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第143条法规范类型的解释论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总则》关于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规定既包括第143条的正面概括性规定,又包括第144条至第154条的反面列举式规定。在我国现行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下,第143条法规范类型的文义解释为权利成立规范,第144条至第154条为权利障碍规范。在实践中,第143条的权利成立规范解释将导致法律行为效力的证明责任有时被分配给主张有效一方,有时被分配给主张无效一方,证明责任分配不统一。并且,法官适用的法条与该法条的证明责任分配也未一一对应。为了与证明责任分配理论之进攻者原则、盖然性原则、邻近原则相符,同时与意思自治和鼓励交
其他文献
在我校,高中部的理科教师对于经历了初中课改后毕业的第一批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物理老师认为:课改后学生的解题规范性、运算能力明显差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等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东西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足量的训练和强化。化学教师则反映:学生对一些最基本的、拿来就能熟练使用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用语掌握得不牢固、不到位,还有一些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概念早该在初中的教学中烂熟于心的,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果粮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整个生长季中,3个间作模式的土壤细菌、放线
在认真分析滑坡发生地的地质特征及条件以后,本文结合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滑坡成因,深入实践注重交流研究,对于治理滑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见解。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责任。那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从如下四个方面,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是职中语文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寻找学生共同的“触点”,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上《天山景物记》一文时,我利用多媒
4M3电铲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起重臂在不同位置处开裂,本文对开裂原因做详细的分析,通过对缓冲木连接方式的改进,解决起重臂底板开裂。
动静观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上重要思想之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动形养生”、“静以养神”、“动静兼养”思想进行概述,得出在传统体育养生中通过体现“动形
项目教学是指以项目实习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设定和解决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从单纯课堂学习转到现实环境中学习应用知识与技
本文借用有关杂语和狂欢.的理论对江苏综艺频道的娱乐节目《娱乐818》进行了分析。
湖南省永州市一位名叫唐珏的30岁农妇,明明是宫外孕,打开腹腔探查时,却被医生错误认为卵巢病变,从而导致她双侧卵巢被切除,使她因此失去了做女人的权利,更为严重的是,她的声
近年来材料工程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沥青材料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在公路项目施工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早期沥青混合料使用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且由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