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你牛什么啊?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顿,你牛什么啊?”一些新锐科学家这样质问他
  在他眼里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瓜和巨傻两种,所以他对女色没兴趣也就可以理解了。

牛顿的一生


  牛顿老师在科学圈里曾经很有权势,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人称牛爵爷,官至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
  说他有权势并不仅是官大,主要是贡献大。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老师至少能连续垄断4届物理学奖(分光计、力学体系的构建、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同时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奉送他一届化学奖。而且他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
  要知道,他的这些发现基本都是在26岁以前获得的,30岁以后牛顿就开始玩票了。牛老师死的时候,全英国的名流以给他扶柩为荣,全欧洲的名流蜂拥伦敦。

智商高到没朋友


  牛顿老师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一辈子没有朋友,也没有结过婚,牛顿老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瞅谁都是傻瓜,当然不会真心跟傻瓜交朋友。同时在他眼里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瓜和巨傻两种,所以他对女色没兴趣也就可以理解了。有婚介中心给他介绍过几个名媛,拾掇拾掇都是当王妃的坯子,但一见面就受不了牛顿的孤傲和不知所云。比如有次相亲,他把姑娘的手指头塞进了烟斗。
  另一方面是外在的,不光他不愿意交朋友,也没有人真正想跟牛顿当朋友,结交他的人都是有目的的。
  人们对他只有敬畏和仰慕,并不真的喜欢他。这道理其实很浅显,绝大部分人都热衷于跟比自己傻的人待着,很少有人愿意在人精的身边衬托自己的愚笨。所以好多人都喜欢小动物和小孩子,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够傻。
  不少姑娘一见到小猫小狗小人儿都会迫不及待地搂抱,接踵而至的就是很嗲地说好可爱哦。有时候可爱和憨态可掬的潜台词就是弱智。小猴子也很好玩,喜欢的人就少多了,因为猴子机灵到能戏弄人,那些人没有驾驭猴子的自信。
  同理,喜欢小孩的都是喜欢他们的单纯与缺心眼,在他们眼里,小孩跟小动物没有本质区别。如果遇到一个小天才,3岁就会心算三位数乘法或者知道傻瓜二字的正确写法,一定会骇破了胆。我从不喜欢猫狗,这是因为我敬畏大自然的生灵而不忍戏弄它们;我也不喜欢小孩,因为我把他们当做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小动物看待。
  大家不喜欢牛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乖张。长年在他身边的人回忆说,牛顿在人前只笑过两回,其中一次还是嘲笑:有人问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那么老朽,不知道还有什么价值。牛顿闻听放声大笑。
  而且他人品太差,跟谁都打架。众所周知他从小就有校园暴力的记录,胖子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风车,他抬手就把胖子打哭了。长大了不以拳脚论高下,他就雇用枪手大骂莱布尼茨,甚至不惜化名亲自去骂,人品至此真是无以复加。莱布尼茨若不是脸皮厚早就跟纳什一样疯了。

