x-x=2-4,解得x=-2。这是完整的解题步骤。而在教师讲解完后,有个学生当场就提出质疑,他说去分母之后,两边可以同时去(x+2),得到2=0这个错误的结果。当时,这个教师就急中生智,让学生积极谈论正确与否并提出观点。最后,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其中缘由,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延伸了学习范畴,拓展了知识面。这位教师把这节毫无准备的课堂转化为一堂积极的探究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符合苏教版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分析与思考
学生毕竟在生活学习经验上有所缺乏,心理生理上不够成熟,作为不成熟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求,对于一些事情难免产生不理解产生质疑。据研究表明,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质疑,喜欢刨根究底。而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同于经验丰富的成年,但是不可否认学生思维活跃灵活多变,与经过多年专业训练和熏陶的教师之间存在矛盾。教师的思维方式基本定向,因此在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会出现学生意见与教师不统一,或者更有甚者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对此,教师都不应该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或者敷衍塞责学生,更不可以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挫伤学生积极思考的行为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大大提高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发散性,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灵活性解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有些知识的抽象复杂性,学生难以掌握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这不仅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通过思考得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启发诱导与探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有些有深度、难度、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把握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传统讲授方法也很难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而且,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丧失兴趣,就会选择逃避的方式消极懈怠。如果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启发诱导与探究,从导入课程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点拨学生。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二)多为学生提供探讨交流的机会
讨论法是学生以教师提供的线索为依据,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探究讨论,以达到辨明其是非、寻求真理的方法。探究式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实施探究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启发。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进行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并进行调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力。教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更加强调要会思考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实践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积极探索世界
根据苏教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为学生积极创设探究空间,建立良好的探究氛围。创设探究空间对学生的积极意义表现为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对学习的热爱等。而创设探究空间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建立。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出各种情景,让学生质疑探究问难。设置启发式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忱,使每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导入新授课时,可以设置一个相关的问题情境,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联系、思考和想象,发现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同时还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
课堂是一个不稳定的环境,状况百出,是真正体现教师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的平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起到一个引路人的作用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课堂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个平等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不成熟的个体,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求。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不同于专业的成年人。学生思维活跃灵活多变,而教师在经过多的专业训练和熏陶,思维方式基本定向,所以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意见与教师不统一的情况,更有甚者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对此,教师都不应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或者敷衍搪塞学生,更或者否定学生的想法,扼杀学生积极思考的行为。根据苏教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较高的临场反应能力,可以将学生个人的问题转化为全班型的研究,为课堂教学所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教学,帮助教师改正完善知识体系和修补漏洞与不足。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就能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苏教版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式课堂正好吻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发散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运用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应变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创造性灵活性解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学的开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责编 张翼翔)
(一)课堂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班级为教学单位教授知识,开展教学任务的全过程。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引他们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自觉地掌握学科知识,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树立求真意识,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教师系统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能从其中掌握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能为学生所用呢?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发展智力与提高能力,要依靠自己主动地探究与反思,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目标任务。
(二)课堂应变能力的意义
课堂应变能力是教师一项重要的能力素质,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秩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事件,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培养并不断锻炼教学机智以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教师还要具备将不同课堂事件转化为教学案例,由此引发学生的积极探讨,用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对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的分析思考
(一)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伴随着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的发生。如在某节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在讲解去分母解方程的内容时,出了一道题:x+2/2=x+2/4。教师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讲解,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进行去分母,得到2(x+2)=x+2,再去括号得到2x+4=x+2,移项得2x-x=2-4,解得x=-2。这是完整的解题步骤。而在教师讲解完后,有个学生当场就提出质疑,他说去分母之后,两边可以同时去(x+2),得到2=0这个错误的结果。当时,这个教师就急中生智,让学生积极谈论正确与否并提出观点。最后,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其中缘由,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延伸了学习范畴,拓展了知识面。这位教师把这节毫无准备的课堂转化为一堂积极的探究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符合苏教版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分析与思考
学生毕竟在生活学习经验上有所缺乏,心理生理上不够成熟,作为不成熟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求,对于一些事情难免产生不理解产生质疑。据研究表明,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质疑,喜欢刨根究底。而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同于经验丰富的成年,但是不可否认学生思维活跃灵活多变,与经过多年专业训练和熏陶的教师之间存在矛盾。教师的思维方式基本定向,因此在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会出现学生意见与教师不统一,或者更有甚者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对此,教师都不应该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或者敷衍塞责学生,更不可以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挫伤学生积极思考的行为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大大提高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发散性,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灵活性解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有些知识的抽象复杂性,学生难以掌握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这不仅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通过思考得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启发诱导与探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有些有深度、难度、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把握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传统讲授方法也很难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而且,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丧失兴趣,就会选择逃避的方式消极懈怠。如果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启发诱导与探究,从导入课程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点拨学生。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二)多为学生提供探讨交流的机会
讨论法是学生以教师提供的线索为依据,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探究讨论,以达到辨明其是非、寻求真理的方法。探究式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实施探究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启发。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进行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并进行调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力。教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更加强调要会思考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实践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积极探索世界
根据苏教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为学生积极创设探究空间,建立良好的探究氛围。创设探究空间对学生的积极意义表现为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对学习的热爱等。而创设探究空间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建立。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出各种情景,让学生质疑探究问难。设置启发式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忱,使每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导入新授课时,可以设置一个相关的问题情境,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联系、思考和想象,发现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同时还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
课堂是一个不稳定的环境,状况百出,是真正体现教师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的平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起到一个引路人的作用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课堂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个平等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不成熟的个体,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求。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不同于专业的成年人。学生思维活跃灵活多变,而教师在经过多的专业训练和熏陶,思维方式基本定向,所以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意见与教师不统一的情况,更有甚者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对此,教师都不应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或者敷衍搪塞学生,更或者否定学生的想法,扼杀学生积极思考的行为。根据苏教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较高的临场反应能力,可以将学生个人的问题转化为全班型的研究,为课堂教学所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教学,帮助教师改正完善知识体系和修补漏洞与不足。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就能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苏教版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式课堂正好吻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发散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运用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应变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创造性灵活性解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学的开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