人品低到无下限


  关于牛顿的另一个谎言是他的谦虚,证据就是牛顿老师说过两段著名的话,一段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另一段是海边捡石子。
  但任何话语都是有语境的,巨人肩膀那一句的语境是这样的:胡克其实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但由于数学不好,他只能勉强解释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而且他没有认识到支配天体运行的力量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是“万有”的。第谷早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行星的公转其实是椭圆运动,开普勒甚至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所以科学界对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视。
  后来数学小狂人牛顿用微积分极其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提出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被科学界奉为伟大的发现。于是胡克大怒,指责牛顿剽窃了自己的成果。牛顿尖酸刻薄地回敬道:是啊,我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这本是一句反语,至少不是真的想客气一下。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另一段话上:牛頓晚年因为树敌过多,来自欧洲大陆比如法德的一些新锐科学家质问他:“牛顿你牛什么啊?”
  牛顿此时完全地展现了他科学界大宗师的风度与水平,潇洒地回敬道:“我没有什么牛的。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独自玩耍的小孩,偶尔会为捡到几个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若狂,却对面前浩瀚的真理大海无所察觉。”意思是说你们连贝壳都看不见有什么资格评价我?
  牛顿老师人品差,不谦虚,没朋友,按现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事业不会成功。但我们也发现,当智商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取代情商的。所以那些说自己情商低的所谓天才们,你们没成功只是还不够聪明而已,怨不着人家情商。
  要知道,牛顿是个遗腹子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5斤,没吃过DHA和RHA配方的奶粉,亲娘改嫁后跟文盲姥姥度过无聊的童年,没有任何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启蒙,7岁上学以前脑子里空空如也,牛妈妈对他的期望仅仅是认识点字然后回家务农。
  但是牛顿上中学后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然后被推荐进了剑桥,20岁出头就当了卢卡斯教席的终身教授。
  晚年的牛顿除了升官发财再无其他骄傲之处,而且官迷心窍,没退休一直干到85岁寿终。当然他并没闲着,写了150万字的神学著作,同时一心扑在化学事业上,在家里盖了窑子,拿出年轻时搞物理的劲头玩命试验。
  但这次他的出发点就错了,总是希望从黄铜和煤渣中提炼出黄金。要知道化学反应只能改变分子并不能改变原子,能给原子做变性手术的只能是核反应。他违背了化学定律里的物质不灭原则,所以失败了。
其他文献
摘 要:柳文向来以峭拔矫健,幽凄冷寂而为人称道。他的游记散文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每一篇都可以称得上是述说心志、慰藉心灵的山水典范。细细体味,柳宗元散文的典型风格首先表现为审美客体的“怪特”,特别钟情于那些具有奇异色彩的景物,作品中多幽景与冷境的描写。此外,其笔下的景物往往趋于精致化、袖珍化,对景物的审美过程也往往别具一格。  关键词:柳宗元 贬谪 游记风格 永州八记 创作个性  柳宗元作为中国
摘 要:乌托邦为历来文人学者所祈求的理想之所,尤其是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之下,这种要求就愈加强烈,但却一直在进行的道路中从未真正实现。本文从《人面桃花》中乌托邦理想世界构建中的幻灭原因和绝望中的重生两个角度,来分析格非在新时代背景下给予我们探究乌托邦理想世界的重要个人价值意义。  关键词:乌托邦理想 《人面桃花》 幻灭 重生 个人价值  一直以来格非都在寻找一种说话的方式,他在1995年发表《
李白,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被尊称为“诗仙”。我一直在想,能写出豪迈雄放诗篇的天才是否会在仕途中一帆风顺。果然天妒英才,李白的一生也必然是一路坎坷的。在《行路难》的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诗人因为人生道路的坎坷而极度的苦闷和抑郁。  夜深人静之时,我吟诵了一遍《行路难》后便去睡觉了,我缓缓闭上眼睛,去寻找心灵的港湾。此时,耳边不断传来了嘈杂声,我不由得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置身于
【导语】   “少年”是一个美好的名词,也被賦予了丰富的想象。然而,他们没有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享受疼爱和温暖,却以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走在那崎岖的路上,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样的少年走在成长的路上,渐行渐远的是背影,越来越强的是足音。那足音铿锵有力,是人世间一首壮美的歌!   【小试牛刀】  月白湖荡  余飞鱼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他水草。
【考点阐释】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常用字”主要指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不考冷僻繁难字,不涉及古汉语字音,但会涉及古汉语仍在现代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字的读音。  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和习惯性误读的字。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汉字考查在试卷上主要体现在两种题型中,一是第Ⅰ卷的选择题,二是第Ⅱ卷的
摘 要:新加坡华文作家姚紫的中篇小说《秀子姑娘》曾经畅销一时,日军俘虏秀子姑娘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俘虏营“姚主任”形象更加耐人寻味,他面临战争与爱情的冲突,困囿在无法解脱的家国矛盾和人性漩涡中,挣扎求存,痛苦不堪,演绎了一曲战地悲歌。  关键词:姚主任 《秀子姑娘》 战地 哀歌  陈贤茂曾在《论姚紫的小说创作》一文中这样评价姚紫:“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而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文坛的姚紫,可
【摘 要】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之一,是解题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探究了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转化思想;初中数学;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5-0147-02  【Abstract】Tran
摘 要:顾城作为朦胧派诗人的代表,用纯真的心灵描摹诗境,构筑了一个为后人称道的童话世界。但同时,他对现实的态度却是逃避和游离的,他将身体和心灵都抛向异乡,渴求活在“别处”。相信梦幻、相信童话的背后,实则是顾城与生俱来的深重的死亡意识,是他对自由意志追求无果的终极选择。  关键词:顾城 童话诗人 生活在别处 死亡意识  崛起于中国诗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派诗人群体着力于以心发声,诗歌不再
喜欢读汪曾祺的文字。普通的下雨天,在他的笔下,竟然可以如此妙趣横生。   他写道:“雨真大。下得屋顶上起了烟。大雨点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水泡。我用两只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鸣-哇,呜-哇。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雨打得荷花缸东倒西歪。在紫薇花上采蜜的大黑蜂钻进了它的家。它的家是在椽子上用嘴咬出来的圆洞,很深,大黑蜂是一个人过的……”   在汪老笔下,即使是一场落雨,也情趣
再次从这片斑竹林中走过,抚摸着它们斑驳的竹杆,凝望着它们摇曳的竹叶,随着从竹林间穿过的清风,我的思绪回到了往昔……   我的童年,在故乡的斑竹林中度过。   外婆总是在某个烈日炎炎的午后,牵着我的手,来到郁郁葱葱的斑竹林里,拣一块平整的石头,坐在上面,一边摇着手中的蒲扇,一边给我讲着那些翻来覆去讲过十几遍的故事。什么《三打白骨精》啊,《武松打虎》啊,《草船借箭》啊,这些故事早已是我烂熟